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華為Mate60 Pro未解之謎,引爆“雙城之争”,歡迎閱讀。
華為 Mate60 Pro 機身内的謎題,又多了一個。
1、
自 1 年之前的 Mate50 系列首發北鬥衛星短信功能後," 衛星通訊 " 在消費者眼中似乎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然而,在 Mate60 Pro 上,華為宣布搭載了衛星電話功能,這和之前的衛星短信有着天壤之别,對于信号的強度和穩定性有着極高的要求。
為了容納實現這一點所需的通訊部件,過往的專業衛星電話,不僅本身身形碩大以配備足夠的電池,往往還要多出來一根碩大的天線。
在維持手機結構輕薄平整的基礎上搭載衛星電話功能,人們不禁要問:華為是怎麼做到的 ?
有人認為華為是誇大宣傳,有人認為華為實現了工程上的巨大突破。
但可以确定的一點是,它給近年來愈發火熱的衛星產業又添了一把幹柴,衛星通訊背後的數千億商業航天市場也正蓄勢待發。
截至目前,中國官方和民營企業公布的衛星互聯網星座項目,計劃中的衛星數量就超過 15000 顆,再加上遙感和導航系統,衛星規劃總數超過 16000 顆。然而,目前中國在軌衛星僅僅 600 顆不到,距離這個目标還很遙遠。
而在大洋彼岸,馬斯克正在瘋狂發射衛星,光是 2022 年就發射 1722 顆,是中國在軌衛星總數的 3 倍,累計發射更是達到 3666 顆。
最适合部署衛星星座的近地軌道,可容納總共約 6 萬顆衛星,馬斯克的終極目标是發射 42000 顆。依據全球衛星軌道 " 先到先得 " 的規則,留給中國衛星的時間和空間都不多了。
這意味着,中國衛星部署接下來要進入快速追趕的節奏。如此大規模、快節奏的行動,也必然帶動上遊的商業火箭制造、發射,下遊的衛星應用領網域,以及整個商業航天市場進入爆發階段。
現實已經出現了苗頭。
據投資界 VC 情報局統計,去年下半年起,近 1 年時間航天領網域披露融資事件 177 起,是 2016 到 2020 年期間峰值的近 3 倍。
在上市融資方面,在 2020-2022 年的 3 年時間裡,只有 10 家商業航天相關企業通過 IPO 上市。而今年以來就有航天軟體、航材股份、司南導航、航天南湖、航天環宇 5 家公司上市。
此外,近年多次因為搜尋 MH370、拍攝蘇伊士運河 " 堵船 "、拍攝梅西世界杯奪冠巡遊等事件出圈的遙感衛星領網域獨角獸長光衛星,也已經遞交了科創板上市申請。
如此熱度,使得 2023 年被稱為商業航天爆發的 " 元年 "。
換個角度看,城市間商業航天產業的争奪,也将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2、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環節,航空航天產業已經成為各個亟待更新的新一線城市争奪對象。
當然,由于航天產業技術、資本要求較高,規模又小,各地争奪的主要是航空產業。但這不意味航天產業不重要,相反,其對于高精度制造、高復雜度系統集成和高性能電子信息處理等多方面技術要求,從最高層面引領着產業發展。
在當前格局下,有實力競争航天產業的城市不多。新一線城市裡,西安以歷史積累的龐大產業基礎,擁有絕對優勢,但是武漢以卓越眼光布局,擁有了國内第一個國家級商業航天基地,使得商業航天領網域的競争格局發生了改變。
早在上世紀 60 年代三線建設時期,國内航天工業出于戰備考慮,圍繞秦嶺大山布局了一系列航天科研、生產和試驗任務。
24 個航天工業項目集中落戶西安藍田、寶雞鳳縣,與之相關的兵器工業 11 個分布在西安周邊,西安周圍的商洛、寶雞、銅川落戶 28 個電子工業項目,為西安航天產業發展打下了基礎。
之後的時間裡,063 基地 ( 後航天科技四院 ) 、067 基地 ( 後航天科技六院 ) 及下屬 15 個大中型工業項目在西安建成。在航天作為國家級科研項目的時代,這些項目對產業鏈集聚形成了巨大吸引力,成為那個時代的 " 鏈頭 ",吸引了大大小小企業前往落戶。
經合組織提出,航空航天器及相關器械研發強度在各大硬科技中排名第一,是典型的高研發領網域。對于這個門類,更有意義的一點在于,圍繞一開始的產業基礎,科研、教育資源也在西安大量集聚。
西安擁有多所航空航天專業學校,如西北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安航空學院,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等,在航天科研、工程技術、管理等領網域為推動中國航天事業迅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科研方面,過去的國家項目本身是產研一體化,航天科技四院、航天科技六院、航天科技五院西安分院、航天科技九院、西安骊山微電子公司、西安航天精密機電研究所和電子三十九所等研制的核心產品和設備,在航天事業中舉足輕重。當前,西安擁有國内 1/3 以上的航天科研部門,在航空航天領網域的授權專利總數占全國的 7% 以上。
正因如此,西安在 2006 年獲國務院批準設立西安航天基地,成為唯一以航天產業為特色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依托于學術、科研、設計、試驗、生產的完整體系,在 2015 年《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 ( 2015-2025 年 ) 》出台,明确鼓勵民營企業發展商業航天後,西安也成了國内商業航天的熱土。
根據企查貓工商信息,以工商注冊地址計算,陝西是擁有航天相關企業最多的省份,近 3 萬家的數量是第 2 名的接近 2 倍,并且主要位于西安。
商業航天方面,陝西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銀河航天 ( 西安 ) 科技有限公司等技術領先、極具創造力的 40 多家商業航天企業,占全國 10%,形成了箭體設計、火箭發射、衛星應用、推進系統、遙感應用、測控等方面的產業鏈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2019 年 7 月 25 日,正是星際榮耀研發的運載火箭 " 一箭兩星 " 發射成功,幫助中國民營運載火箭公司實現了零的突破。
3、
然而,在西安如此成就下,中國首個國家級商業航天產業基地卻旁落另一座航天基礎并不發達的新一線城市。2016 年 8 月 5 日,《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實施方案》正式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武漢正式在新階段競争中領先一步。
相比西安,武漢航天產業的力量可以說相當 " 薄弱 " ——直至 2021 年,武漢航天基地的產值僅為 50 億元,2022 年預計超 80 億元。而西安航天基地 2022 年產值達到 320 億元,全市產值更是要翻 1 番。武漢僅為西安的 1/8。
然而,在拿到國家級項目後,武漢如今雄心勃勃。根據武漢《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我市航天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規劃,到 2025 年,全市航天產業規模達到千億元級——和西安的差距可能縮小到 1/3 左右。
作為後來者,武漢憑什麼搶下商業航天的先機 ?
