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三千元的Prada面霜,賣不動的高端美妝,歡迎閱讀。
文|賀哲馨
編輯|喬芊
2019 年還是高端化妝品最好的時代。
打開任何社交軟體,你都能毫不費力地發現雅詩蘭黛 " 小棕瓶 " 的身影。接茬換代的流量小生小花在咖色海報中展現毫無紋路的眼角和額頭,讓這個 " 媽媽代 " 的產品順利過渡到 Z 世代的化妝桌上。知乎、豆瓣上,網友津津樂道各種拗口成分背後的神奇功效,樂此不疲地比較不同版本之間的細微差别。
神仙水、La Mer 們也看準機會步下神壇,迅速成長為年輕人之間最理想的社交貨币之一。Euromonitor 研究數據顯示,2019 年國内高端化妝品銷售規模達 1518 億元,占化妝品零售額的 51%,份額第一次超越了大眾產品。
受益于此的大型化妝品公司顯然不想錯過更多機會。疫情三年期間,市場上僅有的幾個成熟的高端美妝品牌,都被争相競逐。
不到一年時間,歐萊雅和開雲集團,分别以 25 億美元和 38.8 億美元收購了澳洲護膚品牌 Aesop 和英國香水品牌 Creed,雅詩蘭黛則斥資 30 億美元收購了 Tom Ford,以保留對後者強勢美妝線的所有權。
但是,高端美妝真得還那麼香嗎?
風向變了
一項針對中國國際化妝品品牌在線銷售最新研究顯示,市場正在向大眾市場領網域轉移,扭轉了疫情前高端產品多年來表現優異的局面。
早在 2022 年年初,市面上就有高端美妝市場增速變緩的擔憂。寶潔旗下 SKII 持續多季疲軟的業績為高端美妝市場首次敲響警鍾。雅詩蘭黛業績持續滑坡、庫存高企的新聞被解讀為高端美妝市場萎縮的又一證據。
8 月中旬的四季度财報發布在即,華爾街的投行分析師再次調低了對雅詩蘭黛的業績預期,破三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理由是後者在中國市場業績并沒有出現好轉迹象。三季報顯示,雅詩蘭黛業績已經連續四個季度業績下滑,主要是由于中國大陸和韓國銷售額減少。
上半年,歐萊雅、拜爾斯道夫的市場表現則為 " 高端美妝減速 " 的判斷添上最新的注解。
财報顯示,拜爾斯道夫旗下奢侈美容品牌萊珀妮仍未從多季頹勢裡復蘇,上半年營收下降 10.5%,去年全年有機增長也僅為 1.9%;與之相對應的是大眾品牌妮維雅、優色林的強勢兩位數增長。
同樣是今年的上半年,歐萊雅的大眾化妝品部門銷售規模罕見重回四大業務部門第一,增速達 15%,高端化妝品部門的銷售規模雖然緊随其後排名第二,但增速墊底,僅為 7.7%。
來源:歐萊雅集團
2021 年,歐萊雅高端化妝品部門業務營收首次在華超越大眾部門,彼時還被媒體解讀為 " 大眾消費時代的結束 "、" 美妝高端化市場正式啟幕 "。直到 2022 年,包括赫蓮娜、蘭蔻、Carita、科顏氏等在内的高端美妝部門仍是歐萊雅業績的最大功臣——四成營收來自于此。
沒想到短短半年内,市場風向已經改變。
大部分美妝集團也把高端產品賣不動歸咎于官方代購業務的打壓,以及旅遊市場復蘇的不及預期。但有觀點認為,疫情三年間,各大美妝巨頭在各類電商渠道大打價格戰,已經引發了難以逆轉的品牌貶值,這對高端品牌來說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号。
由于過度使用價格工具(例如促銷和套裝打包銷售),歐萊雅旗下高端品牌蘭蔻已在今年出現銷售疲軟迹象。淘系數據顯示,2023 年第一季度,蘭蔻在天貓護膚市場的銷售和銷量同比均出現兩位數的下跌,屬兩年來的首次。
數據來源:美業研究院數據庫
當然,未經官方授權的價格戰危害更甚。疫情期間,曾經風靡一時的奢侈品電商萬裡目曾以三折的神仙水作為引流產品,部分航空公司的直播間也出現過五折的神仙水。由于流通範圍極為廣泛,已經影響到消費者對品牌價格體系的信任——品牌對渠道價格體系管理不善,被認為是 SKII 品牌老化的重要原因。
也有觀點認為,美容市場高速增長的時代或許已經過去,原因還是年輕消費者支付能力下滑。尤其是,前幾年間美容品牌紛紛抛棄大眾市場,縮減基礎功效產品的占比,将高端抗老功效產品瞄準更年輕的群體,同時卻高估了後者對抗老需求的剛性程度。
也就是說,一旦年輕人捂緊錢包,品牌就會面臨青黃不接的尴尬。
高端不行,更高端呢?
