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李佳琦終究不是林志玲,歡迎閱讀。
李佳琦塌房,打工人破防
2023 年 9 月 10 日是教師節,也是所有豬豬女孩們難以忘懷的一天,因為 " 國民好閨蜜 " 李佳琦竟然不顧 " 所有女生 " 的信賴與支持在直播間口出狂言了。
他撇着嘴模仿直播間某女生的留言:" 花西子越來越貴了。"
他大惑不解地質問覺得 79 元一支眉筆太貴的所有人:" 哪,裡,貴,了?!"
他義正辭嚴地為商業合作好夥伴發聲:" 國貨很難的,花西子怎麼走過來,我最清楚了!他們差點都把家底掏給我了!"
終了,他還不忘督促螢幕前的打工人自我反思:" 建議找一找自己的原因,為什麼這麼多年自己工資沒有漲,是不是不夠努力?"
本包大致觀感如下:
就内容而言——分分鍾讓人代入到勢利刻薄的銷售員,你不買,說你窮,你嫌貴,說這麼大的品牌成本在那兒呢,可謂是 PUA 與賣慘雙管齊下,奏是沒有一絲一毫為消費者着想的意思;
就神态語氣來看——集嫌棄、厭惡、委屈、憤怒為一體的負面情緒溢出螢幕,即使僅僅是個路過的,看到這一幕,都忍不住在腦袋裡打個問号:" 這是被怎麼的了呢?破的什麼防呢?就一個消費者嫌產品貴,至于嗎?"
小視頻,大震撼。曾經真誠、溫柔、謙遜、風趣的李佳琦瞬間抽離,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戾氣滿滿的 " 暴躁櫃哥 "。
固有人設出現大裂縫,面對突如其來的落差,圍觀群眾一時難以淡定。
許多豬豬女孩感覺他變了,表示自己很失望,紛紛選擇脫粉;
更多人感覺被冒犯,因為他竟然将收入不漲與單純的不努力相挂鉤,蔑視了打工人的艱辛,也高估了努力的價值,畢竟,你李佳琦如今能夠富得流油,難道僅僅是因為自身努力嗎?
然後,奔湧的 " 民憤 " 将李佳琦送到了熱搜,成為了輿論的眾矢之的。
以上,事兒就這麼個事兒,不新鮮。前有 650 吃一天不夠,後有 699 都買不了一雙襪子,不識趣的名人因 " 高調炫富 "" 陰陽窮鬼 " 惹眾怒已經不是第一次,要知道,在經濟下行、階層固化的年代,勞苦大眾的玻璃心最是不經戳。他要不加最後那一句,輿論絕對不至于發酵到今天這種地步。
但這件事吧,又有一點不同之處,那就是李佳琦本人。
資本家的傲慢?
No,是打工人突然的自我
他靠直播起家,并且發家時間不久,也就不到五年,如今的成功是靠 " 豬豬女孩 " 的傾情守候和真金白銀一點一點砸出來的,時至今日,他依然還在繼續着這樣的營業模式,直播依然是他的主陣地。
所以他有點類似于養成系偶像,一大票圍觀群眾見證并助力了他從草根逆襲為 " 直播一哥 " 的全過程,我們在他那裡買的每一樣東西、花的每一分錢都是一份真情實感的打投。
這樣的關系使得雙方彼此之間有了一層心照不宣的紐帶:付出時間與金錢的忠實粉絲必然想要操控主播,或者說對主播有着一份執着的期待,依賴他人付出奠定事業根基的主播也必然要給予相應的回饋與滿足。
什麼回饋呢?一個是物的豐富和便宜,另一個是人的陪伴及給出的情緒價值。一旦給不到,必然會迎來 " 養成系 " 的大反噬,正所謂 "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
很明顯,花西子眉筆這一回,正好就是兩頭都沒給到,而且不給得理直氣壯、氣焰嚣張,簡直宛若一則無情的 " 分手宣言 " —— " 我不僅不允許你說我的產品貴,我還要嫌棄你這麼多年窮得很穩定,失望了吧?生氣了吧?那我可真是對不起喽 ~"
很多評論說,李佳琦忘本了,階層躍升後就開始共情資本家、站在普通打工人的對立面了。
但我恰恰覺得李佳琦這一波操作其實非常 " 打工人 ",形象地演繹了 " 何為打工人的逆反和發瘋 ",強烈地表達了他對 " 養成系全民主播 " 這份工的厭惡和不爽。
" 憑什麼我這麼努力了你們還要挑三揀四?"" 憑什麼老子要一直陪着你們哄着你們呢?"" 老子不幹了!"
