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輿論裹挾下的《一念關山》需要被市場正視,歡迎閱讀。
作者 | 衛解
開播一個月,圍繞在《一念關山》身上的有太多标籤和争議。
從早在開機就出現過的未折行 " 撕番 " 之争,到播後劇火 " 功勞論 " 之争,從炮火集中的顏值審判,到對照 " 網傳劇本 " 的成片審判,再到大結局全員 BE 激發的 " 癫劇 " 情緒。
作為一個在各榜單年度排名前位、打破愛奇藝 2023 播出劇集首日熱度紀錄的破萬劇,《一念關山》一直在被外圍輿情環境包裹。
但另外一面,傳統文藝評論中的重點:演員的演技、故事和人物的復雜度和立意,集體創作的工業特殊性,都被有意無意忽略或者扁平理解。一部劇的衡量标準是不是可以簡化為顏值、咖位、戲份、所有拍攝素材是否一一搬上螢幕?《一念關山》成為這個年末很值得研究的一個行業案例。
原創古裝劇本就少見,它的境遇,讓我們思考現在的觀劇環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真正的觀眾會被輿情裹挾麼?國產劇的爽感與故事的多元表達如何平衡?指導創作的邊界究竟在哪裡?
在讨論《一念關山》" 瘋癫 " 與否之時,我們很難把它從整個行業裡抽離出來,在這個層面上,它似乎也成為了一個契機,讓我們觀察到了當下閱聽人的觀劇心理,愈演愈烈的國產劇生态的問題,以及國產劇創作必須要堅持的東西。
被質疑的 " 癫劇 "?
圍繞在《一念關山》身上一個最大的質疑是,結局是否在強行打造 " 全員 BE"?
不少觀眾們有此想法的主要原因,在于最後六集裡,一切發展都像開了倍速,六位主角先後戰死,兄弟沒能把酒言歡,愛人沒能長廂厮守。與此前哪怕身處絕境男女主終能克服與成長,小分隊的日常輕松逗趣相比,這場全員 BE 太過轟轟烈烈,讓不少觀眾被衝擊到回不過神兒。
不可否認,在最後的六集裡,《一念關山》想講的内容是真的太多了。除卻為護送梧帝回國、六道堂小分隊前後戰死,還包括了李同光成為輔政大臣、楊盈與李同光成婚、梧帝被刺殺、發現真正的幕後主使、北磐皇室的黑手與秘聞、任如意與北磐皇室同歸于盡等一眾劇情。
短短六集,幾乎囊括了古裝正劇所有的要因。有家、有國、有情、有愛、有無奈、有堅持、有大義 …… 從 19 年起,宮鬥、權謀題材受限的消息就接連傳出,這樣的創作環境之下,影視劇在表現涉及權謀内容時,顧及安全性,往往會采取一種更為謹慎保守的态度,或是隐晦含蓄的表達,或是一筆帶過,而不是去深入挖掘和直白展現殘酷的鬥争。
因此,《一念關山》最後的快節奏和信息量,也讓部分觀眾感覺稍顯倉促,來不及細品 " 棋局 " 變化,在稍顯緊迫的消化時間内,很容易得到情緒先行的直觀反饋。
但在《一念關山》生逢亂世的背景之下,其實很早就有觀眾感受到悲劇色彩,并且有了 " 不詳的預感 "。尤其是元祿和楊盈談生死的一幕,彈幕飄滿了對元祿結局的預測與無奈。
等到結局之後再回顧,從情緒旋渦中走出來的觀眾們也漸漸發現,在整個劇情上其實呼應了之前的線索。譬如于十三就曾開着玩笑說過,要是遇到克星," 我就死了 "。任如意曾對寧遠舟說過自己就是 " 一抹幽魂 "。而二人的結局,也确實如他們自己的 " 預言 " 一樣。
更有網友開始挖掘六道的設計和人物的的追求與宿命均有映照。 在完結後的一周,不少劇粉湧出,在社交平台交流該劇中的家國大義,人物的情懷和故事的文學内涵。有觀眾表示:" 我讨厭悲劇我讨厭一切不是大團圓阖家歡的結局,但是我喜歡一念關山。"
另一個總被提起的質疑,在于愛情線的塑造。一方面,觀眾們對于曾經一心想着復仇的狠辣女主產生了 " 容陷愛 " 的質疑,另一方面男女主的愛情在其他高濃度感情線的襯托下,稍顯平淡。但等到完播後,不少觀眾再次回味愛情線,才發現這恰恰是 " 編劇給他們人生中為數不多的糖點 ",而這個糖不同于以往古偶裡看到的甜,而是專屬于成年人的戀愛,始于熱烈,終于克制,成于相互尊重與并肩與共。
這種愛情帶着很強的現實意味,把個人成長始終放在了第一位:任如意和寧遠舟都在彼此的相處中,打開和進一步找到了自己,讓某些冰凍般的孤獨和冷意真正融化,從而才能奔向真正的自由和海闊天空。
《一念關山》能夠造成如此大範圍的輿論反撲,其實也是在于此前和觀眾建立了極強的情感連接。
從一開始,《一念關山》所釋放的情感濃度就是十分高的。任如意背負着血海深仇,寧遠舟和六道堂的其他成員們背負着振興家國的使命。前期較為輕快的節奏中,觀眾們看到了這群刀尖舔血的人背後的鮮活、靈動、意氣風發,加之強大的世界觀塑造," 公路片 " 帶來了共同前行的陪伴感,讓觀眾們更容易陷入 " 他們似乎活着 " 的夢境和期待。
換種角度來說,無論是 " 愛情毒藥 " 還是 " 癫劇 ",似乎都蘊含着觀眾對于角色命運的深刻惋惜,而非是劇集本身得到的審判。
回歸的标準
那麼除卻這些被熱議的質疑,《一念關山》還有什麼?
