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碩士博士大擴招,考研人數卻暴跌50萬,什麼信号?,歡迎閱讀。
時代變了
在就業形勢微妙的當下,傳來一個相當意外的信号:
全國碩士博士還在瘋狂大擴招,考研報名人數卻暴跌 50 萬,降幅高達 11.4%。
什麼情況?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 2025 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 -388 萬,在 2024 年減少 36 萬的基礎上,連着再次下降,且降幅進一步擴大。
這一變化,很不尋常。
要知道,過去 10 年,中國的研究生(碩士 + 博士)招生人數一直在 " 膨脹 ",總計翻了一倍多,從 2014 年的 62 萬飙升到 130 萬。
不久前,7 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剛剛公示,全國新增 831 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和 1924 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共計新增 2755 個,相當于在現有基礎上增加 15%。
為什麼碩士、博士研究生的招錄名額不斷增加,大學生們反而想開了,不再蜂擁報名呢?
報名人數連續兩年大幅下降,是否意味着 " 考研熱 " 走到了一個歷史轉捩點?
這兩年,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急劇下降,相對于過去連續 8 年的連續上升,給人一種急轉直下的感覺。
從圖上很明顯可以看到,在 2017 年 -2023 年期間,盡管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在上升,但報考人數的上升更快,從而形成 " 考研熱 " 的現象。
在這段時間裡,考研難度實際上也越來越大。到 2023 年,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達到巅峰的 474 萬。
但這一趨勢,戛然而止——持續升溫的熱度,在 2024 年來了個急刹車,考研報名人數直降 36 萬,2025 年再降 50 萬,迅速回落至 400 萬以下。
從報錄比也可以明顯看到,2022 年、2023 年是考研最難的兩年,錄取率僅為 24% 左右。
根據過去 5 年的錄取人數平均增長率(8.74%)預測,最近兩年的錄取人數将達到 124.88 萬、135.79 萬左右。這樣一來,随着報考人數的急劇下降,報錄比也将快速回升到 35%,似乎回到過去 13 年來最 " 容易 " 的時刻,跟研究生大擴招的 2017 年差不多。
不過,相關人士也做過解釋:報名人數雖然暴跌,但真正上考場的人數,其實是上升的。
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陳志文就表示,近年來研招初試缺考率也不斷大幅攀升。在 2024 年研招中,雖然報考人數減少,但實際完成了整個初試考試的學生人數,比去年有所增長,并不是下降。
換句話說,這減少的 36 萬人、50 萬人,本來也不是考生們 " 真正的競争對手 "。
分數線佐證了這一點。在 2024 年,全國考研報名人數首次出現下降,但研考國家線和各高校的復試線卻 " 不降反漲 "。
教育部發布的 2024 年研考國家線顯示,哲學、法學、文學、體育學、歷史學、理學、醫學、管理學、交叉學科等專業的學碩國家線,相比上一年都有所提高;專業碩士的招錄方面,法學、文學、歷史學、醫學等專業的國家線,也都比上一年有所提高。
也就是說,盡管報名人數顯著下降,但競争的激烈程度,未必能讓考生輕松過關。
那麼,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的大幅減少,到底反映了怎樣的社會思潮呢?
影響大學生們的第一個考慮因素,可能是就業。
智聯招聘 2024 年發布了一份報告——《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引起廣泛關注。其調查顯示,國内研究生就業率首次低于大學生,碩博學歷畢業生 offer 獲得率為 44.4%,低于大學生的 45.4%,而大專生的 offer 獲得率,竟然高達 56.6%。
也就是說,從就業的角度來講,好不容易讀完了研究生,可能會發現收獲遠低于預期。
畢竟,随着研究生的擴招、學歷 " 貶值 ",靠卷學歷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的路,越來越走不通了。
尤其是對 " 雙非院校 " 的碩博畢業生來說,形勢更艱難。智聯招聘的報告就指出," 雙非院校 " 的碩博畢業生 offer 獲得率為 33.2%,較去年下降 17 個百分點,也是史上第一次出現低于 " 雙非院校 " 大學生(43.9%)的情況,低了超過整整 10 個百分點。
原因也不復雜—— " 供需錯配 "。很多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或許只是月薪 5000 的大學生,而不是心理預期更高、流動性更大,想要六七千甚至過萬的研究生。
有人概括說," 考研熱 " 泡沫擠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們開始認識到,讀研也解決不了就業問題。
這個判斷,應該說有一定的道理。
同時,影響大學生們的第二個考慮因素,可能是讀研的成本在無形中攀升。尤其是專碩、專博,讀起來費用不菲。
這些年新增的碩士點,主要是專業碩士。比如,7 月國家公布新增的碩士點,超過 80% 是專業碩士。
2019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 81.1 萬人,專碩招生規模達 47.4 萬人,占比為 58.5%。
2022 年全國研究生招生 124.25 萬人,碩士研究生 110.35 萬,其中專碩 70 萬,已經占到了 63%。
