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2500億果鏈龍頭:“對等關稅”影響有限!超30家A股公司也有回應,歡迎閱讀。
>4 月 3 日,美國政府宣布對美國的全球貿易夥伴征收 " 對等關稅 ",其中對中國征收的關稅稅率為 34%,對越南、泰國、印度征收的關稅稅率分别為 46%、36%、26%。
截至 4 月 6 日晚,A 股已有逾 30 家上市公司通過公告或投資者互動平台回應美國關稅政策調整對公司的影響。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
其中,在 4 月 3 日股價漲停後,富嶺股份(001356.SZ,股價 18.57 元,市值 109.44 億元)4 月 6 日晚披露股票交易異動公告稱,公司產品以外銷為主,美國為公司最主要的銷售市場,2023 年和 2024 年 1 — 6 月,公司對美國市場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别為 65.73% 和 65.74%。
富嶺股份表示,自 2018 年 6 月以來,中美貿易摩擦,美方對部分中國輸美商品加征了 25% 的關稅,公司的主要產品塑料吸管等部分產品也在上述加征關稅範圍内。公司已經通過美國、印尼和墨西哥生產基地的產能調配将加征關稅產品的部分產能轉移至境外,從而減少了加征關稅對公司的影響。但是公司的境外生產基地的產能和產量占比較低,絕大部分的產能和產量仍在中國台州生產基地,公司向美國地區銷售的產品仍然主要來自中國生產基地出口,美國的關稅對公司的經營仍然具有較大影響。
" 該‘對等關稅’的征收将加大對公司經營的不利影響。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正常,公司将持續關注并評估關稅事項對公司經營業績的具體影響。" 富嶺股份表示。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
立訊精密(002475.SZ,股價 35.42 元,市值 2567.03 億元):已通過全球產能布局等控制風險 " 對等關稅 " 影響有限。每日經濟新聞報道,4 月 6 日晚間,立訊精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對等關稅 " 對公司影響有限。立訊精密表示,首先,在全球經濟復雜多變的背景下,公司始終将風險控制前置到戰略決策中,通過多元化客戶結構、全球產能布局和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降低單一市場波動和地緣不确定性的影響。其次,目前具體稅率、關稅豁免的申報和裁決等情況還不太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在電子制造業供應鏈企業中,通常與客戶商定采用 FOB 模式(Free On Board," 離岸價 "),供應鏈企業不需要承擔關稅,關稅由進口商(客戶)承擔。據了解,立訊精密已在越南、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美國、墨西哥、羅馬尼亞等國家與地區搭建產能基地與研發中心,就近服務客戶,提升產品成本優勢,也為靈活配合客戶全球化生產布局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天振股份(301356.SZ,股價 15.04 元,市值 32.49 億元)4 月 3 日也表示,公司美國工廠規劃產能 2000 萬平方米。美國工廠生產經營的部分原材料、設備和備品備件涉及從其他國家進口的,會受到關稅政策的影響。
天振股份還表示,公司與客戶主要以 FOB 模式結算,關稅由客戶承擔。公司已完成東南亞多地以及美國的全球化產能布局,同行業相比,關稅應對能力較強,但未來營收和利潤受多種因素影響,請投資者理性看待。公司境外銷售的美國占比請參考公司公開披露的相關檔案。
貝達藥業(300558.SZ,股價 54.52 元,市值 228.16 億元)則表示,根據美國政府于 2025 年 4 月 2 日公布的關稅政策,藥品被列為豁免商品類别。
瑞可達(688800.SH,股價 46.45 元,市值 73.59 億元)也在互動平台回應關稅影響的問題時表示,美國加征關稅,會更有利于海外工廠本地化生產和銷售,就近服務客戶,也更有利于海外業務的進一步拓展,公司會随時關注國際貿易環境,保證公司海外業務的正常運營和發展。公開信息顯示,瑞可達在美國和墨西哥設立了工廠,2024 年,美國和墨西哥工廠均處于產能逐步上升階段。
銳明技術(002970.SZ,股價 51.46 元,市值 91.23 億元):美國新關稅政策不會對公司收入和利潤產生重大影響。4 月 6 日,銳明技術接待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在全球各主要市場均有業務落地,并且非常重視業務的地區平衡性,亞太、南美、中東、非洲等地區業務近年來快速增長,美國單一市場營收占比逐年降低,今年一季度美國市場收入占公司整體營收比例已降至不足 15%。公司產品技術含量高,和客戶深度綁定,客戶切換難度大,公司議價能力較強。從行業特性來看,公司產品成本占客戶整體交付方案成本的比例适中,客戶成本大頭來自人工安裝成本和日常運營維護成本,從目前溝通情況看,絕大部分美國客戶評估關稅引發的成本上升屬于經營可控範圍,已經做好承擔新增關稅成本的準備。客戶普遍更加關注產品質量和供應的穩定性。目前公司沒有降價計劃。因此,美國新關稅政策不會對公司收入和利潤產生重大影響。
此外,截至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表示,美國關稅政策對公司影響較小。勝宏科技(300476.SZ,股價 73 元,市值 629.76 億元)回應稱,公司直接出口美國占比約 3.5%,直接影響有限;長盈精密(300115.SZ,股價 23.31 元,市值 316.02 億元)表示,公司 2024 年直接向美國地區交付的產品營收占公司總營收的比重約為 3%;弘亞數控(002833.SZ,股價 17.94 元,市值 76.11 億元)表示,公司產品出口 70 多個國家和地區,美國市場的收入占比較低。
類似的還有 ST 紅太陽、廣信材料、川環科技、佳士科技、博眾精工、朗科智能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另外,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報道,移遠通信:2024 年度公司直接出口銷往美國的產品收入占公司總營收的比例很小,當前的關稅政策對公司經營未造成重大影響。公司會持續關注相關政策變化,研究外部不确定因素對公司造成的可能性影響并通過商務洽談、海外生產等多種舉措積極應對,保障經營穩健性。樂惠國際:樂惠國際設備出口份額占到 50% 左右,超過 90% 出口到 " 一帶一路 " 等發展中國家,因此,這次美國的關稅政策對我們幾乎沒有影響,感謝投資者對樂惠國際的關注與支持!