出于習慣,小娛總會問問周邊人對在播劇的看法。被問到為什麼看《一念關山》時,不少人給到的回復是 " 被安利了群像 "。
這其實是個挺意外的評價。事實上,經常有劇集營銷從業者向小娛感嘆行業怪象," 劇劇在做群像,做成的又少得可憐。" 群像之于劇集,其實是故事完整性和人行動邏輯的底層要求,但在當今市場上,為了加速劇情,忽略周邊人物創作,時不時出現 " 工具人 " 的情況并不少見。在篇幅 " 有限 " 的情況下,給予所有人高光似乎成為了一種奢侈。
那麼《一念關山》是怎麼讓群像活起來的?
在每一個配角身上,細節和閃光點都是完整且一致的,是圍繞最基本的人設展開的合理而豐富的想象。
自诩浪子的于十三,從服化上就與其他人做出了區别。他鍾愛白衣、坐騎是白馬、會自己改造工作服、台詞也總是帶着一絲區别于油膩的 " 輕浮 "。他經常和女性角色嘴貧,時不時的小自戀,感嘆自己腿長腰細是最美的男子。
打小身體不好的元祿,留着 " 希望孩子健康成人 " 的長生辮,碰到好吃的就咽口水,眼睛發光,被觀眾們稱為 " 大狗狗 "。" 福瑞控 " 孫朗在聽到有可愛生物的消息後,會突然展現反差萌,大呼 " 哪兒有兔兔啊 "。總是老神在在的錢昭,則是團隊裡那個一鳴驚人的吐槽役。
六道堂團隊還被賦予了一致的 " 吃瓜 " 屬性,人均顯眼包。譬如于十三會調侃寧遠舟的戀情,會和寧遠舟開始加密 " 鳥語 ",撞破戀愛現場後還會發出中氣十足又調笑意味頗深 " 哈哈 "。
李同光和楊盈,給了十分完整的成長線。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背負着重任的楊盈,從被針扎的冷宮公主,到在朝堂對峙不輸氣勢的禮王,她手刃了渣男,看着愛人死在自己懷裡,最終在銮駕上 " 黑化 ",為了守護兩國和平選擇孤身留下。可以說給觀眾帶來了一場 " 雛鳥振翅成鷹 " 的成長史。
因悲慘童年變得陰溼、深沉的李同光,也從前期的空洞偏執中走出來,展現出了自己的脆弱。雖然得到了 " 莽撞 " 的評價,但也為他增添了一絲人情味。
每個人都有着合理且細膩的感情線。這些情感,是為了打造圓型人物的有效素材,而非只為推動劇情,或者因流行趨勢被安置的冰冷素材。
甚至于皇子 " 陪讀 " 杜長史都有着高光時刻。在楊盈生命危難之際,他拿起弓箭,力挽狂瀾;當任如意朱衣衛的身份暴露,六道堂等人因出身立場猶疑,他會說:" 判斷一個人,不要看他來自哪裡,而要看他能為百姓做什麼。"
正因這些足夠鮮活的角色,社交平台有不少觀眾,給了《一念關山》極高的評價,稱 " 這是我今年最喜歡的群像 "。
在人物塑造之外,美學也應該是當今國產劇不可缺失的評判标準。
《一念關山》的鏡頭美學和打戲都為人稱贊,絲滑流暢的鏡頭帶來了久違的舒适觀感,考究的打戲設計也令人眼前一亮,不僅展示了高水平的國術動作,而且還融入了角色的個性和特點,留下了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場面。如 " 飛花落葉皆可殺人 " 的速度與優雅、天星峽團戰中關山小隊各顯神通,又如竹筏、雨夜等特别場景的設計,兼具緊張感與觀賞性。
劇中每個人物還因為性格和武功特長不同而擁有自己的定制武器,任如意的纖指和雙刀、寧遠舟的輪回刀、于十三的弩,元祿的機關匣、錢昭的大刀、孫朗的盾,每個人的武器都賦予了角色獨特的魅力,搭配個體化的武打動作,讓觀眾們更沉浸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刀光劍影和俠客柔情。
常以紅黑裝扮的劉詩詩,無論是身着勁裝還是廣袖長袍都能帶來利落的打戲,被評價 " 歸來仍是天選古人 "。
而回到最底層的邏輯,我們不得不探讨的問題是,創新之于影視作品的必要性。
