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新相機51800元,徕卡依舊不懂消費者的心?,歡迎閱讀。
2024 年才剛剛到 3 月,相機市場就迎來了多位新選手。3 月 7 日晚,徕卡發布了最新一代全畫幅微單無反相機 SL3,官方售價為 51800 元。
(圖片來源:徕卡京東官方自營旗艦店)
SL3 相比前代的 47900 元上漲了近 6000 元,兩代產品的發布時間相差了四年半,但新一代的更新幅度真的能對得起這 6000 元的「溢價」嗎?另外,51800 元對于絕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消費者為何不選擇價格便宜兩三萬,性能甚至更好的御三家(尼康、索尼、佳能)呢?雖說徕卡的品牌調性是相機市場中獨一檔的存在,但這麼一台沒有太多徕卡特色的產品,真對得起徕卡粉的期待嗎?
在硬體方面,徕卡 SL3 搭載了一塊 6000 萬像素的全畫幅背照式 CMOS,并配備徕卡自家的 MaestroIV 處理器,這塊 CMOS 支持 6000 萬、3600 萬和 1800 萬三種像素分辨率,每種分辨率模式下均為全感光元件參與曝光,其動态範圍擴大至 15 檔,ISO 感光度範圍從 50 至 100000。
雖說徕卡官方表示這塊 CMOS 是獨立自主研發出來的,但熟悉相機市場的讀者們應該能猜到,這應該就是索尼 α7R4 同款傳感器,徕卡對其進行了内部調校和着色,說它是「自研」也不是不能接受。
對焦系統方面,徕卡 SL3 配備了新一代對焦系統,其擁有相位檢測(PDAF)、深度映射(對象檢測 AF)和對比度識别(對比度檢測 AF),同時還支持智能對象識别功能,官方表示用它來拍攝動态場景也是信手拈來,但對于徕卡的連拍,小雷個人其實一直不抱多大期望,畢竟徕卡的定位從來就不是專業性,就算能做到估計也是通過降分辨率達到的。
徕卡 SL3 還配備了新一代 EyeRes 取景器,支持每秒 120 幀和 576 萬像素的分辨率,這個規格在不少旗艦級無反相機上也能見到,算是比較中規中矩的配置。
視頻是此次徕卡 SL3 的更新點之一。其支持最高 8K 分辨率的視頻拍攝,且擁有 H265、蘋果 ProRes 等高效編解碼器,有意思的是,徕卡 SL3 的 USB-C 接口還通過了蘋果的 Mfi 認證,這意味着蘋果用戶可以直接把 iPhone 或 iPad 接到相機上做一個「移動硬碟」或是「外置取景器」。
其他參數方面,徕卡 SL3 依舊使用的是 L 卡口标準,也兼容 L 卡口聯盟的所有鏡頭(松下),這其實是個好事,畢竟徕卡官方的鏡頭一個比一個金貴,能買到便宜大碗的平替鏡頭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從性價比的角度來看,徕卡 SL3 毫無競争力,雖說它也用上了目前全畫幅無反相機中最好的一塊高像素 CMOS,但它既沒有徕卡 M 系列獨特的外觀設計和足夠「毒」的德味色彩,也沒有像索尼 α7R5、尼康 Z9、佳能 R5 那樣強大的連拍速度和超強對焦速度,可以說是一台 "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 的尴尬產品。真正的徕卡用戶會選擇加錢買 M 系列,而想要買徕卡的用戶想必也不會考慮這台性價比低、也沒有什麼逼格的 SL3。
加上剛發布的徕卡 SL3,徕卡目前有了三台 6000 萬像素的相機(M11、Q3 和 SL3),其大力發展高像素的目的也只有一個——強迫徕卡用戶們淘汰老舊的 M 卡口鏡頭,去買新出的 asph-apo 鏡頭。
(圖片來源:徕卡官網)
可能雷科技有的讀者會反駁,徕卡願意普及高像素明明是好事(高像素就代表畫質和解析力更強,讓徕卡更具專業性),怎麼到你這裡就變成「坑人」了呢?
