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兩集過後主角團滅,國劇不敢這麼拍,歡迎閱讀。
未來世界。
蝸居在地底的人迎來了久違的一次 " 清潔 "。
一個穿着防護服,帶着羊毛抹布的人,擦拭着人們觀察外界的攝像頭。
幹淨了。
人們歡呼了起來。
但,她清潔完畢後。
并沒回到自己的居住地。
而是向更遠處走去。
沒走兩步,倒在了一棵枯樹下。
再也沒起來。
她是英雄?
不是。
某種意義上來說,她像是一個罪犯。
" 清潔 ",是一種英勇壯舉?
在這的法律裡,它更像是一種 " 死刑 "。
那清潔的意義是麼?
歡呼,又是為什麼?
這個故事,還是得從頭說——
羊毛戰記 第一季
蘋果 TV 出品。
根據休 · 豪伊的同名科幻系列暢銷小說《羊毛戰記》改編。
劇本的質量,說得過去。
技術上,也沒問題——
導演莫滕 · 泰杜姆,拍過《模仿遊戲》,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
作為一個反烏托邦的故事,它并沒有像《1984》《大都會》等文藝、影視作品那般強調統治階層與被壓榨的階級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反而是在用一個很奇特的視角,去思考一個問題——
真相,背後的意義。
先不劇透。
故事,還是要從這個 " 筒倉 " 開始。
01
筒倉
故事設定在距離現今文明的幾百年後。
人類因為天災,躲進了類似筒倉的救生塔裡,70 層深,分上中下三層。
沒有電梯。
搬運物資,只有靠搬運工。
在筒倉裡,人們自給自足,有食物、資源、足夠的空氣和電力系統。
唯一能看到外界的,就是在餐廳裡的一塊大銀幕,通過一台監控大螢幕看着僅有的一片自然。
在這個筒倉裡,活下去并不難,但必須要遵守 3 條規則:
一、" 繁殖 " 是需要申請的。
筒倉裡的愛情以及親密關系的建立,是需要向上申請的。
如果 " 關系 " 沒有通過批準。
偷情,約會,都是犯法的。
如果審批的關系通過後,就是政府承認的 " 結婚 "。
接下來才可以進行下一步," 繁殖 "。
是的,在這裡,為了防止人數過多," 生孩子 " 這件充滿人情味的事情,被簡化為 " 繁殖 "。
這一天。
警察荷斯頓與妻子艾莉森終于受到了一封回復郵件——
授予繁殖批準
這已經是他們第三次申請 " 繁殖 ",在前兩次的懷孕都失敗後。
這一次的機會,對于他們來說更是珍貴。
時間也寶貴。
只給一年的機會,如果這次沒有懷孕,又要繼續申請,能不能通過還是未知。
第二天,夫妻二人開開心心地去醫院取出了避孕環。
開始了為期一年的懷孕路程。
但,努力了一年。
艾莉森的肚子一點動靜都沒有。
為什麼?
妻子實在忍不住,找到了看似瘋瘋癫癫的民間神婆,又名 " 生育咨詢師 ",格洛麗亞。
剛一進她家門。
格洛麗亞就神神秘秘地打開水龍頭,怕她們的對話被監聽。
她向警長妻子問了三個問題:
你有沒有想過他們清空的伺服器上有什麼
他們燒掉的書裡有什麼
你真的是他們希望生孩子的那類人嗎
可惜當時,艾莉森并不明白這些問題的意義。
接着,來到了第二個規則。
二、不要追問 140 年前,發生了什麼。
對于這個時代的人來說,保留 140 年前的 " 歷史遺物 " 都是違法的。
艾莉森為安全部的 IT 程式員,她的工作就是防止互聯網上出現不該有的信息,人們掌握不該有的 IT 技術。
比如,她剛在論壇上發表了一部 " 如何恢復删除檔案 " 的帖子。
但沒有經過領導的批準。
被領導反手一個删除。
多諷刺。
一個 " 如何恢復删除 " 的帖子被删除了。
140 年前,發生了什麼。
百姓不知道。
當局不讓說。
活在筒倉裡的人只知道 140 年前有一場大動亂,反叛者想打開通往外界的大門,而被奠基者成功阻止。
而就在這場動亂中,人們失去了歷史,銷毀了電腦硬碟,甚至連書都沒有了。
但他們設法抹去了我們的歷史
他們銷毀了我們的電腦硬碟
他們粉碎了我們的檔案
燒毀了我們圖書館中所有的書
就在筒倉 " 國慶日 " 這天,艾莉森在筒倉底層的一個電腦維修工那,破解了違法的 " 歷史遺物 " ——一塊圖書館硬碟。
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
她看到的,不再是餐廳窗外的那片蕭瑟景象。
而是,外界綠樹成蔭,鳥鳴嘤嘤。
難道當局為了把他們困在這裡,才讓他們一直看着虛假的畫面?那片廢土世界,是政府控制人們的手段?
