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自帶喜感的大鵝,為什麼和冬天更配?,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地道風物 (ID:didaofengwu),作者:阿智,制圖:劉耘碩,圖片編輯:=G,原文标題:《中國最被低估的家禽,為什麼和冬天更配?》,題圖來自:虎嗅(拍攝:萬一)
文章摘要
大鵝因其獨特風味,冬季備受歡迎。
• 各地鵝肉烹饪技法豐富,風味獨特
• 廣東人對鵝肉的熱情推動了多樣化料理
• 冬季食用鵝肉,溫暖而滿足
入冬了,這個冬天讓全國人民魂牽夢萦的,都是鵝,鵝,鵝。不僅東北人又開始了抓大鵝、炖大鵝的經典副本,首都人民對鵝肉的熱情也熊熊燃燒,清華北大人大三家學子為了烤鵝腿傾巢出動、在寒風裡大排長龍,還反向推動各大高校食堂搞起了鵝腿的研發 ……
小小的鵝腿能掀起如此熱潮,實屬罕見。這不僅僅是因為它價廉味美,背後大概也存在着一些北方人民的好奇之心,畢竟烤雞腿在北方可不稀罕,可這鵝腿,到底是什麼味兒的?
——是啊,雖然我們都能把駱賓王的《詠鵝》倒背如流,可這鵝肉到底是什麼滋味,可真一時之間說不上來。
誰不愛這一口皮脆汁濃的鵝肉?攝影 / 劉豔晖
鵝,這個在互聯網自帶話題度、甚至頗具喜劇色彩的物種,由鴻雁、灰雁馴化而來,剽悍的身體下藏着一身腱子肉,讓不少農村長大的娃們都有過被大鵝攆着跑的童年噩夢;但就是我們如此熟悉的動物,在餐桌上出現的頻率卻遠低于雞和鴨,可能是因為它肌肉纖維粗壯,要想做得好吃并不簡單,也可能是因為塊頭比較大,不那麼适合家庭的烹饪和儲藏 ……
不過這區區小問題,完全不足以難倒聰明機智的中國人,自打春秋時期古人便已開始養鵝、食鵝,人們開動腦筋、發明出了眾多種适合它的烹饪技法。廣式燒鵝肉酥味美,潮汕滷鵝香氣醇厚,還有江蘇的鹹水鵝、浙江的醬鵝、河南的固始鵝、東北的鐵鍋炖大鵝,道道都是經典,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滿足着國人的味蕾。
中國吃鵝地圖。制圖 / 劉耘碩
天氣漸冷,正是來上一鍋豪橫的鵝肉饕餮狂歡的好時候,美味的大鵝,快到碗裡來。
一年吃掉 1.7 億只,廣東人到底有多愛鵝?
要想找到大鵝最資深的伯樂,最好去廣東。廣東人不會浪費任何一只鵝的肥美,他們不僅能發揮鵝肉的百般長處,研究出燒鵝、滷鵝、蒸鵝、酒烹鵝等種種鮮美,烹饪的部位也絕不僅限于鵝胸鵝腿,從頭到腳,從皮到内髒,一只大鵝能全部被廣東人吃幹抹淨," 沒有一只鵝能夠遊過珠江 ",這座一年能消滅 1.7 億只鵝的吃鵝大省,戰鬥力恐怖如斯。
身姿傲人的獅頭鵝,不愧為 " 四大名鵝 " 之首。攝影 / 城市穿梭客
這片對鵝最狂熱的土地,也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產鵝區,嶺南的水土環境是大鵝的舒适區,水網密布的環境足夠這些鄉間散養的土鵝盡情撒歡兒,它們既能吃草也能吃谷,也不用經歷被凍到掉膘的寒冬、自然足以完成進化、成為一只只實力強勁的 " 社會鵝 "。不信你看,僅廣東一地,就把中國 "四大名鵝" 全部包圓兒了——潮汕獅頭鵝、清遠烏鬃鵝、陽江黃鬃鵝、江門馬岡鵝。或許讓廣東人最發愁的事便是:今天吃什麼鵝好呢?
