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這個暑假,涼山熱了,歡迎閱讀。
作 者丨高江虹
編 輯丨林曦
8 月底,送走最後一撥研學旅行團的孩子們,位于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深山裡的涼山州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終于安靜了許多。剛剛過去的兩個月,基地的暑期夏令營幾乎天天爆滿,每天要接待數個研學團來訪。孩子們來到涼山研學,不止學習航天知識、了解彝族文化,探訪彝海和螺髻山的生物奧秘,亦是孩子們暑期難忘的回憶。
今年暑期最火當屬研學遊,積壓三年的 " 遛娃 " 需求一朝得以釋放。攜程數據顯示,今年暑期研學遊報名人次較去年翻 2 倍,國内北京、内蒙古、青海、甘肅、四川的研學產品銷量排名靠前。歷史人文、科學探索、親近自然品類訂單數較 2019 年都有大幅度增長。
涼山的研學恰好都踩中了市場的需求點,難怪在一眾研學目的地中異軍突起。
這個暑假,涼山熱了。
從航天谷到航天城
從 6 月底開始,西昌青山機場每天落地的班機裡總少不了一群來參加涼山研學團的孩子,長沙小學生周子瑜便是 8 月中旬通過參加童程童美銀河漫遊 - 火箭發射航天營第一次造訪涼山,按照行程安排,周子瑜和其他暑期營的小朋友将一同前往西昌航天發射基地了解航天探月工程,參觀火箭廠房和火箭發射架,幸運的話有機會親眼目睹火箭發射升空,近距離感受山谷震動轟鳴。
每到暑假,大量外地孩子來涼山研學,其中航天是涼山吸引外地研學團的第一元素。高江虹攝
航天是涼山吸引外地研學團的第一元素,畢竟這裡是國内最享譽盛名的商業衛星發射中心。作為我國三大航天發射中心之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組建于 1970 年,目前管理使用西昌、文昌兩個航天發射場,其定位主要作為衛星發射基地,自 1983 年建成以來,西昌已經成功完成數百次發射任務,将國内外多顆衛星送上天空。
西昌發射中心總部設在西昌市,發射區位于西昌市西北約 60 公裡處的冕寧縣澤遠鎮峽谷裡,衛星發射測試、指揮控制、跟蹤測量、通信、氣象、勤務保障六大系統的相應場區,則分散在峽谷中不同區網域。因緯度低、海拔高、雲霧少,無污染,空氣透明度高等優勢,成為航天專家眼裡的 " 天然發射場 "。
不過,随着人們對航天與火箭發射的興趣越來越高,越來越多人争相湧進峽谷參觀,攜程數據顯示,截至 8 月 7 日,今年暑期 " 西昌發射中心 " 相關產品訂單量比 2019 年增長 269%。原先僅供衛星發射相關的配套設施越發捉襟見肘,亟需擴容。
8 月中旬,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實地探訪西昌發射區及其山腳下的涼山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發現盡管當地已斥巨資進行道路投資,優化了從西昌機場、火車站等地到衛星發射區的路況,可兩車道只能應對常規需求,一旦旅遊車輛大量湧入,依然容易堵塞,尤其是發射區峽谷底下的停車場無法滿足上百輛車的停靠需求,這無疑将限制當地航天旅遊的發展需求。
而上到發射塔附近的參觀平台,雖然平台距離火箭發射塔距離非常近,僅兩三百米遠,相當震撼,但參觀平台的環境極為簡陋,也沒有太多延展和活動的空間。觀景平台工作人員預計每年接待遊客量在幾十萬人次左右。
" 我們必須拉開航天旅遊空間距離,給遊客更好的旅遊體驗," 從發射塔下來到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有十幾公裡的距離,冕寧縣文廣旅局局長劉高指着沿途的田野向記者介紹道,冕寧正準備圍繞衛星發射規劃建設一系列的航天文旅項目,深度挖掘航天文旅經濟。
比如發射塔架的實地參觀,冕寧政府已經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商洽,獲得獨家授權經營發射塔的參觀遊覽活動,以學生為主的研學團将可有條件進入發射塔區網域内,近距離觸摸和參觀發射塔。尤其特别的是,進入發射塔區網域之前,冕寧政府将建設一個實體火箭展出廳,所展出的是當年西昌發射中心第一次發射時,為保證成功性多準備的火箭備品,如今将移交對外展出。實體火箭展出國内外都極為罕見,具有很高的參觀價值。