像不像你在忍無可忍時衝老板拍桌子的小放肆?
像不像你在疲憊難耐時拒絕客戶刁鑽訴求的小叛逆?
主播也是一份工,也會遇到自己的職業倦怠期和職業瓶頸期。
常聽到有人半開玩笑地說,你要給我日入 208W,我一定兢兢業業老老實實打好這份工,一點兒不抱怨,一點兒不矯情。
但回歸到現實層面,一切遠沒有那麼簡單。不論打的什麼工,不論報酬多少,只要是工作,一定都會有一些 " 反人類 " 的痛苦之處。
我且列出三點:
1、你需要先付出很多才能開始有收獲。
比如要寫出一篇十萬加文章,可能需要先寫 100 篇閱讀量參差不齊的文章,甚至不止;要成為帶貨大王,就要熬過默默無聞的階段,即使直播間只有十幾個人也要聲情并茂地播完。
在被看見之前,在獲得收益之前,往往一定會有一個冷水期。讀者也好,觀眾也好,很忙碌,很嚴苛,想要從中獲得一份注意力,不是那麼容易的。
2、要承受被工具化和自主意願之間的矛盾
做任何工作,不過就是把自己身上的某一種優勢反復利用、持續創造價值。你能寫,你就要不停寫寫寫;你能畫,你就要堅持畫畫畫;你能敲代碼,你就要夜以繼日敲敲敲;你能搬磚,就要不顧嚴寒酷署地搬搬搬 ……
老板和客戶巴不得你是一台持續運轉的機器,他們主觀地希望你永遠在、永遠幹下去,而且最好保質又保量,根本不會優先考慮你的身體與心力能否承擔得起,更不會在意除了上這份工你還想在有限的人生裡幹點其他的什麼。
在不久前的直播裡,李佳琦說過這麼一句話:有人說 " 我可以不買,但李佳琦必須在 ",這句話聽起來有一些自私。
雖然後面很快跟上了 " 但是 ",說我會一直陪伴大家 balabalaba,但能夠以 " 自私 " 二字來解讀網友呼聲,可見他并不是很喜歡這樣的說辭和論調,再加之,那時他臉上就已沒有小李的雀躍和誠懇,而只有滿滿的疲倦和勉強。
所以花西子事件只是一個積蓄已久的大爆發,他可能從更早開始就已經厭倦了上帝們 " 以我為中心的蠻橫要求 ",厭倦了被當作工具反復使用的生活。
3、即使再努力也會遭遇各種指摘和挑剔。
再努力,再優秀,也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這是做任何工作都難以避免的結果。而人心終究是肉做的,一個人就算再堅強,也不可能做到對眼前飄過的負面評論全然地一笑置之。
李佳琦能那麼維護花西子,一方面,他可能确實覺得從各方面運作來看,這個價格已經非常合理,再無讓利的空間;另一方面,花西子眉筆的價格只是一個幌子,他只是想側面表達這麼一個潛意識的心裡話—— " 咋那麼難伺候啊?咋總有人出來唱反調啊?咋光知道說别人貴,不知道挑自己毛病呢?煩死了!"
" 你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 ",這是理性層面的自我安慰;在感性層面,人就是希望被所有人認可的,就是希望自己做什麼都能得到百分百誇贊的,就是會對那可能占比并不高的批評耿耿于懷的。
有同學要舉手提問了:那這些阻力從他直播第一天起就存在的呀,早幹嘛去了,紅了才知道 " 揭竿而起 ",不純純 "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 " 麼?