每個潮汕家庭都有着自己的滷鵝秘方," 百鵝百味 " 大抵如是。圖 / 城市穿梭客
潮汕的獅頭鵝體型極巨,是滷鵝的最佳選擇。獅頭鵝全身上下都是寶,鵝肝肥美,鵝掌筋道彈牙,鵝頭更是金貴,三年以上的老鵝頭要價上千也不奇怪。之前深圳 " 滷大鵝補貼 " 掀起一陣備考熱,網友們感嘆,原來你們廣東人人都會滷大鵝?——畢竟滷鵝既是廣東人待客的大菜,也是祭祀 "拜老爺" 的必備品,更是他們平時夜宵打冷的日常。廣東人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滷水配方,這是成就一鍋滷鵝的精髓,只有加了南姜和各味中草藥的獨家滷汁,才能讓沐浴出爐的滷鵝只只軟爛鮮甜。
一盤肉香、滷香、酒香齊飛的滷鵝,堪稱宵夜場的王者。攝影 / 城市穿梭客
而廣府一帶的街頭最常見的就是燒鵝,廣州人愛用烏鬃鵝或者馬岡鵝做燒鵝,把鵝做除毛處理之後再将各種醬料塞入鵝肚,用繩扎緊,再上皮水、晾幹、入爐。做最地道的古井燒鵝要用荔枝木,經過荔枝木與封閉泥爐的熏焗之後,燒鵝不僅散發着火香氣,也有荔枝的清香,通身還閃爍着誘人的糖色,切成塊再蘸上酸梅醬送入口中,既有滿滿的脂肪濃香,又不至于膩人,伴上一碗白粥可太滋潤了。
深井燒鵝,必得是剛出爐的才最 " 靓 "。攝影 / 黃小華
順德這座美食之都,對鵝也有自己的深度理解,在飯店裡宴客必然要點上一鍋火焰醉鵝,這道佳肴的大部分步驟都在食客眼皮底下完成,不僅美味還具有觀賞性——把鵝肉和秘制醬汁倒進鍋裡翻炒煸熟,然後不加一滴水,用整瓶紅米酒倒進鍋裡咕嘟咕嘟炖煮,高溫之下酒精也随之揮發,此時在鍋蓋外點起火,會有火苗熊熊竄出、包圍整個鍋身,景象相當惹眼,與此同時鍋裡的肉也能充分鎖住酒香,這一道醉鵝佳肴,好看、更好味!
和廣府菜、潮汕菜不同,客家的烹鵝做法更家常化。客家人愛吃碌鵝,這個 " 碌 " 是在鍋裡轉動的意思,要用老抽給鵝身做個全面按摩,再在鍋裡小火滾動幾個來回、煎出焦香的硬皮之後再焖煮一會兒,方能成就這場美味。
除此之外,廣東人做鵝還有千種手法,白切更清甜,燎蒸更香濃 …… 從選料到制作,老廣饕餮們可謂是為鵝提供了一本相當齊全的賞味指南,鵝有此如此伯樂,也算 " 死得其所 "。
潮汕人為神明準備的重要獻禮:滷鵝。攝影 / 王裕生
老鵝、糟鵝、風鵝、醬鵝:江浙人烹鵝花樣這麼多?
必得來一趟江蘇才知道,這裡對鵝的執着程度不輸廣東。人都說 "南京鴨,揚州鵝",揚州是名副其實的 " 鵝城 ",早在唐朝時,詩人姚合就在《揚州春詞》裡記錄過當時的揚州," 有地惟栽竹,無家不養鵝 ";如今的揚州仍舊保留着這份偏愛,只有鵝肉有着街頭巷尾出攤的權利,在這裡,賣老鵝的家當配置都是一水兒的三輪車,車上塞着油亮亮的老鵝,看得人垂涎欲滴,當地有條望月路是大名鼎鼎的 " 老鵝一條街 ",幾家老店神仙打架尤其熱鬧,随便找一家嘗嘗,都是經典的揚州味。
揚州人說的老鵝其實就是鹽水鵝,只有一年以上、皮薄肉滿的成年鵝,才能被抓來做老鵝,抹鹽腌好之後再進行滷制,調味都能充分沁入鵝肉裡,等到開吃的時候再澆上鵝油和滷水,裹滿了汁水的鵝肉口感爽滑得緊。來上半胛老鵝,再打包點鵝腸、鵝胗回家下飯,這是揚州人每天都在上演的幸福日常。
跟偏愛鹽水鵝的揚州不同,蘇州人喜食 " 糟貨 ",糟鵝是所有糟貨裡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用陳糟、黃酒、白酒混合做成糟滷,倒入炖鵝的原湯中,這樣做出來的鵝肉 " 糟 " 香撲鼻,是夏天最好的宵夜。
