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利潤暴跌八成,東風汽車開啟自主品牌大整合!,歡迎閱讀。
距離原東風集團董事長竺延風退休已經過去四個月了,雖然一把手的位置一直空着,但東風汽車内部已經開始對合資品牌、自主品牌進行調整。
東風汽車在 8 月 16 日公布了自主品牌的管理體制大調整。公告顯示,東風公司将成立東風乘用車銷售有限公司和東風乘用車制造總部,一體化管理 " 東風 " 品牌下的東風風神、東風 e π、東風納米三大產品系列品牌的營銷、制造工作。同時,将三個產品品牌的商品企劃與項目管理集中在集團統一管理,實現商企集中、制造集中、營銷集中。
同時,上述三大產品系列品牌定位進一步明晰,東風風神将加快從燃油車向節能車轉型;東風 e π 定位為面向主流市場的電動化品牌;東風納米則是面向小型細分市場的純電品牌,将于 8 月 23 日正式發布。
未來東風汽車希望形成三個板塊:面向豪華電動越野市場的猛士品牌、面向高端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岚圖品牌,以及覆蓋燃油、新能源市場、主打經濟型產品的東風品牌,塑造新的品牌格局。
在此之前的 8 月 10 日,東風本田執行副總經理鄭純楷在當天宣布退休,其職位由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建新代理,有内部人士告訴大咖,可能要等東風集團董事長的人選确定了,集團才會任命東風本田中方新的一把手。
東風汽車目前的情況不容樂觀,的确需要進行大調整,期待能煥發新的活力。
8 月 14 日,東風集團股份在港交所公告,預期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止六個月的歸母淨利潤與 2022 年同期相比下降 75% 到 80%。下滑幅度如此之大,實在令人意外。可以看出,今年 3 月東風集團聯合湖北政府推出的補貼活動對利潤造成了巨大傷害。在這次活動中,雪鐵龍、标致、日產、本田、岚圖等多個品牌的最高綜合補貼力度達到 9 萬元。
數據顯示,今年 1-6 月,東風汽車集團累計汽車銷量為 945484 輛,同比下降 23.4%;母公司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累計汽車銷量為 1073171 輛,同比下降 26.1%;附屬公司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累計汽車銷量為 69791 輛,同比下降 2.9%。
根據東風集團的發展規劃,2023 年其銷量目标為 300 萬輛,同比增長 21.7%。其中,新能源汽車目标 60 萬輛,同比增長 73%;出口目标為 19 萬輛,同比增加 28%。按此計算,當前,東風集團的目标完成率僅 3 成,在各大集團中處在墊底地位。
顯然,在利潤跟銷量大幅下滑的過程中,東風汽車也在思考如何化解危機。而做大新能源盤子便成為這次調整的重中之重。
從結構來看,東風汽車的發展長期依賴東風本田、東風日產兩大日系合資品牌,集團沒有能提升利潤與品牌美譽度的豪華品牌,合資非豪華品牌在新能源賽道的表現糟糕,主要靠燃油車降價搶市場,這對東風汽車的影響非常大。
顯然,未來東風汽車要想保住自己的地位,就得提升在新能源車市的銷量。
今年 1 — 7 月,東風汽車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 15.04 萬輛,同比下降 5.8%,屬于車市的落後者。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 1~7 月,國内新能源汽車累計批發 427.9 萬輛,同比增長 41.2%。今年以來,國内新能源汽車累計零售 372.5 萬輛,同比增長 36.3%。
東風汽車旗下的自主品牌呈現出 " 小而散 " 的局面,長期以來形成了嚴重内耗,風神、東風 e π 等品牌整合在一起可更好利用資源。
那麼,目前的調整能否化解東風汽車目前的危機呢?
在東風公司的新能源布局中,主打高端市場的岚圖品牌,今年累計銷量突破 1.5 萬輛,同比增長 118.54%,這表現跟競品差距很大。而岚圖持續虧損,一直背靠東風汽車這棵大樹乘涼。
而面向豪華越野車市場的猛士,首款車型猛士 917 預計于今年成都車展期間上市,這種產品并非主打大眾市場,難以成為東風汽車的銷量支柱。
為了更好搶食新能源市場的蛋糕,東風汽車把目标投向了小型純電動車市場。東風在自主乘用車領網域的第三個電動品牌東風納米将于 8 月 23 日發布。根據東風的規劃,納米品牌将每年上市 1-2 款新車型,至 2025 年實現銷量 40 萬輛。
但現在小型純電動車市場競争激烈,納米到時能否順利出圈,目前還是未知數,至于 "2025 年要賣出 40 萬輛 ",那更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另外,小型電動車利潤微薄,這是人所周知的事情,有些甚至是虧本搶份額,顯然,納米短期内還需依靠集團輸血。
大咖點評:
可以看出,東風汽車這一番調整短期内很難化解銷量與利潤的危機。東風汽車這幾年得有過苦日子、練内功的心理準備,在新能源賽道前途不明朗的情況下,東風汽車何不步伐邁得再大一些,把旗下其他自主品牌也納入整合範圍内?
免責聲明: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汽車行業大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