紅了飄了的因素肯定有,但我想着重闡述的是:人面對工作内心會有一個天平,當這項工作對你來說有明顯的利好可以抵消掉那部分天然存在的阻力時,你心中就能保留一份繼續工作的原動力。
所謂利好,可以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衝勁兒和擁抱新鮮事物的熱情,當獲得新體驗的欲求大于對阻力的反感和懼怕,人就不那麼容易倦怠。就好比我們剛上班時大多是很有幹勁兒的,因為一切對于自己來說都是新的,新的人事物很容易讓你對每一天都期待滿滿。
還可以是不斷增加的成就感和獲得正反饋的希望。比如,今天直播間五十個人,一周後衝到了一千人,兩個月後直接日均一萬觀看人次。這是多麼讓人激動人心的進步啊。
但問題是,這兩種利好,到達一個節點之後就不復存在了。
衝勁兒和熱情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無知者無懼,是因為想象中的缤紛泡沫掩蓋了現實的冰冷猙獰,當接觸了細節上的各種凌亂和無奈之後,它們大概率會被消磨得所剩無幾。
至于成就感和正反饋,老是沒有質的飛躍會讓人打退堂鼓,一旦到達某個節點後又會變得不那麼令人興奮,反而僅僅如數字的疊加,看在眼裡,只有麻木。be like:本周又增加了幾十萬粉絲,哦;本月又增加了幾百萬收入,哦。
當利好的砝碼不給力,阻力的一端就會重重下沉,牽制着人前進的步伐。
可是他又不能真的不幹,就像他自己說過的,現在支撐他做下去的只有兩個原因,一邊是公司有很多員工需要培養,另一邊是粉絲還想要繼續看到他。出于責任,出于利益,他可能還得繼續呆在那兒。
但是,但是,就他自己内心深處的聲音來說,又是抗拒的。
哇,好糾結,怎麼辦?
于是乎,為了 " 知行合一 ",他就會下意識地尋找或制造一些其他的砝碼增加工作的意義,獲取内心的平衡。
然後就有了一系列 " 不夠專業的反常操作 ",比如,撒着嬌嗔怪網友:" 你是摯愛粉、鑽石粉,難道都不能理解我剛剛說的話麼?"
再比如此次花西子事件,抱怨網友嫌產品貴,其實是在變相表達這樣的期望,期望自己的每一份努力都能得到相應的回饋,而不是總面臨各種各樣的挑剔。
這些反常操作,說白了就是一件事,希望所有人都能理解自己,希望更多元的自己能夠被看到,而不是僅僅作為主播被要求、被定義、被使用。
可工作只是工作,終究承載不了太多東西,強行加碼,不過是平添妄想而已。當事者一旦發現希望無法照進現實,就會生出怨氣,身邊人自然會跟着遭殃。整個事件,說到底,就是一份怨氣引發的連環效應罷了。
不是每個人形商品
都能成為林志玲
不久前刷到過這樣一幕:李佳琦笑着抱怨,他生病幾天沒有播,就有粉絲跑來問,李佳琦怎麼了,李佳琦是不是不播了,大家對于他可能的消失好像真的很緊張,看來以後因為任何原因缺席都要在直播間用流動條鄭重說明。
當時只覺得這是幸福的抱怨,小主播巴不得有你這樣的流量呢。但現在再看,這應該不是單純的凡爾賽,每個人到不同階段都會有他不同的困境," 一如何如何就好了 " 的一勞永逸式邏輯永遠無法在任何人身上應驗。沒有的時候苦苦追求,有了之後又怪這鐐铐讓人動彈不得,這才是人生常态啊。
得到越多,永遠需要付出更多的代價,永遠意味着對自我的修煉提出更高的要求。
林志玲應該是這方面的一個标杆,知道我是因為美貌被看見的,知道男人們把我當作意淫對象,但那又怎樣?被看見總是好的,我可以用名和利去做我想做的事情,去傳達我想傳達的價值。
就這樣一邊迎合、一邊特立獨行,在外化與内不化的微妙平衡中,她讓 " 志玲姐姐 " 的微笑保持十餘年,然後果斷轉身,把美麗的背影留在最後一刻。
裝一天是假,連裝十幾年,那就是本事。她笑臉盈盈,嬌嬌嗲嗲,卻把這一份工打得蕩氣回腸。
可志玲姐姐是那麼稀缺的存在,我們無法苛求人人都如她那麼自律與自洽。變了樣、破了功的李佳琦只是平凡而已,卻算不上罪大惡極。
今天凌晨,李佳琦發了道歉微博,看來還沒有徹底破罐破摔,還打算繼續扛起責任打好工,讓自己背後的商業機器持續運轉,服務翹首以盼的豬豬女孩們。畢竟,兩個月後就是雙十一了嘛。
但我真心希望,他可以早日跳出 " 釋放 - 壓抑 " 的輪回,要麼找個靠譜的心理醫生,要麼幹脆掙脫 " 所有女生 " 的懷抱,不做誰的閨蜜,而做回僅僅屬于自己的李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