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長安交出了一份特殊的季報,歡迎閱讀。
文|江小花
事端已起,塵埃未定;外行搖旗,内行嘆息。
前一句是長安汽車當下最大的精神内耗;後一句是他面對的進一步增加内耗的輿論場。
事實上,自今年開年以來,長安拟和東風重組的消息就攪動了中國汽車市場,兩大央企的動向備受矚目。
可能沒有人會在 2025 年的一季度,看好長安汽車的銷售數據。一位業内大佬在私下聊天和人聊起這件事情的時候跟朋友說:一杯 50 度的水和一杯 50 度的水,加在一起會是 100 度?
朋友立刻糾正他:應該是一杯 80 度的水和一杯 40 度的水,加在一起能是 120 度嗎?
如果水量相當,那他只能是六十度。而這已經是一個十分理想的結果了。
通常的結果,咳咳,總有一部分水會流走,而且流走的通常會是熱水。更何況是今年這樣市場嚴峻的年份,我聽說不少友商都已經做好了針對性的預案,等着瓜分這場重組流出來的份額和人力資源了。
但是,長安顯然不這麼想。
在這個可能是長安汽車企業史上最特殊的一季度,長安汽車交出了一份紅字季報。整車銷售突破 70 萬輛,同比實現了微增。
拆細了看,3 月長安汽車完成了 268052 輛銷售,同比增長 3.5%;新能源產品銷售 87036 輛,深藍、阿維塔、啟源增速均不俗;同時,海外單月銷量突破 5 萬輛,同比增長 4.9%。
再進一步看,長安在一季度終端市場也并沒有做出什麼超越同期市場水平的促銷動作。既沒有死給你看,也沒有硬博眼球。
所有主要的事業單元都保持增長,所有動作也都沒有變形。講真,這份定力,以及企業内部管理水平,乃至企業家的個人境界,我都是服氣的。将心比心,我若是董事長朱華榮,我就算有本事說服自己心平氣和,也絕對沒那個本事,讓全公司保持淡定,還撸着袖子加油幹的。
如果覺得我說得不對,看官可以去查一下其他企業的數據對比一下。
2025 年,原本就是對長安而言非常關鍵的年份。
到 2024 年底,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深藍,終于摸到了本來第二年就計劃要達到的月銷 3.5 萬的水平。雖然銷售量還有波動,但算是穩住了陣腳。
阿維塔在叫好不叫座數年之後,也來到了單月的萬輛俱樂部。目測後續的產品格局,這個數字應該可以維持,并且有望繼續增長。
而事實上,2025 年,長安最需要的是一場類似于吉利在 2024 年下半年的銀河的起勢。長安啟源必須在 2025 年大幅上量,在此基礎上,燃油車的市場份額,還得盡量守住。
同時,海外布局還需要穩健推進。
每一句話都不容易。
長安針對新能源化的香格裡拉計劃和今年春節回來搶在比亞迪前面發布的針對智能化的北鬥天樞計劃,都會在今年開始進入關鍵的落地之年。
從自身發展的角度來說,長安是國有車企中數一數二的具有高質量發展眼光和能力的企業,在燃油車時代就是如此,長安是國内第一家自主品牌家用車突破年產銷一百萬的企業,也是中國第一家在合資品牌還興旺的時候就完成了自主銷量反超旗下合資的企業;從開放融合發展的角度上說,長安是第一家放手跟華為形成戰略合作的一家,也是到目前為止引望除了賽力斯之外唯一帶資進場的股東。
2025 年,正是長安戰略落地第一次形成階段性成果的戰略之年。所以,事實上,對于長安來說,這是不容有失的一年。
說實話,原本我對這家車企今年的表現不報期望了的。
聽到兩杯水的那個笑話的時候,我心裡也是不自覺的替長安惋惜的,如果你要看成本和品控的均衡,如果你要看經銷網絡的戰鬥力,如果你要看產品質量的穩定性,那麼長安是值得細看的體系力标兵。本來我都覺得這杯溫度還不錯的水,大概率是要涼掉了。
但是看到一季度的長安的銷售數字,一下子是把我振奮到了的。這世界上還是有境界高入雲端、情懷扎入土地的體制内企業和企業家的,是小的從前狹隘了。
同時也是有真正有能力的國有企業和企業家的。要做到在這個一季度保持增長,還是所有板塊都保持增長,這裡面的管理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所以,我看到長安用一季度的強勁表現,似乎給出了兩杯水合并的另一種可能性,如果最大限度的保持兩杯水的獨立,是不是也有可能基本保持兩杯水的原狀呢?英文叫 with,但暫時不 mix,學習中國智慧,五十年不變嘛。
這可能是在現在這個市場階段,對兩家都最好的重組方式了,手法上叫捂熱。
至于最後這樣的央企重組,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那咱只能看了。無論重組方案怎麼定,希望會有一個足夠有智慧的企業家,來處理好這個非常難的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