可以理解,在追求高效維穩的當下,翻拍 IP 确實是不差的選擇。在這一年,影視劇的 IP 的選擇也從晉江、起點,走向了番茄、知乎、豆瓣甚至海外動漫劇集等多元化的方向。這樣的大環境之下,原創成為了國產劇最為少見也最為困難的一項任務。因此作為市場上久違出現的原創古裝劇,《一念關山》也被寄予了高度的期待。
事實上《一念關山》也确實為市場提供了寶貴的樣本。将 " 公路片 " 融入古裝傳奇的大膽嘗試,可以說是打破了題材的界限,為觀眾呈現出了更 " 多元化 " 的表達空間。原創劇扎實的基礎也為市場注入了新活力,向市場和創作端證實了好作品才是硬道理這一原則。
劇集開播之初,類型創新、反套路人設、喜劇風格等新鮮觀感收獲了大量好評," 正常 " 是被提及最多的評價,在生產力飽和、作品卻良莠不齊的市場環境裡,這無疑是一個極大的肯定。
鼓勵原創、堅持實拍 ……《一念關山》讓我們看到了還有人肯堅守創作初心,對行業帶來的正面意義已經超過劇集本身。
國產劇生态,如何破局?
提到《一念關山》的争議,其實很難脫離整個國產劇生态去讨論。
此前,豆瓣粉絲養号、刷屏一事就曾經開啟了一輪整頓。在今年,無論是行業還是觀眾,都對此有了更多關注。半月前," 國產劇 8 分俱樂部 " 的擁擠就一度成為話題。主要原因是,2023 年還未結束,已經有超過 20 部國產劇豆瓣評分達到 8 分以上,去年這個數字是 14,前年是 9。
這樣的情況,讓不少人意識到,豆瓣、粉絲、路人的三方對立場網域,似乎正在迎來崩壞。
不可否認,粉絲及年輕群體粉絲擁有者極高的表達欲和傳播力,其影響力以及其中部分人群難以控制的過度感知和群體對立,也會對劇集的觀感產生影響,進而引發沉默的螺旋,讓觀劇個體甚至整個制作端難以感知到真實的市場反饋。
《一念關山》踩在這個當口,身上纏繞了多方的思緒和想法,又讓這些飛舞的意識在輿論場得以顯現。慶幸的是,正因如此,市場開始正視這樣的困境。
# 一念關山 癫劇 # 的話題裡,一條短評獲得了超萬人的點贊。
" 最癫的不在劇裡,在每個相關話題微博的評論區
最癫的不在劇裡,在每條意想不到的控評思路裡
最癫的不在劇裡,在每層創飛路人的粉絲濾鏡裡 "
《一念關山》的豆瓣小組裡, 一條 " 到處都是粉圈思維,用粉籍思想看世界,網絡暴民處處以自我為尊,允許且只允許自己的審美存在,别人就是瞎了 " 的評價,也受到了無數人的贊同。
從開機海報開始 " 撕折行番位 ",到劇播後開始争扛劇、吵加戲删戲。加更禮大結局上線當日,# 一念關山 癫劇 # 更是衝上高位熱搜,在正常讨論劇情之外似乎更顯眼的是粉圈大戰。《一念關山》劇外的風波比劇裡似乎多得多。
很明顯,這樣的風波并不是必要的。
《一念關山》當然有不足,但我們不可忽略它的亮點。它的人物塑造、世界觀打造、故事線規劃、鏡頭和武俠美學,以及帶來的創新探索,都是不可忽視的。在這背後,也有着編導演服化道美等諸多專業人士的多年深耕和共創。
意見和批評都是促進行業發展的,但也應該是建立在事實和真實觀感之上的,而非受到外部因素的裹挾和幹擾、極端情緒化的表達。
行業标準的回升對于維護影視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們需要捍衛那些追求質量、敢于創新的作品,對作品進行專業視角的深入分析和讨論,同時警惕那些可能導致 " 劣币驅逐良币 " 的現象。
《一念關山》這樣的作品,值得我們用更客觀的眼光去分析,給予其應有的關注和評價,進而為行業的發展提供有效的養分。真正重要的事情,在亂象背後。
話題互動:
你看《一念關山》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