而在發射塔附近的彝族村落八一村,冕寧政府拟建設實況發射觀景平台,讓遊客能夠近距離觀察衛星發射的盛況,感受山谷的巨大震動,同時提供豐富的文旅業态,遊客們不僅僅能參觀發射塔,觀看火箭發射,還能住下來體驗當地的彝族文化。
從發射區的峽谷出來,沿着安寧河将有 2000 多畝土地規劃發展航天現代農業,專門進行航天物種培育和種植。這片區網域也将專門建設一條觀光車道,讓遊客能穿行綠色田園之中,親近航天果蔬種植園。社會車輛則走另外的車道。
駕車行至漫水鎮,冕寧政府還規劃了 500 多畝地建設航天小鎮,其中包括航天博覽園、航天體驗園,完整呈現我國衛星發展的輝煌歷程,甚至不回避上世紀 90 年代失敗的血淚經歷,讓孩子們更深切了解我國航天發展的艱辛不易。同時,航天博覽園還有眾多火箭發射回收的實物展出,包括回收倉、整流罩等,讓孩子們有更多親身參與和體驗的空間和項目,提供更好的研學體驗。
劉高認為圍繞航天主題發展不同板塊,豐富旅遊業态才能延長遊客遊覽時間,留得下旅客,切實拉動當地文旅經濟。據其透露,項目計劃投資 20 億到 50 億元,已經完成了一部分項目籌建,但受疫情影響,還有些項目亟待新資本進場。
涼山研學新長征
不獨航天,涼山還有眾多吸引研學團的要素,比如漢彝民族團結歷史和豐富多樣的自然地貌。
1935 年 5 月,中央紅軍巧渡金沙江進入涼山,時任紅軍前衛先遣司令劉伯承與彝族部落首領果基小葉丹在彝海湖邊結盟,為這裡留下了紅色的篇章。彝海結盟也成為紅軍長征史乃至中國革命史上光輝燦爛的一頁。
坐落于彝海邊上的彝海結盟紀念館陳列了 200 多件紅軍長征時期的文物,比如紅軍外出證章、紅軍旗杆頭、當年的槍支、手雷、大刀,以及紅軍當年長征經過冕寧時送給老百姓的銀元、糖果盒、手镯等物。展廳裡還展出了劉伯承和果基小葉丹歃血結盟後,劉伯承授予果基小葉丹的 " 中國夷民紅軍沽雞支隊 " 隊旗。
如今松林翠綠、綠水悠悠的彝海成為全國知名的紅色景點,圍繞着彝海結盟,相關研學團還會安排孩子們去了解彝族漆器制作、火把節等文化内容。
日前文旅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關工委聯合印發《紅色旅遊助推鑄魂育人行動計劃 ( 2023--2025 ) 》,提出 " 用三年時間打造百堂紅色研學精品課程、千條紅色精品研學線路 ",彝海無疑是其中重要一條精品研學線路。彝海不僅講述紅色故事,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對自然科學感興趣的孩子們從四面八方趕來。
" 彝海周圍沒有明顯的進水口,但常年保持水位不降,彝海的水是從哪裡來的?還有彝海的溼地面積那麼大,溼地的作用是什麼?" 四川能投彝海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康厚坤表示,除了衛星發射等航天吸引力,對于孩子們來說,涼山還有大量的地理知識和人文環境能夠教學。比如彝海景區的天文觀測條件優越,被打造成彝海星空暗夜公園,孩子們可以露營觀星,進行天象觀測,目前公園内也已安裝了數字天象廳,可以更系統地掌握天文知識。
康厚坤透露,目前全國各地家長對更深入探索科學知識類研學團的需求有明顯的增長,該公司除了自營的研學團,也和不少一線城市的專業機構合作開展高階研學活動。比如該公司與南京北極天文儀器合作開設的天文研學項目,在觀測設備上就能吊打市面上一般的研學團。
在康厚坤看來,涼山的研學可拓展 " 天、山、海 " 不同系列,其中 " 山 " 的知識點除了解當地峽谷地貌,地震斷裂帶等,還有一個非常特别之處,即 " 暗物質 " 研究。暗物質是可能存在于宇宙中的一種看不見也摸不着的物質,只有在極深的地下才有可能直接探測到。科學家們推測,正是由于暗物質強大的引力作用,宇宙中的物質才能夠聚合,形成星體和星系。可以說,找到暗物質将給宇宙探索帶來重大變革。
很少人知道,涼山州的大山深處 2400 米下,就藏着目前全世界最深也是最大的暗物質實驗室——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康厚坤認為,就像當年沒人預料得到衛星發射也能參觀,暗物質實驗室未來沒準也向公眾開放。如今單單是暗物質概念的聯動,就大大豐富了當地研學内涵。
然而,擁有這麼多 " 寶 ",涼山旅遊資源尤其是研學旅遊猶在 " 深閨待出閣 "。當地優越的資源正在慢慢被公眾所知,蜂擁而至的眾多研學團便是例證。随着相關文旅投資逐步落地,當地旅遊接待能力提升,興許再等三五年,涼山研學旅遊會有另一番風貌。
SFC
本期編輯 黎雨桐 實習生 宋佳遙
21 君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