到了秋冬季,江蘇人就開始做風鵝了,風鵝的做法也相當獨具一格,不取鵝毛,只掏空内髒塞上香料,然後留待時間讓其自然風幹。做好的風鵝肉質酥香,嗦起骨來也相當有味,可以炖湯也可以切冷盤,還能和各類食材搭出 "cp",比如糯米蒸風鵝、竹筍炖風鵝 …… 江蘇人過年的餐桌上,少不了它的一番裝點。
白斬鵝,寧波人餐桌上的常駐嘉賓。攝影 /Biwei
再往南走一走,浙江人也貢獻了不少烹鵝的妙方," 清詞三大家 " 之一的朱彝尊,在《食憲鴻秘》中就有記錄當地壇鵝和封鵝的做法,壇鵝,是将鵝煮半熟再細切,和着各種香料裝入小口壇内,一層肉、一層料地按實,箬葉扎口,放在鍋中煮熟再食用。而封鵝,則是在幹淨的鵝外抹一層香油,腹腔内放入茴香、蔥,然後用長蔥裹起來,放入錫罐中,再放進鍋中煮熟食用,如此做出來的封鵝 "味凝重而美"。
如今的浙江人多吃醬鵝,嘉興一帶做醬鵝,要經過洗、腌、醒、烹、熬等等步驟,最富有觀賞性的一步是将鍋裡煮至入味的大鵝挑起,再舀起濃郁的滷汁一遍遍澆在鵝身上,直到它鍍上一層賞心悅目的紅亮醬色,一道醬鵝也就大功告成,鹹甜交融的這樣一道醬鵝,相當貼合南方人的口味。
在江浙,愛鵝之心,人皆有之。攝影 / 許志偉
麻辣鵝、鵝火鍋、鐵鍋炖,大鵝還有多少種打開方式?
其實不拘于嶺南和江浙,南方一帶養鵝都是比較普遍的,各地都發展出了屬于自己的風味哲學,江蘇的另一位鄰居安徽也很擅長做鵝,不僅皖南老鵝湯相當知名,長豐縣的吳山貢鵝,相傳在唐末五代十國時期就已經是貢品了;
江西人擅長用粉蒸肉的技法做粉蒸鵝,蒸熟的粉蒸鵝肉質豐腴細膩,鮮甜軟糯;而福建也藏着鵝肉的至味,到武夷山不僅要記得喝好茶,更要記得吃上一頓岚谷熏鵝,周身裹着辣椒的鵝在鋪滿茶葉和糯米的小耳朵裡熏烤而成,滋味香辣,吃得人酣暢淋漓。
口味濃烈的鵝肴不在少數,榮昌滷鵝就是潮汕滷鵝傳到川渝地區的麻辣版,而四川麻辣鵝,則是一種 " 旅居 " 江蘇的四川特產——據說是洪澤的油田工人裡有一些四川老鄉想吃家鄉味,就用洪澤當地的老鵝加上四川特色的滷水改良而成,一小盤麻辣鵝凝聚着川人相隔千裡的思鄉情;而湖南永州一帶的血鵝,則是不折不扣的湘式風味,煸幹鵝肉之後倒上啤酒,再淋上一圈鵝血,不愛内髒的人想必吃不慣,但重口味愛好者可真愛慘了。
香味濃郁的湖南米粉鵝,鵝肉一抿即化。攝影 / 肖旖雪
這個季節裡正适合吃些熱騰騰的好味,貴州老饕們青睐鵝肉火鍋,鵝肉要在事先炖足十個小時的湯頭裡一滾,沒一會兒就能煮出撲鼻的鵝肉香,再配上各種鵝肉滷味,這一桌可謂是不飽不歸;而東北餐館裡的鐵鍋炖大鵝,此時也正是菜單上的頂級頭牌,從冰天雪地的戶外鑽進溫暖的室内,炖上一只雪鄉裡的溜達鵝,在鑄鐵小耳朵裡再貼上兩個餅子,這滋味,嘎嘎美!
和東北的鐵鍋炖大鵝一樣,河南的固始人也打破了 " 南方人才會做鵝 " 的既有印象,來了信陽不吃上一頓固始鵝等于白來,一小耳朵的鵝肉、鵝雜輔以鵝油鵝湯熬制的秘制滷汁,吃完之後靈魂裡有一片也徹底留在了中原大地上。
大鵝不僅自成一道餐桌上的閃亮風景,和主食聯手,又能搭出一道道質樸的家常美味,東莞人必要舉薦一道燒鵝濑粉,燒鵝皮脆肉滑,整齊地碼在濑粉上,看了就讓人食欲大開;燒鵝飯、鵝肉面,更是不少人每日的活力來源 …… 端上家家戶戶餐桌的鵝肉,如今仍成就着國人一日又一日的平凡幸福。
在吃鵝這件事上,國人是認真的。攝影 / 吳學文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地道風物 (ID:didaofengwu),作者:阿智,圖片編輯:=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