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LVMH是怎麼把一個無聊品牌變成奢侈品的?,歡迎閱讀。
文|賀哲馨
編輯|喬芊
"LVMH 是怎麼把一個無聊的品牌變成奢侈品的?"
這是社交媒體 Reddit 上一個關于 Birkenstock(勃肯)的問題。評論區有人質疑 " 奢侈品 " 這一叫法是否準确,題主于是把 " 奢侈 " 修改為了 " 流行 " 。
過去三年,Birkenstock 無疑是流行的。去年,Birkenstock 在 " 所有渠道、地區和品類都實現了雙位數的增長 ",營收突破 10 億歐元,有近半銷售都來自年輕人。它甚至還順利微幅漲價,推出了足部護理產品。在中國," 勃肯 " 甚至成為一種鞋型的分類,電商平台處處可見數十到數百元不等的產品,除了外觀相似之外,與品牌本身沒什麼關系。
但 Birkenstock 大體也算得上奢侈。接近 60% 的毛利率幾乎持平 Dior 和 Louis Vuitton,品牌曝光很少,高價限量聯名款卻很多。大部分產品在 1000 元到 2000 元之間,而且從不打折。更貴的系列 1744 更是直接賣到 5000 元以上。
當初全資收購 Birkenstock 股權的私募基金 L Catterton 屬于 LVMH,于是有人感嘆 Bernard Arnault 老爺子眼光一如既往地毒辣。在創始人家族退出後,又一百年家族企業成功轉型,LVMH 也像是給眾人上一堂商學課,題目就是," 如何從零打造一個奢侈品牌 "。
舒适的與醜陋的
奢侈品牌的歷史總是有些相似,但 Birkenstock 确實有該有的全部特質,它歷史悠久、手工制作,且來自歐洲。
Birkenstock 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 1774 年,由德國 Langen-Bergheim 制鞋匠 Johann Adam Birkenstock 創辦。一開始便瞄準了來德國溫泉度假的有錢人,标志性的軟橡木鞋墊的靈感據說來自沙灘上的腳印,每個鞋碼有九種不同的鞋型,穿起來可以在不同地勢上舒适行走。
勃肯家族從未把 Birkenstock 當成一雙 " 時尚單品 " 來銷售,它更像是一個足弓修復的工具。雖然全球分銷的步伐緩慢,Birkenstock 在 90 年代就已經不便宜了。 100 美元 / 雙的售價,即便是在美國最富庶、消費主義最盛行的地區也不常見,因此 "Birkenstock 是富人,至少是中產專屬 ",這樣的關聯至少已經有半世紀的歷史。
Birkenstock 位于德國的一家制鞋工廠 攝影:Juergen Teller
但老實說,Birkenstock 的重新流行很大一部分要歸于疫情期間舒适風格的興起。首席執行官 Oliver Reichert 說," 每個人都在家,大家不會去在乎辦公桌、辦公椅或是慢跑褲,但腳下穿什麼他們在乎。Birkenstock 成了自我改造的一部分,而大流行休閒化了上班的穿着,這也反映在了時尚身上。"
Oliver Reichert 對制鞋一無所知,他之前一直在慕尼黑的德國體育頻道工作,後來成了廣播電視公司的董事長," 是一個十足的生意人 "。 2012 年,疲于内讧的勃肯家族終于同意将領導權交出,只是顧問的 Oliver Reichert 認為這雙鞋可以全球大火(當時一年賣出的鞋子數量只有現在的三分之一),也許是這份不太像是德國人的樂觀讓他得到了這份工作。
後來發生的一切更像是巧合。
2012 年,設計師 Phoebe Philo 在 CELINE 秀場伸展台上放了一雙毛絨貂皮打底的 Birkenstock,全球譁然。 " 突然每個人都想要一雙 Arizona",在此之前,時尚圈認證的鞋履應該是 Jimmy Choo 那樣的尖頭高跟,還記得嗎? " 想要美麗就不能舒服 "。
60 年代,大洋彼岸的美國女人穿上 " 粗野主義 " 的皮革涼鞋,作為對主流價值觀的對抗,如今她們的孫女也再次留意到 Birkenstock,她們也未曾想到 " 在公共場合舒适穿着 " 本身就夠反叛意味了。
高級時裝設計也越來越 " 醜 ",Balenciaga 的橡膠巨型鞋、Schiaparelli 的人肺禮服、Comme des Garcons 的模特頂着巨大蝴蝶結在秀場中央跺腳發脾氣,設計師川久保玲說," 這個系列是關于我目前的心态。我對世界上的一切感到憤怒,尤其是對我自己。"
醜和舒适,曾經高級時尚的反面,如今的先鋒符号。
今天 Birkenstock 有 7 成消費者都是女性。招股書裡,Birkenstock 把 " 現代女權主義突破 " 視為業務驅動之一。 《芭比》電影裡 Kate McKinnon 一手拿着高跟鞋,一手托着 Birkenstock 是最好的廣告:想要對抗高跟鞋代表的 " 男凝 " 社會嗎?選擇這雙醜的吧!