而,艾莉森又發現了另一個可怕的事情。
她的避孕環并沒有被醫生取出。
她用小刀親手拿出了身體裡的避孕環。
為什麼?
因為公約的執行者需要讓更溫順聽話的人,生下依舊溫順聽話的下一代。
她不是。
她鐵定心思認為,在這樣的管控下,所見,并非真相。
所以,她決定去冒犯了第三個規則。
笑着跟自己的荷斯頓說了不能說的四個字——
我想出去
在筒倉裡,有一個不可觸碰的社會基本法:
任何要離開筒倉的口頭請求都會得到批準
但是不可以撤銷
一旦說出來
就是決定性的
出去,并不是讓你逃走。
而是拿着一塊羊毛氈,去清潔監視器的灰塵—— " 清潔 ",是這個社會裡最大的貢獻,也是最嚴苛的法律。
艾莉森離開筒倉的前一晚與荷斯頓交代。
" 如果外面的世界如我之前所見,我會擦幹淨這個顯示器。
如果,外面的世界,還是一片荒蕪,我會跟你揮手告别,因為這是我的自作自受。"
第二天,艾莉森穿上了防護服,拿着羊毛氈布,走了出去。
她擦幹淨了攝像頭。
可沒在外面呆住 3 分鍾。
就倒在了山坡上。
再也沒能起來。
02
階層
沒錯,一切如宣傳的一樣," 外面的世界是危險的 "。
艾莉森的反抗,失敗了。
但。
看似在這個和平、溫和的城鎮裡,開始了暗流湧動。
一個關鍵詞:階層。
《羊毛戰記》并非像《雪國列車》一般,一上來就将階層的上中下矛盾刻畫得如此明顯。
而早就隐藏在人們的衣食住行,告訴你影影綽綽的階層分裂已成慣例。
艾莉森與丈夫,供職于政府。
一直居住于筒倉的上層,他們有着舒适的生活環境。
有着大卧室,還有開闊的客廳,甚至家裡還有一台電腦。
中層,醫生的家。
雖然也有兩室一廳的格局構造,但房間裡的牆面已經開裂。
裝修也不如上層的要舒适。
再往下,偏中下層的格洛麗亞的家已經變成了單間。
一張床,一間廚房,維持一個人的基本生活就夠了。
到了最下層。
是工程維修部的工人們,他們負責維持這整個筒倉的電力系統。
但,居住環境成了集體宿舍。
在底層還有拾荒隊,承擔物品的回收。
每一個小時,上面就會掉下一些垃圾。
按照規定,人們只能扔一些不能再次使用或是修理的物品,但上面的人們也很懶。
所以,拾荒隊需要把還可以二次利用的對象,撿出來,維修好,再把東西送上去,或是留下繼續使用。
階層的固化,是一代又一代延續的。
怎麼打破?
或許,沒人想着打破。
正如前面所說,一切可以打破階層的通道幾乎都被杜絕了。
比如說物質層面的。
為什麼這個地堡裡連電腦都有,但是沒有電梯?
要知道這裡總共有 144 層樓。
一個細節。
當市長難得去一次底層,她身上所帶的裝備,無疑就是一次遠遊。
甚至于她後來見到中層的居民。
也不無抱歉地說:
我知道我上次走過這個橋是很久之前的事了
是的。
在沒有電梯的情況下,實際造成的影響,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流動會逐漸減緩,日積月累下來,它們各自的階層就已經固定了。
而思想層面的封堵呢?
前面說到這裡有許多禁忌。
不要追問 140 年前發生了什麼。
不要保留 140 年前的物品。
甚至于,連擅自修理無線電都是不可以的。
這使得,書籍也好,知識也好,在這個世界只能按照統治者的要求來,人們所知曉的歷史,也僅僅只有 140 年。
人們不會抗議?
要知道,哪怕是在道德層面,抗議也是不合理的。
因為他們會說,現在安定平和的局面是 140 年前奠基們用生命換來的,你需要有敬畏之心。
我們在紀念日這天聚集一堂
來記住叛亂的恐怖
如果那時他們成功了
如果那時他們打開了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門
我們現在就都不會在這裡了
他們沒有成功 多虧了奠基者
于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 " 安居樂業 ",也就沒有什麼反抗的空間了。
熟悉反烏托邦作品的讀者會猜到。
這時候,就該有人反抗了。
底層中,總會有人突破那些封鎖。
就像《進擊的巨人》,揭穿謊言,為自由,為真相,而付出努力。
但有意思的是。
《羊毛戰記》卻沒有如此 " 簡單 "。
它告訴你。
你以為的真相,有可能并不是全部真相。
你以為的謊言,也或許,并不是單純的謊言。
(接下來的部分涉及終極劇透)
03
真相
在《羊毛戰記》裡," 清潔 ",是一個人自願離開 " 烏托邦 " 社會、自願死亡的代名詞。
清潔的人,是背叛了筒倉的社會價值的人。
所以,也是需要被 " 清潔 " 出去的。
在艾莉森 " 清潔 " 後的 2 年,丈夫荷斯頓也申請外出了,他想看看,妻子眼裡的世界是否真如她所說。
當荷斯頓走出門後,他也看到了,綠樹、藍天、飛鳥。
艾莉森
你說的對
可,在觀眾的面前。
無疑,又是一個傻蛋走進了荒野裡。
在筒倉裡的人都很納悶,為什麼這些出去的人,都主動地清潔攝像頭。
而不是後悔,想要回到筒倉裡來?
