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減肥神藥”賣爆,歐洲市值王易主,歡迎閱讀。
買包包不如減肥?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帶火、被很多人奉為 " 減肥神藥 " 的司美格魯肽(Wegovy)熱賣,其制造商丹麥制藥巨頭諾和諾德(NovoNordisk)也一舉超越奢侈品巨頭 LVMH,成為歐洲市值最高的公司。而對于人口只有 580 萬的丹麥來說,諾和諾德如今已成為 " 富可敵國 " 的龐然大物,2022 年丹麥全年的 GDP 也抵不上這家公司的市值。
超越 LVMH
2022 年 10 月,馬斯克在推特上回復網友時稱,他在一個月内瘋狂減重,取得了肉眼可見的效果,而他的秘訣是定期斷食和 Wegovy。随後,這款藥品在線上線下走紅。
據了解,司美格魯肽原本是應用于治療糖尿病的藥物,該藥物在減少飢餓感、減少飲食、減少熱量攝入等方面具有非常明顯的效果,因此對于肥胖患者而言,也是效果奇佳的減肥藥。2021 年 6 月,該藥物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上市。
受市場對減肥藥需求的推動,諾和諾德股價一路飙升。自 2020 年底以來,諾和諾德股價已上漲了兩倍多,在過去 12 個月裡則上漲了 66%。最新數據顯示,諾和諾德市值約為 4236 億美元,而在法國上市的 LVMH 市值約為 4213 億美元。
與 " 減肥神藥 " 的火爆相比,奢侈品股正面臨壓力。LVMH 股價已經連續兩個月下跌,股價回到了今年 3 月時的水平。此前 LVMH 集團的二季報顯示,公司在美國市場的銷售收入同比下跌 1%,罕見出現負增長。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表示,美國市場的疲軟,對 LVMH 集團及其他眾多奢侈品公司影響巨大,畢竟美國市場是很多品牌最大的銷售市場。
江瀚進一步分析道,目前來看,我們可以認為今年四季度和明年奢侈品市場可能會遭遇一定程度的遇冷現象,最核心的原因是整體經濟下行壓力開始增加的時候,之前短周期存在的一些 " 經濟越差,奢侈品越好 " 的反周期效應開始逐漸被打破,長周期效應開始體現,最終整個市場将會面臨比較大的市場壓力。
在半年報數據中,LVMH 在美國地區的營收在集團營收中的占比也從近年維持的 27% 下跌至 24%,集團的葡萄酒與烈酒業務也因美國市場疲軟,在營收上出現 2% 的下跌。LVMH 解釋稱,由于美元走強,美國客戶傾向于在國外購買大量奢侈品,但随着通貨膨脹加劇和新冠時期的财政支持枯竭,美國國内潛在客戶的經濟壓力也在增加。
銷售收入大增
司美格魯肽有糖尿病和肥胖兩大适應證。根據諾和諾德贊助的研究結果,司美格魯肽的實驗參與者平均體重減輕 15%,約 34 磅,并且體重下降了 14 個月後仍趨于穩定。去年,司美格魯肽注射液銷售額高達 108 億美元,占諾和諾德全年總銷售額的近 44%。但由于供應短缺,諾和諾德已于今年 5 月停止投放該藥物在美國的部分廣告。
8 月 10 日,諾和諾德公布的半年報告稱,按不變匯率計算,今年上半年銷售額增長 30%,營業利潤也增長了 32%,得益于市場對司美格魯肽的興趣,該公司的糖尿病和肥胖症部門表現尤為出色。
在北美市場,該公司減肥藥銷量大增 46%。數據顯示,該藥減重适應證的銷售額為 120.81 億丹麥克朗(約 17.81 億美元),同比漲 367%。諾和諾德首席執行官 Lars Fruergaard Jorgensen 曾表示,公司正加大生產力度,以滿足市場需求。
同時,這款藥在中國内地市場獲批用于 2 型糖尿病治療,但迄今為止這款藥并未獲批減重适應症(即不能作為減肥藥品使用)。有糖尿病患者反映,司美格魯肽在部分醫院出現缺貨情況。線上的司美格魯肽也成為 " 網紅針 ",出現了一針難求的情況。北京商報記者搜索發現,目前 1.5 毫升裝藥物在網店售價 570 元左右,在醫院售價不超過 500 元。
除了司美格魯肽,同屬諾和諾德旗下的 " 姊妹產品 "Ozempic(諾和泰)也因熱賣而全球缺貨。盡管兩款藥适應證不同,但都屬于胰高血糖素樣肽 -1(GLP-1)類藥物,且都有減重方面的作用。在海外社交平台上搜索 "Wegovy" 和 "Ozempic",有大量視頻宣傳它們的減肥效果,相關标籤已累計數億次浏覽量。
不過今年 7 月份,繼被監管部門提示存在甲狀腺癌風險後,諾和諾德旗下兩款 GLP-1 類藥物又因可能存在的自殺風險而遭調查,遭調查的兩款藥物分别是 Ozempic 和減肥藥物 Saxenda。
" 過度依賴并非好事 "
由于諾和諾德為丹麥帶來了海量的出口收入,丹麥甚至不得不降低利率并且增加外匯儲備,以刻意削弱本國貨币的競争力。丹麥銀行董事承認,由于諾和諾德的出口規模過于龐大,丹麥不得不刻意壓低國内的基準利率,以保持與歐元之間的匯率平衡。眼下諾和諾德的市值已超 4000 億美元,而丹麥去年的 GDP 總值為 3983 億美元。
丹麥銀行董事延斯 · 彼得森對此無奈地表示:" 要說美國人的減肥熱潮影響了丹麥的基準利率,這件事怎麼說都聽着像是段子,但實際上這卻是真事。" 當地時間 8 月 16 日,丹麥銀行發布的報告表示," 我們看到制藥行業在丹麥經濟中的作用日益增長,對貨币匯率和國家政策利率產生了壓力,這之間存在真實的聯系。"
為了保持匯率的平衡,丹麥貨币當局必須刻意削弱克朗的競争力,他們将丹麥的基準利率下調到低于歐元區利率的水平。丹麥銀行報告認為,由于制藥業出口不斷走強,可能迫使丹麥将利率差擴大到 40 個基點以上,與此同時丹麥還将增加歐元等外匯儲備。
另一家銀行 Sydbank 估計,自 2021 年底以來,制藥業已經讓丹麥 GDP 增長了近 2%。該銀行擔心,制藥行業 " 一枝獨秀 " 可能掩蓋了丹麥經濟在其他領網域的弱點。
丹麥經濟學家拉斯姆森撰文提醒稱,雖然還房貸的丹麥家庭對于低利率的政策感到非常欣喜,但對于小國來說過度依賴某一家企業并非好事。他舉例說,芬蘭經濟曾與諾基亞的命運高度綁定,而在 iPhone 興起後,芬蘭的經濟發展也被諾基亞嚴重拖累。
拉斯姆森稱:" 對于小國家來說,讓國内一家公司在經濟中扮演如此不成比例的重大角色是有風險的。多年前芬蘭的經濟一直由電信巨頭諾基亞主導,該公司在 2000 年頂峰時期營收占芬蘭 GDP 的 4%、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以及全國股票價值的 70%。
有分析指出,由于蘋果公司推出的 iPhone 帶來了手機市場天翻地覆的變化,諾基亞在手機市場的崩潰加劇了芬蘭的經濟困境,在緊縮政策影響和歐元區危機的牽連之下,芬蘭的國民人均收入在接下來的十年中持續下降。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趙天舒 / 文
新華社 /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