誠然,普及高像素确實是好事,尤其很适合那些喜歡拍風光的攝影師,但會帶來兩個比較嚴重的問題:
一是 CMOS 的高感表現會随着像素的提高而降低。當傳感器尺寸相同時,高像素相機傳感器上每個像素的尺寸更小,畫面中反而更容易出現噪點。
二是高像素 CMOS 需要依靠更高質量的鏡頭來匹配才能發揮出全部實力,但高規格的鏡頭就代表着其售價更加昂貴,對于原本預算就不多的用戶來說,選擇高像素相機反而可能會拖了自己的後腿。
但不管怎麼說,高像素相機的優勢大于劣勢,因此高像素相機的價格普遍更高、技術含量更多,且產品大多屬于專業級的範疇。小雷(ID:leitech)個人其實更喜歡高像素相機,但如果純粹為了提升成本價而整噱頭,那小雷只能說「大可不必」。
前文小雷曾提到,徕卡的 SL 系列定位相當尴尬,它的配置不高、外觀沒有徕卡味、價格比同配置的產品貴上三四倍,且熟悉徕卡的讀者們可能知道,除了徕卡 Q 系列和 M 系列外,clux、dlux、SL 基本都是松下換皮,尤其是之前的 SL2,在參數配置上與松下 S1R 極為相似,近日又有外媒爆料松下的 S2R 大概率配置也會跟徕卡 SL3 十分接近。換句話說你可以只花一萬多塊錢就能買到一台配置和徕卡完全一致的相機「就是沒有徕卡标和德系色彩」。
(圖片來源:松下官網)
SL 系列原本是 R 系列的繼承者,相比徕卡最知名的 Q 和 M 系列它更注重產品的配置和專業性,因此在外觀設計上是徕卡中最為「粗犷」的,若不是正面的徕卡标,估計絕大多數讀者都認不出這台相機出自于徕卡。徕卡自己是希望通過配置強大的 SL 系列來吸引專業用戶 , 但這過低的性價比卻又很難讓用戶動心。
徕卡 SL 系列的出發點是沒問題的,誰不想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呢?但高高在上的品牌調性,又不可能讓徕卡放下身段和索尼、尼康、佳能在價格上正面對抗,久而久之便使得 SL 系列的定位變得異常尴尬,成為無論是喜歡徕卡的,還是不喜歡徕卡的消費者都不會考慮入手的存在,徕卡的高價策略可能導致潛在客戶的流失。
再者,市場競争的加劇也給徕卡帶來了壓力。許多其他相機品牌,如索尼、佳能、尼康、富士等,都在不斷推出技術先進、價格更具競争力的產品,這些品牌在市場上的活躍表現,對徕卡構成了直接的挑戰。
御三家的定位是 " 專業 ",是不少攝影師幹活和吃飯的工具,而徕卡主打的就是一個「高端」,甚至帶有一點奢侈品的屬性,因此它想要拓展自己的用戶群體,可以參考御三家的做法——修正自己的產品線。
徕卡的產品線數量并不少,但真正打出名聲的只有 Q 和 M 系列,徕卡可盡量削減一些沒有意義的產品線,轉而推出更親民的入門級相機,吸引預算有限但渴望高品質攝影體驗的消費者——但這并不意味着簡單為更多不同種類的產品貼牌。
(圖片來源:小米官網)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為 " 無人機之王 " 的大疆這兩年推出了許多區隔手機的影像產品,結合自身在雲台、圖傳等維度的技術優勢,在便攜的基礎上讓用戶可以獲得超越手機的攝影體驗,進而吸引越來越多的追求品質攝影體驗的用戶。大疆的影像產品,徕卡真的可以好好研究一下。
跟手機廠商們聯名合作是徕卡不能落下的重要任務,但如果只是淺層合作可能會透支品牌價值。徕卡或許可通過開發與智能手機兼容的高質量外接鏡頭,以增強與移動設備的結合來拓寬其市場,當徕卡在手機市場中大放異彩後,也有一部分用戶會被轉化成「真正的」徕卡相機用戶。
總之,徕卡必須在高格調和接地氣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要是大家都已經對徕卡的相機文化不感興趣時,徕卡就沒有什麼存在的必要了,畢竟,文化需要傳承,如果年輕人不 care,恐怕徕卡就只會成為歷史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