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現階段短劇是B站的内容補充而非商業補充,歡迎閱讀。
作者 | 尖椒
在短劇市場中,B 站一直是一個有些特殊的存在。與長視頻平台相比,B 站的核心流量并不來自 OGV(專業機構創作視頻)内容,而是 UGC、PUGC 内容,而與抖快等短視頻平台相比,B 站又擁有大量的 OGV 内容增量。
在今年以前,短劇用戶對 B 站的普遍認知是上面有大量盜版短劇,到了今年第二季度,B 站正式上線充電短劇,大力打擊盜版,目前充電短劇覆蓋量已經超過 13000 部,累計有 400 家合作機構,頭部劇場會在 B 站同步上線。這部分充電短劇為 B 站帶來了用戶新增量,同時,B 站的短劇用戶畫像也更年輕化,為更多短劇帶來破圈效應。
今年上影節期間,B 站還公布了 20 部精品短劇計劃,目前,包括 11 月 29 日上線的《老盔有了新主人》在内,已經有 3 部上線。未來,B 站計劃每月上線 1-2 部由 B 站聯合出品的精品短劇。
B 站短劇負責人文與非告訴娛樂資本論,在當下階段,精品短劇對 B 站而言更大的價值是内容的補充而非商業補充。"B 站希望通過短劇來回答市場一個精品化更新的可能方向。" 對 B 站來說,精品短劇内容一定要在劇情、台詞、視覺、動作等某一方面具有鮮明特色。
文與非還透露,B 站短劇業務在 25 年有兩大核心方向。流量短劇在原充電短劇的基礎上會新增小程式模式。支持 IAA 解鎖及商業化投放。同時,B 站也會繼續加大與頭部影視公司的合作,生產具有 B 站鮮明特色的精品短劇。
以下是娛樂資本論與文與非的對話實錄部分:
娛樂資本論:B 站的短劇業務分為哪幾個板塊?
文與非:第一種是充電短劇。比如在 B 站按用戶來搜 " 劇場 ",粉絲量比較靠前的像青榕劇場、九州劇場等都是走的充電模式。C 端的體驗就是在一個短劇廠牌的 B 站賬号下面有很多短劇,這些短劇是付費内容,你需要支付一定金額去解鎖這些内容。
第二種類型是我們現在做的短劇出品業務。這些短劇一般來說會進入到 B 站的大會員體系裡,比如線上已經播出的《老盔有了新主人》是 B 站聯合出品的短劇。
第三個類型是投流。這塊對我們來說是個商業化業務,但是也跟短劇相關,有很多短劇的版權方會在微信開發自己的小程式,會有自己的獨立 APP,同時也在開發 B 站短劇小程式。他們在 B 站是投流的邏輯。主要是這三個方向。
娛樂資本論:可以介紹一下充電短劇這個板塊的發展情況嗎?
文與非:充電短劇是去年年底開始規劃,今年 Q2 左右才開始正式跑起來的一個業務。從覆蓋的角度上來說,已經有 20,000 多部,累計已經有超過 400 家的合作機構。實際上我們每天會監控當日的新劇,會參照第三方的榜單,每天熱度最高的這些劇我們都做到了 90~95% 的覆蓋。
娛樂資本論:所以 B 站的充電短劇并不追求獨家或首發,只是作為一個分發渠道?
文與非:其實我們并沒有非常嚴格的要求,雖然我們跟機構的合作要求說是同步發行,實際上的操作結果基本上就是同步的。因為我們是直接和這些機構合作,對于他們來說,在各個平台同步發的話,收益其實是最高的。
娛樂資本論:在您看來,B 站短劇是什麼戰略定位?
文與非:我認為 B 站在整個短劇市場裡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首先如果我們提到短視頻平台,大家會認為它是一個純粹 UGC 的短視頻流量平台,如果我們提到長視頻平台,大家的對他們的初始印象是偏 OGV 的,但是 B 站兩者兼而有之。無論什麼類型的内容都能在 B 站有一定的消費。而且在很多内容垂類上,比如說音樂垂類,UGC 生活垂類,美食垂類在 B 站上都有一些獨特的内容風格,這是 B 站呈現給這個内容市場的一個整體趨勢。
對于短劇來說我們其實也是同樣的訴求。首先短劇作為當前内容消費市場裡面很重要的一個内容類型,我們需要滿足 B 站用戶消費短劇的需求,這就是充電短劇在做的事情,即市場上的主要短劇,B 站用戶都能夠在這個平台裡看。同時再結合剛才提到的出品業務,我們希望去做一些讓用戶看完了以後,感覺 " 這個劇很 B 站 " 的一些有獨特風格的内容。
娛樂資本論:B 站微短劇的用戶畫像是什麼樣子的?
