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連她都不放過?可别惡心人了,歡迎閱讀。
最近的都美竹,着實讓人大開眼界。
原因是,她居然将兩年前大批幫自己說話的自媒體告上法庭。
以自己是明星,肖像存在巨大商業價值的理由索賠數萬。
這新聞一出,着實讓人震驚。
有人說她忘恩負義,過河拆橋,現實版的東郭先生與狼。
還有人說她把「girls help girls」變成一門生意。
想要成名的時候,就說 girls help girls,成名之後就起訴曾經 help 的人。
這般做法,着實讓人有些心寒。
不過與此同時,我們發現這樣的事并非只有都美竹。
在如今的社會上,有太多人都将 girls help girls 當成了流量密碼。
她們百般利用,試圖瘋狂獲利。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那麼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聊聊。
先來說一下,什麼是 girls help girls?
即女性幫助女性,女性保護女性。
這樣的舉動,我們在很多新聞中都有看到。
例如,兩年前的吳亦凡事件。
在事情的起初,只有都美竹在孤軍奮戰。
而随着事态發酵,那些被吳亦凡欺騙傷害過的女孩,一個接一個勇敢地站了出來。
她們拿出各種證據來支持、加入都美竹。
甚至,就連吳亦凡代言的保時捷女性領導也加入其中。
在其剛被暴雷時,當即選擇解約:
「法律有漏洞,受害者有瑕疵,但不妨礙我們用自己的方式維護正義。」
到最後,girls help girls 的話題直接衝上熱搜第一。
當中,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加入其中。
她們不僅對吳亦凡各種讨伐,還會安慰那些受害女孩。
還有現如今的陳建州性騷擾事件。
前黑澀會美眉成員大牙發文稱,自己曾被陳建州性騷擾。
随即,就遭到陳建州夫婦的律師函警告,要求其賠償 1000 萬。
并聲稱,将會把賠償金捐給婦女保護組織。
原以為,面對這般威脅,有關其性騷擾的事情又将會不了了之。
可誰能想到,有兩位女孩站了出來。
她們公開聲援大牙,将自己也曾被陳建州騷擾的事情公之于眾。
幾人肩并肩,相互打氣,攜手對抗。
而當被問及,為何要在這麼不明智的時刻出面發聲。
受害女孩的回答更是讓人淚目:
「因為,我不想讓大牙只有一個人。」
此外,更讓人感動的是。
在陳建州妄圖通過起訴大牙,捐款台灣婦女保護組織洗白時。
其官方直接發布聲明,明确拒絕任何消費婦女團體的行為:
「婦女團體的存在是為了援助需要幫助的婦女,而非成為法律攻防上用來模糊焦點的手段。」
這般對女性間的維護和發聲,又怎會不讓人動容?
從這些事情中,我們太容易看到女性間的心心相惜,相互共情,相互守望。
以至于,常常令人淚目感動。
可正因此,不少人将其當成了流量密碼,人人都想要吃一口。
為此,她們開始不遺餘力地開發、利用。
例如,網紅小慧君。
她聲稱自己不僅被老板性騷擾,還被逼籤了很多霸王條款。
并透露自己不是唯一一個遭老板性騷擾的女孩子。
這條視頻一經發出,立馬引來了全網關注。
随即,還有幾位網紅也自稱受害者,站出來力挺小慧君。
她們解釋說,自己與小慧君并不認識。
只是偶然刷視頻才看到,結果發現兩人在同一家公司。
為此,一場浩浩蕩蕩的 girls help girls 正式展開。
甚至,不少普通網友也加入其中,想要幫其讨回公道。
可直到兩年後,大眾才知道自己被耍了。
原來她們不僅認識,還共同策劃了這場打着女性名号的被性騷擾事件。
其目的,不過是為了吸睛賺錢、與公司解約。
而現如今,她們的目的确實達成了。
小慧君靠着性騷擾受害者,女性幫助女性吃盡紅利。
不僅低成本解約,還短短兩年間吸粉 900 多萬。
同樣的,還有很多打着女性互助名号的影視劇。
《消失的她》、《卿卿日常》、《愛很美味》、《我們的當打之年》...
在這當中,的确有做到真心實意為女性發聲的影視劇。
但同樣,還有不少劇只能算是在一味蹭熱度。
他們甭管劇情合不合适,人物是否說得過去,各種生搬硬套。
以至于,女性角色本身的共情性和互助性沒能展現出來。
除此之外,就連不少惡人也開始用 girls help girls 的方式設下陷阱。
女孩想要幫助網上一位月經貧困的妹妹。
可幾次下來才發現,對方壓根就是男性假扮。
對方不僅想在錢财上占盡便宜,還妄想對其性騷擾。
還有的女孩幫助媽媽不在身邊,第一次來月經的小姑娘。
結果發現,并沒什麼剛來月經的小姑娘。
一切都是油膩大叔偽裝的手法。
對方就是利用了女性幫助女性的社會現象,令其放下戒備心。
随即,試圖騙取其私密。
在這種情況下,原本美好的事情變成了有心人手中的生意,惡人的陷阱。
這些人就像攪屎棍一樣,将所有事情搞臭搞混。
從而引發了大眾間的信任危機。
例如,網紅小慧君事件。
起初她在視頻中淚流滿面,并口口聲聲說:
「你們見過哪個女孩子會拿自己的清白開玩笑。」
因為這一句話,令不少網友選擇了相信,想要伸手幫一幫她。
可誰想,一腔熱血迎上去,瞬間就變冷了。
原來,真的有女孩能拿自己的清白開玩笑,當作攻擊别人的武器。
還有都美竹事件也是如此。
需要大家幫助時,就高喊 girls help girls。
而當無需聲援時,大眾的幫助又成了自己牟利的工具。
可謂是把大眾的善良反復利用到了極致。
遭遇這樣的情況後,不知有多少人會感到心寒。
以至于,當再遇到需要幫助的女性時,她們會猶豫,會擔心被人反咬一口。
從而不得不百般小心,事事質疑。
更有甚者為規避風險,只能學會漠視,不敢再伸出援手。
到最後,只會阻礙了那些真正想要發聲求助的人。
而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受害女孩已經不敢輕易發聲求救了。
因為害怕。
她們擔心自己還沒等到幫助,就先被網絡質疑碾壓了一波。
進而,讓自己未痊愈創傷再遭受二次傷害。
可這一切本該不是這樣的。
「girls help girls」
一個足夠美好的詞語,不該被抹殺,被污名化。
以至于,成為心有不軌之人的攬錢工具,惡人手上的刀。
若是如此,才是徹頭徹尾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