聚辰股份:公司對美出口占比不及整體營收的 1%,本次關稅調整對公司的直接影響較小,對下遊行業以及供應鏈的影響尚待觀察。
孚能科技:目前公司產品出口地區以歐洲為主,美國出口占比較小。同時在海外產能建設方面,公司為锂電池行業最早布局海外產能的企業之一。公司已與土耳其電動汽車品牌客戶 TOGG 成立合資子公司 Siro,其中 Siro 項目一期 6GWh 產能已投產并完成產能爬坡。美國增加關稅對公司經營影響程度較小。
九号公司:依托公司全球化業務布局,公司產品已銷往全球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根據初步統計,2024 年來自于美國市場的營業收入占公司總營業收入比例不足 10%,經營性利潤 EBIT 占公司總經營性利潤 EBIT 比重更低。公司的收入和利潤增長主要來源于中國和歐洲地區,公司電動兩輪車市場主要集中于國内,因此本次關稅調整對公司整體經營影響有限,公司經營情況一切正常。
博威合金:關于美國此次對全球加征關稅一事,公司業務方面做如下說明:1)新能源業務:公司在美國建設的 2GW 電池片及組件項目,就是從根本上解決美國對海外進口產品加征關稅的舉措。本次對全球加征關稅利好公司的美國項目。越南新投 3GW 電池片擴產項目未來的銷售市場為歐洲、印度市場,與國内企業相比依然有稅費優勢可實現正常盈利。2)新材料業務:公司越南新材料基地主要銷往東南亞區網域,越南及國内部分銷往美國市場的訂單可以通過業務設計來最大可能的減少加征關稅的影響。
隆鑫通用:公司美國業務占比較小,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不到 7%,其中 99% 為公司通機業務。公司通路摩托車產品出口市場主要為中南美洲,無極中大排量摩托車出口收入約 85% 以上在歐洲。
道通科技:首先,目前美國的 " 對等關稅 " 是初步方案,不排除在後續過程中還會發生變化。基于目前的情況,公司将采取以下應對措施進一步降低關稅政策對公司的影響:1、基于目前的 " 對等關稅 " 政策下,公司已提前在部分低關稅(10%)國家或地區(如:墨西哥、土耳其、匈牙利、新加坡等)尋找制造場所并開展了相關人員儲備工作,預計可在 1 個月内實現低關稅區網域的制造替代。2、部分產品線(例如 TPMS、充電樁等)可實現美國本土制造,公司美國北卡工廠已于 2023 年末投產,已在美國本土建立了完善的供應鏈和制造體系。公司在海外有完善的海外人員體系,具備豐富的海外建廠和運營經驗,将以最快的速度推動上述措施落地。3、除美國市場外,公司在歐洲市場以及亞太、中東、南美等廣闊的新興市場均有完善的營銷服體系建設與布局,憑借卓越的產品力與前沿的解決方案等優勢,在全球各區網域市場均實現較快增長,以多元化的全球市場策略應對單一市場風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邁瑞醫療表示,長期以來,公司密切關注美國對華關稅政策,積極研讨并實施應對方案。在今年初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兩次 10% 關稅生效前,公司已提前根據意向訂單在美國前瞻備貨,因此今年美國銷售的產品并不受到本輪關稅影響。為滿足國際化業務運營需求,公司在全球布局了幾十家生產基地,其中包括已獲 FDA 認證的工廠,可滿足包括美國在内的全球市場需求。
邁瑞醫療表示,自 2018 年中美貿易戰以來,公司銷往美國的產品便被加征關稅,但這并未影響公司美國市場的拓展。2018 年至 2023 年美國業務的復合增速達 10%,目前美國銷售收入占總收入比重約 6%。
" 随着公司高端產品占比持續提升,美國市場的盈利能力自 2018 年以來也在不斷提升,目前美國業務的毛利率水平已經超過了 70%,利潤率也已超過加征關稅前的水平。" 邁瑞醫療說,展望未來,占公司海外收入三分之二的發展中國家市場依舊是公司的增長引擎,公司将繼續在美國市場打磨品牌和技術,以此提升公司產品在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力,保障發展中國家未來長期的快速增長。
華利集團也表示,公司在對美出口上已經有一定的布局和準備,希望能盡可能減少影響。
編輯|陳柯名 黃勝 杜恒峰
校對 |湯亞文
封面圖來源:視覺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公開消息、每經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