首先,是眼光前瞻,立場堅定。武漢最早的航天產業支柱是航天科工四院,和航天科技不同,航天科工系統更偏向軍工領網域,其最初的民用航天嘗試,是軍轉民的 " 快舟 " 系列固體小型運載火箭,這在當時注重發展 " 大國重器 " 的中國航天領網域相對邊緣。
不過,就是這個小小的機會,被武漢抓住了。
早在 10 年前,湖北省高層就看中商業航天產業發展前景,而相比于針對大項目、高成本的 " 長征 " 系列火箭,靈活、響應快、成本低的 " 快舟 " 系列火箭反倒成了更能迎合商業航天市場大量發射小體積、小重量航天設備需求的選擇。
于是在 2014 年,馬斯克的 SpaceX 還在給外界帶來一次又一次失敗的時候,湖北省政府就與航天科工合作,規劃了在武漢大力建設商用航天產業基地的計劃。
2015 年 10 月《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 ( 2015-2025 年 ) 》剛一發布,早有準備的武漢市政府就聯合多家航天機構,在 10 月 30 日舉辦了第一屆中國商業航天高峰論壇,打出了武漢發展商業航天的招牌。
2016 年 2 月,航天科工四院成立了完全商業化、市場化運營的子公司科工火箭,開創國内商業航天發射公司之先河。在商業航天領網域,武漢已經顯然走在了前列。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将商業航天的 " 金字招牌 " 授予了武漢。
其次,是要按照市場方式運作、廣泛吸納社會資本參與。
目前我國航天領網域的國家項目,更多的還是計劃式的自建自用,而新興的用戶,則希望通過采購服務、招投标的方式來 " 拿 " 到訂單。
科工火箭就是正面典型。成立僅 2 個月後,科工火箭便籤訂首個商業航天發射服務合同,并在 2017 年 1 月,用 " 快舟一号甲 " 火箭以 " 一箭三星 " 的方式完成首次商業航天發射服務。
從籤訂發射服務訂單到完成發射服務僅 8 個半月,在國内外引起強烈反響。
2017 年 12 月,科工火箭開啟混改,在 A 輪融資引入社會民營資本,注冊資本從 3 億增加至 7 億元。引入外部股東後,不論是生產業務還是資本運作,都需要通過公司的董事會等流程,聽取外部投資人的意見。
而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混改,對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方面,也產生了立竿見影的作用,極大提高了企業經營效率。
2020 年底,快舟系列運載火箭總裝總調中心建設完成,武漢擁有了年產 20 發運載火箭的總裝測試能力。2021 年 8 月,快舟火箭產業園的首批火箭下線出廠。
航天基地建設方面,同樣采用市場化規則。融資方面,航天科工與長江產業基金籤訂協定,共同發起設立 100 億元的 " 航天湖北長江產業投資基金 ",推動商業航天產業的集聚發展。新城建設方面,新洲區人民政府委托華夏幸福基業公司作為產城一體化運營商,負責基地的規劃、建設和運營。
截至目前,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已建成火箭、衛星、磁電、行雲四大產業園,實現了星、箭、雲和航天材料 " 齊聚 " 的格局。
據了解,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已累計投資近 200 億元,一個千億產業商業航天生态圈正逐步形成。
目前,武漢已經制定打造 " 中國航天第三極 " 的發展目标。無論是地理位置、市場空間還是經驗和優勢,武漢都具備了成為航天產業發展的理想基地的條件。相信在不久的将來,武漢将成為中國航天事業的重要支撐點,為國家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前瞻經濟學人 APP 產業觀察組
更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
【1】《2023-2028 年中國商業航天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 咨詢 / 募投可研、IPO 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 APP】,還可以與 500+ 經濟學家 / 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參考資料:
【1】西安、北京、武漢,誰将是 " 中國商業航天第一城 "? | 騰訊新聞
【2】沒有 " 一五六 ",就沒有大西安 | 西部決策網
【3】錨定 " 中國航天第三極 ",武漢航天產業規模力達千億元級 | 招商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