過去三個月,Birkenstock90% 的增長來自原本已有的門店,财務長在電話會議中說,購買者已經從 " 運動、品質生活愛好者 ",過渡到更廣泛的年輕消費者,以及部分以投資為意圖的消費者的人,他們稱 Birkenstock 是 "wodrobe completer"(衣櫃必需品) 。
向奢侈品學習
Birkenstock 一開始只在美國加州的保健食品店銷售,原因很簡單,它太醜了,去百貨公司購買高跟鞋的時髦女士根本不會多看它一眼。當時負責将 Birkenstock 介紹到美國的德國女商人将 " 基礎款勃肯涼鞋 " 改為簡單好記又有歐洲風情的 Madrid,這才吸引了第一波女性客人。
今天,美國還是 Birkenstock 的最大市場。
除此之外,勃肯家族做的努力并不多,他們對開店興致缺缺(法國第一家直營店到今年才落地!)與分銷商聯系簡單但直接。直到 2013 年,分銷商缺貨的時候打一個電話到德國總部,鞋子就會送過來——就這麼容易。
制鞋機器正在為鞋底噴上澆水 攝影: Juergen Teller
要想成為一個全球公司可不能這麼幹,這方面 LV 老板肯定教授了不少秘訣。
Birkenstock 通常不會以分銷商的要求來出貨。根據 Evercore 的一份研究報告,他們通常只滿足分銷商想要訂購的產品數量的 75% 。也會按照分銷商地理位置和人口結構分配產品,Oliver Reichert 形容其為" 有策略的分銷 "。
因為稀缺和準确度,Birkenstock 在分銷貨架上很少打折,90% 的產品以全價出售,在美國這個數字是 95%。
美洲區總裁 David Kahan 在 9 月的一次電話會議上表示,稀缺模式促使消費者 " 急于購買 "。 他說:" 沒有人會在購買產品時比較價格,問我可以在其他地方買到更便宜的產品嗎?"
目前看來 Birkenstock 的分銷策略似乎是成功的," 我們所有渠道做到了 EPITDA 利潤基本一致 "。目前,Birkenstock 在全球仍以分銷為主。官網顯示,全球的直營獨立店僅有 66 家,大部分在歐洲,有 38 家。亞洲門店數量最多的是印度,其次才是日本。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 2017 年就通過天貓進入了中國,Birkenstock 的首家門店 2024 年才落地成都太古裡。品牌方向 36 氪透露,未來中國市場的擴張将以 " 找到可信賴的合作夥伴 " 為目标。
Birkenstock 毛利率接近 60%,這已經是 Dior 和 Louis Vuitton 的水平了。第三季這個數字下滑了 2.2%,就被認為是過度擴大分銷所致,導致了公司股價震蕩,Oliver Reichert 安撫浮躁的投資者時說,如何執行分銷渠道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每雙鞋上賺錢," 目前看來我們一切良好 "。
一雙 EVA 材質的 Arizona, 是公司較為低價的鞋款,攝影:Juergen Teller
他足夠有信心。雖然公司賣的最好的還是三款經典的露趾拖鞋,但包趾鞋品類(指半包拖鞋)增長速度也達到了 30%。新款運動鞋 Bend Low 的消費者有 60% 都來自會員,高價鞋款增速是低價鞋款的一倍。
Birkenstock 也開始在 footlocker 這樣的運動鞋經銷店鋪裡占有一席之地,他們在巴黎奧運會期間推出了可拆卸腳墊的包頭拖鞋,供運動員在運動之後舒緩肌肉。 此外,他們還正在一些高端的高爾夫專門店裡鋪設產品,譬如 Greengrass Golf Shop。高爾夫鞋不利于長時間站立和行走,Birkenstock 的鞋(或鞋墊)可以彌補這個缺陷。
為了應付增長迅速的生意,Birkenstock 今年在德國新開了一家工廠,大部分新產品目前仍以手工制作為主——這曾經是衡量奢侈與否的唯一标準。
歐洲奢侈品集團曾靠着亞洲中產階級迅速成長,他們也樂于在某個亞洲國家啟動機器產線。未來,Birkenstock 會不會 " 美國制造 " 或者 " 中國制造 "?Oliver Reichert 否認了這一可能性,他的供應鏈負責人 Sean Harris,這位美裔德國人就實際多了,他認為只要管理得當,沒有什麼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