因為,來到外面的人想讓裡面的人知道,他們所做的選擇是正确的。
他看到了 " 真相 "。
于是想讓更多人知道 " 真相 "。
" 而那種動力并不是來自一種遭到背叛的心情。那是憐憫。憐憫,還有無邊的喜悅。"
所以,一種輕松、快樂的心情,讓他們想擦幹淨這攝像頭,讓更多的人也看看,這世界的樣子。
但,這只是第一層事實。
還記得前面所說,他的妻子在硬碟裡發現的那個 " 驚天秘密 " 嗎?
外界綠樹成蔭。
但仔細看。
這個鏡頭,是不是和丈夫 " 看 " 到的一模一樣?
甚至那一排鳥的姿勢都如出一轍?
△ 上圖艾莉森視角與下圖丈夫視角
更重要的是。
丈夫出來之後環視一周,毅然摘下了頭盔。
為什麼?
因為這一閃而過的鏡頭裡,我們發現,并沒有看到他妻子的屍體。
是的。
假的不是人們所見。
而是外出者所見。
你以為的 " 真相 ",并不是真的 " 真相 "。
所謂鳥語花香,不過是頭盔裡的 VR 視頻而已。
而這,在《羊毛戰記》的書裡寫得更直接。
荷斯頓摘下頭盔時發現——
他抬起顫抖的手擦擦嘴角,看着山丘底下。他肉眼看到的,卻是他如此熟悉的世界。荒涼死寂。他丢開頭盔。原來,戴在他頭上的,竟然是制造假象的工具。
但是。
這一切無人知曉。
人們只是親眼所見,他摘下頭盔後沒多久就死了。
和宣傳的一模一樣。
這是第二層事實。
可。
既然外界确實如宣傳的一樣。
環境惡劣。
為什麼要當局者們要專門做一個這樣假的 VR,這不是多此一舉?
接着,就是第三層事實。
如果你沒有耐心等周更(蘋果的劇一周一集),而去讀了原著小說的話,會發現,原來,當局者的 " 真話 " 裡,摻雜了小部分的 " 謊言 " ——
外界的環境雖然惡劣,但并不致死;
防護服裡的空氣雖然足夠 10 分鍾,但在最後時刻,會噴出毒氣。
" 清潔者 " 的死,并不是死于空氣污染,而是來自當局者們的小心思。
他們只會将部分真實的東西,切碎給觀眾看。
為何要這樣?
為何不出去創造新生活?
《羊毛戰記》下的一條留言回答了這個問題。
筒倉一片祥和,人們安居樂業,為什麼要出去
我能在這裡住一輩子
是啊。
創造新的世界,就會改變階級劃分。
筒倉的統治已經穩定了至少 140 年(如果清除歷史之前沒有過其他叛亂的話)。
如果可以,它還能繼續保持千千萬萬代。
于是 " 謊言 "。
不過是穩定的手段而已。
所以,《羊毛戰記》的核心。
并非是 " 看見 " 與 " 看不見 "。
而是," 看見 " 與 " 盲點 "。
就像《非常嫌疑犯》裡那個經典的設定。
金特說自己一行五人被一個叫凱撒的人要挾,參加了犯罪行動。
在這個 " 故事 " 裡假的内容多嗎?
并不多。
時間、地點、人物、經過、結果,新聞五要素都在,都完全正确,唯一有點出入的是,金特适當隐瞞了自己在團隊裡的隐藏身份,并編造出幾個人名而已。
但就是這 " 事實 " 的 " 微調 "。
便導致了一個截然相反的 " 真相 "。
是的。
這世上沒有什麼非黑即白。
高級的說謊者,也總是把謊言,藏在真相的某個角落裡。
把它變成了 " 盲點 "。
更把它變成 " 真相 " 的一部分。
于是,在這樣的情況下。
哪怕 " 真相 " 本身出現了明顯的偏差。
就像有一次。
筒倉裡的螢幕出了 BUG,從荒漠一秒切換到了生機盎然的大自然,然後又切了回去。
人們 " 看見 " 了。
但恐怕也只有竊竊私語幾句。
随後,便會回歸正常。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小田不讓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