文與非:這個可以分為兩類來看。首先是充電短劇,由于 B 站沒有強烈追求全網獨家,這部分用戶和常規短劇用戶畫像是差不多的。不太一樣的是,由于 B 站平台整體用戶畫像更年輕化,所以充電短劇也在傳統流量短劇的整體用戶基礎上,有了更年輕化的人群。
有兩點值得分享的。第一點是今年年初開始有短劇之後,我們能夠看到很明顯的用戶增長曲線,這個業務給 B 站帶來了一些新用戶。從我們定性分析的角度,在 B 站沒有短劇的時候,很多人對于 B 站的了解更多是二次元或者一些比較深度的内容,對他們來說可能缺一個引子,讓他們打開 B 站,了解 B 站的内容。因為短劇是這幾年内容市場裡最熱的一個品類,他們看短劇的習慣已經通過其他平台養成了,在某個契機下他們知道或通過某一場景得知 B 站也能看短劇。而且 B 站的充電短劇對他們來說可能是更符合消費習慣的内容,比如我們通常是将一個劇的完整版一起放出來,不會再分出很多集,這其實和其他平台有一些體驗上的差異,這些用戶就會轉化成 B 站用戶。
第二點是,當短劇内容進到 B 站以後,B 站的存量用戶也會幫助短劇產生一些破圈。目前短劇從業者都在努力優化和調整内容,讓短劇在更年輕化、更廣泛的群體裡得到有效傳播。因為 B 站本身在這兩點屬性上更強,所以 B 站給短劇提供了一個破圈的土壤。
娛樂資本論:您提到短劇業務為 B 站帶來了一些年輕的新用戶,但現在市面上可以看短劇的平台非常多,來 B 站看短劇的契機是什麼?是不是因為在去年至今年年初, B 站有很多盜版短劇,所以帶來了一些新用戶?
文與非:确實在今年年初的時候,B 站的盜版比較多,這也是我們做短劇的一個動力,如果不去做官方的短劇,我們沒有足夠的產品能力去把盜版打擊掉。
今年五六月份之後盜版基本上銷聲匿迹了,同時我們也有專人負責每天去看盜版情況,現在算是控制到一個我們合作方比較滿意的狀态了。
在我的理解裡,我們拉進來的這些年輕新用戶,他們本身對短劇有一定的消費訴求,同時除了看短劇之外,他們也會希望看一些其他東西,只不過距離他們成為 B 站用戶還需要一個引子,短劇就是這個引子。
我們的付費模式其他平台也有區别,給賬号充電之後,賬号下所有劇都能觀看,這些差異會讓吸引一部分用戶,同時用戶看到 B 站其他差異化的内容,就會留存下來。
娛樂資本論:B 站精品短劇都是橫屏的嗎?
文與非:不是,我們并沒有做限制,完全是根據内容形态。現在 B 站聯合出品的短劇,我們也在嘗試做豎屏精品短劇。
第一是大家之前做豎屏短劇的邏輯是因為豎着符合用戶習慣,第二是因為用豎屏去拍,成本會更低,主要是布景的成本降低。所以我們在聯合出品的方向上,不論橫豎,只是希望能夠用合适的畫幅來做我們認為精品的内容,甚至用豎屏去做一些創新性内容,比如成本更高、服化道更精致的作品。
娛樂資本論:這些精品短劇會有品牌定制或合作嗎?
文與非:不多。我們内部達成的共識是,短劇是 B 站内容的補充而不是商業的補充。當前我們希望把精力放在内容本身上,我們可以做植入,但暫時不會做那麼多定制。
娛樂資本論;與長視頻平台出品的精品短劇相比,B 站精品短劇的差異化在哪?
文與非:我們理想化的狀态是有差異的,但是這個差異需要我們一點點做出來。《老盔有了新主人》體現出來的差異在于其内核是傳統文化,在 B 站内很多偏文化消費屬性的内容會比其他平台更有市場。等明年有更多項目上線,會有更多内容風格上的差異能夠被看到。
娛樂資本論:B 站如何理解 " 精品化短劇 "?
文與非:回歸内容本身,具有獨特的内容風格,題材本身具有話題度和内容價值,在劇情、台詞、視覺、動作等某一方面具有鮮明特色,這是我們對于 B 站精品短劇的一個最重要的要求。
娛樂資本論:B 站與合作方是什麼樣的合作方式?
文與非:聯合出品,共同收益。我們一定會投入現金承擔生產成本,合作方是否出錢由他們具體情況來定。還有一些影視類合作方是采取定制的邏輯,我們也可以接受。
娛樂資本論:目前 " 探照燈計劃 " 短劇賽道的扶持情況如何?
文與非:剛才提到的 20 部精品短劇計劃裡已經有十幾部做在籌備了。2025 年的新計劃會合作很多頭部影視公司,頭部公司也希望用短劇這樣相對低成本輕體量的模式培養公司内部的新人導演和演員,孵化 IP。
娛樂資本論:2025 年 B 站短劇有什麼内容規劃嗎?
文與非:B 站短劇現有規劃不是賽道邏輯,因為 B 站是 OGV 和 UGC 内容共存,我不想用賽道邏輯去限制合作方的想象力。我們大概定了幾個方向和風格,我将 B 站近三四年的精品内容,按播放量高低做了一個排序,将前面幾百個内容的内核生成了一個詞雲,只要在這些方向上的作品我們都歡迎。
B 站熱點内容詞雲
娛樂資本論:未來 B 站會針對短劇這個形态做什麼深度開發嗎?
文與非:其實我們在嘗試跑通的有兩個路徑,一是某一 IP 可以先以短劇的形式與市場見面,當這個 IP 得到驗證之後,再去通過院線電影,或者更其他類型的改編去拓展更多的形态。第二個方向我們也在跟一些電影公司策劃用短劇做院線電影的先導集或者衍生,達到宣發效果。
娛樂資本論:在充電短劇這塊還有會新的規劃嗎?
文與非:我們在春節期間會上線 B 站的小程式短劇,因為現在充電短劇只有 IAP 一個模式,但現在市場上很大體量的短劇是通過 IAA 實現收益,在 B 站原生端内不可行,因此我們計劃上線小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