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現金流100億,債務970億元,新希望從哪看到“希望”?,歡迎閱讀。
償債壓力下,新希望正在想辦法廣積糧。根據新希望最新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對于如何應對短期償債壓力,公司預計 2023 年經營性淨現金流在 100 億元以上,并且加大了在上下遊產業鏈的現金流挖掘,包括近期剝離白羽肉禽和食品深加工業務、處置閒置豬場、公司總部層面提效降費等。這被業界認為,面對近 970 億元的債務和遲遲未見反彈的豬周期底部,新希望正在省錢 " 御寒 "。
四處籌錢
1 月 9 日,新希望在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談及了公司如何應對短期償債壓力以及今年現金流的流入來源。
在償債方面,新希望表示,首先公司的短期借款大多以一年期的流動資金貸款、票據和貿易融資為主,可以滾動續貸;其次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包括兩部分,一是 2 年至 3 年期流貸到期的部分,二是固定資產貸款到期的部分,這兩部分基本來自于九大行和頭部股份制銀行,它們為公司提供了穩定的可穿越周期的滾續資金,另外固定資產貸款到期的部分,大部分銀行同意将這部分額度轉為中長期流貸,總體來說這兩部分資金續貸壓力較小;第三,公司年度經營性淨現金流 1 月至 9 月為 67 億元,預計 2023 年全年在 100 億元以上,貨币資金保有量在 90 億元左右。總體上來說,公司的現金流狀況能滿足生產經營的需要以及授信用信情況總體穩定。
關于現金流流入來源,新希望稱,目前貨币現金大概有 110 億元左右,今年的現金淨流入約 80 億元,目前養豬付現成本還是足夠低,現在不會虧到現金,另外飼料業務和民生銀行分紅都會帶來正現金流入。
新希望還提到,目前加大了在上下遊產業鏈的現金流挖掘。包括在應收賬款和存貨周轉效率上面加強管理,現金淨流入預計在 10 億— 15 億元;白羽肉禽和食品深加工剝離交易的交割,到 2024 年所有的款項支付完,會帶來 20 億— 30 億元的資金淨流入;閒置豬場處置在 2024 年落地也會有一些資金淨流入;以及在股份公司及各個 BG(事業群)、BU(業務單元)的總部層面做了很多提效降費工作,可以節省 6 億— 7 億元等。
新希望認為,在這幾個方面現金流入有 80 億— 100 億元,加上之前的貨币現金 110 億元,足夠在未來兩年去做支撐。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表示,當前處于豬周期底部,但本輪豬周期疊加了更多復雜因素,導致觸底後遲遲沒有出現回升的迹象,對豬企帶來更多不确定性的風險,全行業只能一方面寄希望于產能的自然縮減,另一方面還要不斷縮小自己的展現,以盡量低的運營成本支撐過渡。
債務壓身
通過各種方式努力挖掘現金流的背後是新希望的高負債。
财報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 9 月末,新希望的資產負債率為 72.76%,為上市以來最高水平。總負債高達 969.97 億元,短期借款為 164.56 億元,流動負債為 577.61 億元。此外,低迷的豬價讓新希望難上加難。由于豬價較往年同期降幅顯著,2023 年前三季度,新希望的淨利潤還虧損了 38.58 億元。
最新發布的 2023 年 12 月份生豬銷售情況公告顯示,新希望 2023 年 12 月銷售生豬收入為 18.3 億元,環比變動 -23.11%,同比變動 -36.37%;商品豬銷售均價 13.06 元 / 公斤,環比變動 -6.38%,同比變動 -30.38%。新希望表示,商品豬銷售均價同比下降較大的主要原因是行業周期波動,2022 年同期豬價上漲較快、基數較高,而 2023 年以來行業產能相對供過于求、本月豬價較低,銷售均價同比下降較大也進一步造成生豬銷售收入同比下降較大。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消費經濟學會副理事長洪濤教授表示,2023 年以來,我國消費迅速恢復和擴大,特别是餐飲業營業收入出現 " 井噴 ",促進了豬肉消費。但是,我國生豬行業總體供大于求,產業過剩導致豬肉價格相對下行壓力較重,加之政府經常抛售、吸儲的保供穩價,因此,調整豬企產業結構,探索經濟恢復新周期的發展十分重要。
債務壓力下,新希望主動斷臂求生。2023 年 12 月,新希望發布了白羽肉禽和食品深加工兩個板塊的引進戰略投資者公告,拟轉讓旗下兩家子公司的股權共計 42 億元。
新希望方面也直言,近幾年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在行業裡偏高,希望通過近期的引戰有序降低資產負債率,使得整體資金流動性更健康,進而可以應對周期風險。如果完成交易,公司資產負債率預計下降 4% — 5%,對于增加資金安全、流動性等都有很大的價值和意義。此外通過引戰,也可以降低杠杆,引進資金和管理資源來抵御周期。
廣積糧 " 過冬 "
資金困境、行業壓力下,新希望應如何御寒?
新希望董事會辦公室相關人士此前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戰略上關注行情、周期,但是戰術上更關注内部。對于豬產業,公司的核心目标是降成本、提質量、調結構、穩規模。該負責人表示,公司在做的工作是 " 廣積糧 ",周期波動需要儲備好更長周期所需的資金、盈利,做好團隊層面的準備。如果周期反轉到來且豬價好固然是好;如果周期反轉沒來,公司也希望可以做到能穿越周期的成本優勢。
專家認為,面對行業的周期波動,新希望等豬企應在周期底部加強内部成本控制,布局產業鏈上下遊,推動技術創新,尋求合作與聯盟,或與金融機構合作,優化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為渡過周期底部和迎接市場復蘇做好準備。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近年來低迷的豬價對于新希望有一定的壓力,但是整體來看的話,因為有政策紅利的加持,特大型企業是有一定的保障性的。當前新希望雖然有一定的壓力,但是國家現在主要扶持特大型的豬企,從政策端去看,未來問題不大。
洪濤認為,面對生豬行業的供給大于需求的總體向下的價格波動,新希望等豬企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一是調減、調增和優化產業結構;二是加大穩鏈、強鏈、固鏈、補鏈,探索新周期時期的 " 鏈式發展 ",即延長產業鏈、聯接供應鏈、提升價值鏈、整合利益鏈、應用技術鏈、探索創新鏈、采用資金鏈、應用人才鏈、培育生态鏈,讓企業渡過周期底部時期;三是加大保險 + 期貨 + 鄉村振興的模式創新,探索 " 期現聯動 " 的模式;四是探索供應鏈金融模式;五是加強企業内部管理,探索高度信息化條件下的各個環節的聯接,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對于上述問題,北京商報記者發函聯系采訪了新希望方面,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北京商報記者 | 郭秀娟 張函
圖片來源 | 新希望官網
編輯 | 白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