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奴隸、兇殺、陰謀……巧克力遠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美好,歡迎閱讀。
當戀人們濃情蜜意時,大腦會產生一種叫作苯乙胺的化學物質。巧克力中也含有苯乙胺,這或許是它能夠成為情人節甜蜜符号的原因之一。
但,凡事都有光明與黑暗的兩面,巧克力也不例外。
奴隸、兇殺、陰謀……今天我們所要講述的,就是巧克力最黑暗的一面。
巧克力貿易與奴隸制度
可可樹是一種原產于美洲的小樹,它可以長到大約 16~18 英尺(約 5~6 米)高,尖葉細長,呈卵圓形,花小巧。
可可果實。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大多數可可樹至少需要 3 年時間才能結出可可果莢。每個可可果莢長達 10 英寸(約 30 厘米),其中含有約 40 顆或更多的種子。
剛剝出來的可可豆是純白色的,完全沒有想象中巧克力的香味,這些可可豆要經過 3~9 天左右的發酵,慢慢變成深棕色,產生巧克力香味。之後再通過曬幹、烘烤和碾磨,先将可可豆仁與外殼分離,然後可可豆仁再經過研磨,就可以制作成各種巧克力產品了。
可可果莢至今仍然需要手工采摘,這是一個耗時、繁重和勞動密集的過程。這也讓巧克力貿易很長時間都與奴隸制度密切相關。
可可在世界範圍内的傳播始于大航海時期。一些歷史學家認為,克裡斯托弗 · 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在 1502 年截獲一艘裝載可可豆的船後,将其帶回歐洲,從而使可可豐厚的歷史和風味被歐洲貴族所知。
18 世紀,世界對巧克力像着了魔,各國為了控制其生產和分銷而互相競争,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歐洲商人看到了可可的巨大市場和利潤空間,迅速湧向美洲,在厄瓜多、委内瑞拉、巴西以及西印度群島建立可可貿易公司。
據估計,在 200 年的時間裡,大約有 1200 萬非洲人被捕獲并運往美洲。牙買加早期被英國指定種植可可。法國在非洲的奴隸貿易在 1783 年至 1792 年間達到巅峰,僅 1785 年就有估值 1.6 億裡弗的可可、糖、咖啡和棉花湧入法國。
到了 20 世紀初,非洲最古老的殖民城市之一聖多美及普林西比島成為僅次于厄瓜多和巴西的世界第三大可可出口國。盡管奴隸制度已經廢除了大約半個世紀,但一些地區仍然使用奴隸來收割可可果實。
工人在農場收獲可可。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記者亨利 · 内文森(Henry Nevinson)于 1906 年描述過一個位于距離聖多美港口約 6 英裡的可可種植園的情況:
該種植園主的房子裡有單獨的建築,供監工或 " 工頭 "(gangers)居住,還有供家庭奴隸和可能被脅迫的性奴居住的地方。
對面則是為種植園工人準備的奴隸宿舍。這是一排長棚,有些高達兩層,像軍營一樣排列。有些住處是孤立的,而有些則像馬廄一樣被隔離開來。
其他建築用于存放可可和工作設備,而一個大谷倉用作奴隸的廚房。每個家庭在這裡都有自己的空間來生火做飯。
院子的另一端是一個醫務室,中央鋪設的是用于晾幹可可豆的大平底鍋。在這裡,奴隸們每周兩三次聚集在一起,領取糧食或幹魚。下午 6 點,負責喂養牛和馬的人會帶來大捆草料。
在每個星期天的這個時間,奴隸們會被 " 款待 " 一小杯酒,成年人還可能得到煙葉,周圍站着手持鞭子或長棍的吓人的監工和咆哮的狗。食物的分發都在悄無聲息中進行,大家排成一隊繞圈移動,令人想起軍事操練。
工錢每月一結。男性的最低工資被固定在不到 10 先令,女性的工資則要少得多。在 1910 年,這相當于 39 英鎊的購買力,或者是一個熟練工人的平均日薪。這筆錢只能在種植園的商店裡花,這意味着任何利潤都直接回到了種植園主的口袋。
内文森與一位受訪的醫生交談時,後者确認在其中一個種植園,每年的奴隸死亡率在 12% 到 14% 之間。在聖多美做可可種植園奴隸三四年在當時甚至被視為一種成就。當時兒童的死亡率也很高,每年有四分之一的兒童死亡,這使得奴隸的價格很高。
由于内文森的觀察報道,以及英國廢奴運動所引發的大量負面新聞,直接導致葡萄牙于 1909 年暫停了所有向這些島嶼運送 " 服務者 " 的行徑。之後的幾年,葡萄牙進行了復雜的立法工作,試圖改革葡萄牙政府對奴隸和強迫勞動的态度。
但奴隸制和可可加工的問題遠遠超過任何立法能夠改革的範圍,它根植于可可生產的文化之中。由于種植園經常位于偏遠地區,脆弱的當地人民成為被剝削的犧牲品,而土地則被犯罪、賄賂和腐敗所控制。
如今,象牙海岸生產的可可占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一,2002 年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加納、尼日利亞、喀麥隆和象牙海岸的可可農場中,仍有超過 28.4 萬名兒童被迫當作奴隸工作。
巧克力與謀殺、災禍
幾個世紀以來,巧克力一直被作為謀殺、引誘和欺騙的手段。