雖然消費降級的訊号随處可見,但大眾市場遠不如高端市場誘人——大公司們始終認為,賣得不好還是因為不夠貴。
從 Puig 手中拿到 Prada 香水美妝業務不到兩年的歐萊雅,日前更新了這家百年奢牌的美妝線,将 Prada Beauty 重新分類為 " 色彩 " 和 " 肌膚 " 兩大品類,推出包含眼唇彩妝、底妝、面霜精華等數十款 SKU,最貴的一款 " 動力 " 面霜售價 3080 元,與赫蓮娜價位基本持平,新唇膏系列售價 395 元,也超過了 380 元的 Dior 烈焰藍金唇膏。這一舉動被看作是歐萊雅正試圖擴充高端品牌矩陣,加強在高端美妝市場的話語權。
不過從消費者初步反饋來看,這次嘗試并沒有取得理想效果。
也許是高調上市引發的期待過高,網絡上出現了許多認為 PRADA 護膚線 " 不用心 " 的聲音,網友評價 " 配方還是那些東西,居然賣這麼貴 ",指出多個產品其實是 " 集團爆款的復刻 ",沒啥誠意。還有小紅書用戶稱,與其花 3080 元買 Prada 面霜,不如買玻色因含量更高、價位差不多的赫蓮娜。
小紅書用戶對 Prada 面霜的吐槽
出現這一預期落差并不奇怪,當國内美容市場教育初步完成,消費者對各種層出不窮的概念和成分早已見怪不怪。在這一背景下,一方面,奢侈品名頭下的護膚品很難有技術性說服力;另一方面,沒有太多奢侈基因的美妝公司又很難從頭講一個傳奇品牌故事。
品牌們只好選擇用科技感、環保等概念博得消費者的眼球,比如這波的 Prada 護膚新品雖然價格昂貴,但都是可以重復灌裝的——雖然這看上去很難與 " 奢侈 " 二字產生任何聯想。
不過問題的核心或許還在于,在消費者口味極度分化的今天,要定義一款高端化妝品的溢價價值比過去更難。
比如,雖然走科技路線看似是安全牌,但是化妝品公司總歸不是科技公司,無論是講成分還是說配方,最後還是要回到品牌 DNA 上,且成功說服消費者相信面前的產品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大公司們也許還忽視了一點:在社交媒體時代狂轟濫炸式的營銷之下,即使是奢侈元素 buff 疊滿的抗衰產品,也會和廉價彩妝一樣很快令消費者感到厭倦。
于是 " 復興 " 成了又一個小小的趨勢,大公司在買買買的同時,也正在從集團已有的龐大品牌庫裡尋找好苗子。
去年香水巨頭科蒂決定重啟歷史悠久的蘭嘉絲汀,該品牌的護膚系列曾是摩納哥格蕾絲王妃的最愛,因王妃遇車禍而停產 。今年三月,科蒂在中國重新推出蘭嘉絲汀最昂貴的皇室系列 Ligne Princi è re。
即使是歐萊雅,也希望能夠一邊大方撒錢收購的同時,也通過投資讓旗下赫蓮娜、Carita 這樣歷史悠久的奢牌沉寂許久的護膚線復興——這可比花上數十億美元收買下一個 Aesop 劃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