官方披露的計劃是,到 " 十四五 " 末,将專碩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
專碩和學碩的區别,簡單來說,學碩是培養研究型人才,而專碩是以就業為導向來培養的,門檻更低,學制一般兩年到兩年半,論文要求也相對低一些。
但是,主打就業導向的 " 性比價 " 碩士,卻讓不少學生感覺吃了 " 啞巴虧 "。
學費越來越貴,學制越來越長,并且還不提供宿舍 …… 眾多問題浮出水面。據公開信息,上海交通大學 2025 級新聞與傳播全日制專碩學費為18 萬 / 期,比原來上漲了 6 萬。西南财經大學 2025 級全日制會計專碩學費,從原來的 8 萬元上漲到9.8 萬元。
近年來,不少國内高校開始延長專碩學制。東南大學 2023 年招生時,碩士研究生所有專業學制均為 3 年。湖南大學從 2020 年開始将藝術、法律 ( 非法學 ) 、工程類、建築學、城市規劃和文物與博物館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基本學制,調整為 3 年制。
除了學費成本、時間成本,住宿成本也是問題。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的專碩都不能住校,但給予了适當的幫助和補貼。北京大學直接表明專碩不安排住宿,南開大學非應屆的專碩則一律不提供住宿。
去年,1 歲被父母抛棄、5 年考研上岸清華法碩的黃凱,因參加《令人心動的 offer》走紅。他在采訪時提及,之所以放棄北大法碩報考清華,就是因為清華給專碩提供宿舍。
對于大部分全日制學生來說,在北上廣等租金較高的城市,如果沒有宿舍,讀研的成本将大幅增加。
此外,專碩設立的初衷雖然是面向就業,但實際上卻與學碩有諸多相似之處,學習到的技能也未必适用于就業。
因此,這兩年報名人數的減少,也就不算奇怪了。
事實上,國家也看到了研究生培養中的種種問題,不斷在調整政策,尤其是鼓勵更多碩士、博士走向市場化,而不是待在象牙塔。
今年 4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表決通過,自 202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這是自 1981 年以來,我國學位法律制度的首次全面修訂。
其中重要的一項内容,就是強調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要分類發展、分類培養:
重視學術學位的培養,讓學生敢于去闖無人區,從事原始創新,在基礎理論方面作出更大貢獻。
重視專業學位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圍繞國家科技發展的重大需求,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學位法從制度上給予了專碩學生更多空間——專業學位,可按專業實踐的成果去進行答辯,也可按專業實踐上的一些創新成果答辯,不一定都要拼論文了。
未來,專業碩士依然會是重要的 " 就業蓄水池 ",同時不斷提升其适應市場需求的能力。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包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西南大學、四川大學、福州大學等在内的多所 " 雙一流 " 高校,官宣部分專業取消學碩招生。而停招學碩專業有很多是統計學、法學、新聞學等更強調實際操作能力的專業。
不單是碩士,國家也希望博士更多走向市場化。2022 年,專業學位博士的招生數量比五年前增加了 8 倍。在培養方向和需求導向上,專博更貼近 " 市場 ",以實際應用和技術創新的理工科方向專業為主。
事實上,我國的博士生數量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只是就業過于集中在高校教師的方向上,導致 " 僧多粥少 "。北大核心期刊《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一份研究對 2015-2020 年我國博士畢業生就業去向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博士生在大專院校就業的比例高達 45.55%,位居其次的為醫療衛生部門(占比 16.96%)和科研設計部門(占比 10.25%)。相比之下,博士生在民營企業的就業比例僅占 5%。
博士一定要去學術圈嗎?其實未必。2002 年,美國有 52% 的博士畢業生選擇進入學術界,到 2022 年,這一比例已經下降到 33%。與此同時,美國博士生在工商企業就職的比例則翻了一番,從 2002 年的 24% 上升到 2022 年的 48%。
美國很多頂尖大學如斯坦福大學和 UC 伯克利,在研究成果向市場轉化上已經非常成熟。據福布斯報道,至少有 35 位美國億萬富翁在投身商界之前獲得了博士學位。比如," 科技狂人 " 埃隆 · 馬斯克本身就是斯坦福的辍學博士,而他旗下特斯拉和星鏈的高管裡更是博士如雲。
根據教育部的數據,2020 年中國的普通高校畢業生中,博士生僅僅占約 0.8%;而美國高等教育中,博士生占比約為 6%。每百萬人口中,我國擁有博士學歷的人數僅有 600 多人(2021 年),而美國早已經超過 1 萬人。
讓高學歷人才走向更廣闊的市場,真正成為國家、社會需要的棟梁,才是解決 " 學歷貶值 " 的關鍵所在。
參考資料
三聯 · 生活周刊:多所重點高校 " 不予安排住宿 ",專碩為何 " 低人一等 "?
蔚青學者:高校博士,集體 " 市場化 "
智谷趨勢:太突然,博士大擴招!什麼信号?
智谷趨勢:1965 萬大學生急了!新一輪碩博點激增,巨大的連鎖反應開始了
軟科:暴跌 50 萬!2025 考研人數,大跳水!
中國 · 新聞周刊:又一 985 名校,研究生超過大學生
南方 · 周末:報名人數連續兩年下降,考研熱迎來歷史拐點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智谷趨勢 Trend",作者:碎葉冬青 劍書,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