有許多經過改編的故事,比如 17 世紀的墨西哥主教與他所在堂區的婦女們發生争執後,剝奪了她們在禮拜期間飲用巧克力的權利,她們為了報復主教,在其巧克力裡下毒害死了他。
1913 年,在美國新澤西州的大西洋城,有人目擊到一個男子行為異常,而他身邊有一盒打開的巧克力放在人行道上。目擊者說他看起來很 " 興奮 ",後來慌張地逃跑了。附近的孩子們從房子裡出來險些誤食了地上的巧克力,但被傭人及時阻止。警察趕到後發現,巧克力中被加入了足以致死兩個成年人的二氯化汞。
在 20 世紀初的美國,最令人悲哀的巧克力謀殺案之一可能是發生在 1911 年,當時一個 5 歲男孩的冰冷屍體在紐約郊外的沼澤地裡被發現。他的嘴周圍有酸性燒傷,屍體下面有一個空藥瓶,附近還找到一塊巧克力棒。警方推斷這個男孩是被以巧克力作為誘餌誘拐離開家,然後被人強行灌下毒藥。這個孩子穿着非常昂貴的衣服,有人懷疑他是來自外地的綁架陰謀的一部分,結果在作案途中出了差錯。
1925 年 9 月 8 日,英國格洛斯特郡新婚的阿格尼絲 · 普萊斯(Agnes Price)小姐通過郵寄收到一盒巧克力,上面簡單寫着 " 來自哈裡 " 的字樣。由于普萊斯認識一個名叫哈裡的人,因此沒有產生懷疑,她咬了一口巧克力,立刻嘗到了重重的苦味,馬上吐了出來。
她的丈夫史密斯先生切開一顆巧克力,發現裡面有一種藍色物質,後來被鑑定為的士寧(譯注:又名番木鱉鹼、馬錢子鹼,是從馬錢子中提取的一種生物鹼,毒性較大,可致人死亡)。事後證實,在與普萊斯結婚之前,史密斯與一位名叫安妮 · 達文波特(Annie Davenport)的女士有過一段關系,據說她懷孕後出于嫉妒之情向普萊斯小姐送去了毒巧克力。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克裡斯蒂娜 · 埃德蒙茲(Christina Edmunds)被稱為 " 巧克力奶油殺手 ",于 1871 年 12 月在布萊頓被判犯有三項故意投毒謀殺罪和一項實際謀殺兒童罪。在倫敦中央刑事法庭的審判中,她被宣判為精神失常,并被送往布羅德穆爾精神病院。
她當時 34 歲,無業。埃德蒙茲曾在許多巧克力奶油中加入的士寧,她從糖果商約翰 · 梅納德(John Maynard)那裡購買巧克力,在其中下毒後再退貨回去,然後通過梅納德将有毒的巧克力賣給布萊頓各處的居民。
在英國,從 19 世紀開始,有數以百計的案例表明,人們通過下了毒的巧克力來使某些人保持沉默、產生恐懼或完全消失。這種情況不僅在英國發生。在 18 世紀,土耳其羅得島的帕夏(Pasha)曾計劃通過向供給騎士團成員常喝的咖啡和巧克力的水源下毒,來殺害馬耳他騎士團。
事實上,并不僅僅是下了毒的巧克力有能力造成痛苦。1926 年,一家柏林糖果公司為宣傳產品從飛機上投擲巧克力 " 炸彈 ",導致地上的圍觀群眾傷痕累累,他們不得不停止這項宣傳活動。那些 " 炸彈 " 是 " 包裹在錫箔紙中的硬巧克力 "。
>以上關于巧克力的内容都出自英國食物歷史學家艾瑪 · 凱的《巧克力的暗黑歷史》一書。
這本書的内容十分獨特,它不僅詳細描述了巧克力的起源及發展歷程,還揭示了歐洲殖民者當時是如何奴役和剝削當地原住民,利用世界對巧克力日益增長的需求而獲取暴利,以及數百年來與巧克力如影随形的謀殺、劫掠、迷信和衝突的社會歷史故事。
既黑暗又光明、既甜蜜又堕落,或許,這正是巧克力的迷人所在。
《巧克力的暗黑歷史》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作者簡介
艾瑪 · 凱(Emma Kay),女,英國食物歷史學家、作家、資深博物館工作者和廚房用具收藏家,
譯者簡介
張必翹(Biqiao Betsy Zhang),女,1994 年生于北京,2018 年畢業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現旅居加拿大。
本書從巧克力這種古老的 " 神之食物 " 的獨特視角,探讨了可可豆貿易對英國、歐洲和全球其他國家經濟的影響,以及幾個世紀以來對人類健康、文化和社會的影響。
作者通過從凡爾賽宮誘人的走廊、連環殺手、巫術、毒品和戰争,到巧克力制造商、街頭小販、犯罪團夥、探險家和藝術的讨論,帶領我們回顧了巧克力背後引人入勝的社會歷史故事——先是作為哥倫比亞等中美洲國家備受推崇的熱飲,後成為現代生活及文化結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探究了巧克力在全球的驚人增長過程中黑暗而神秘甚至可怕的一面。
此外,書中還順帶介紹了幾十款歷史悠久的經典巧克力食譜。
如果你認為巧克力就是節日禮物、浪漫和甜點,那麼你只知道了關于巧克力故事的一半。本書告訴你,除了這些,這種古老而現代的食物與剝削、暴力、誘惑和神秘感有着根深蒂固、令人震驚的聯系,值得你去深入的探究。
春節答題赢紅包
喜迎春節
科普中國 " 答題赢紅包 " 活動
2024 年 2 月 9 日— 2 月 17 日
連續 9 天
每天萬元紅包等你來~
參與方式一:
參與方式二:
進入底部菜單欄,點擊 " 特色活動 " —— " 答題活動 "
參與方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