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明明挂着“零蛋”,卻号稱“百億票房先生”,求求這幾位别吹了,歡迎閱讀。
要評價一個電影演員的實力,最直觀的當然是白紙黑字的獲獎記錄。
除此之外,恐怕就只能看累計票房了。
但是相比于做不了假的捧起獎杯的次數,累計票房卻很容易出現水分。
某些在大片中只打了個醬油、毫無存在感的演員,也可以厚着臉皮自吹自擂:
" 我跟主演聯手拿下了百億票房!"
然而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抛開冷冰冰的票房數字,盤點這些演員在電影中的表現,就不難看出他們實在難堪 " 百億票房先生 " 之名。
嶽雲鵬
在《唐探 1900》票房突破 29 億之後。
扮演" 費洋古 " 的嶽雲鵬也榮幸加冕為國内影史上第十四位 " 百億票房演員 "。
這固然是個很耀眼的成就,可相比于同為 " 百億票房先生 " 的吳京、成龍、沈騰、黃渤等前輩。
還是明顯能感覺到嶽雲鵬無論演技還是票房号召力都很難跟他們同日而語。
更尴尬的是,要說嶽雲鵬在熒幕上塑造出的經典到不可替代的角色。
觀眾一時之間似乎也想不起來。
嶽雲鵬的走紅之路起始于德雲社。
靠着在相聲舞台上耍寶賣萌火出圈之後,才開始有數不清的電影劇組向他發出了邀約。
那時候的嶽雲鵬要說不心動肯定是假的,但他的師父郭德綱卻表現的非常清醒。
郭德綱曾經提醒嶽雲鵬:
" 别人找你拍電影,不是因為你演戲有多好,而是因為你是德雲社的腕兒,他用你是讓你給他的戲添彩 "。
嶽雲鵬後來在電影之路上的發展,也一次次印證着郭德綱的先見之明。
他的第一部略有知名度的電影是《煎餅俠》。
這部片子在當年拿下了11 億票房,占了嶽雲鵬累計票房的十分之一。
然而嶽雲鵬在影片中其實連主演都算不上,出場鏡頭寥寥無幾。
讓觀眾記住他的反而是那首魔性的片尾曲《五環之歌》。
對于演員而言這實在有點諷刺。
而嶽雲鵬主演的電影也大都口碑稀爛。
豆瓣評分 2.6 的《歡樂喜劇人》到 3.3 分的《瘋嶽撬佳人》。
強行煽情的《祖宗十九代》到用力過猛的《鼠膽英雄》……
連續遭遇滑鐵盧的嶽雲鵬,或許到這一刻才明白。
就像師父說的那樣,自己擔綱不起一番男主,只能做 " 為别人的電影添彩 " 的陪襯。
找準路線的嶽雲鵬開始在大制作裡出演一些無功無過的小配角。
他的累積票房也從這個階段開始飛升。
尤其是拿下超過45 億票房《滿江紅》,幾乎占據了嶽雲鵬 " 百億票房 " 的半壁江山。
但他在裡面扮演 " 武義淳 " 時延續的竟然還是相聲舞台上的 " 耍賤式 " 表演風格。
讓觀眾出戲之餘不由感慨:" 嶽雲鵬不是在演角色,而是在演自己 "。
靠這樣平庸的發揮,卻一次次發出票房飛升的喜報,顯然是難以服眾的。
劉昊然
剛過完春節," 劉昊然成為影史首位票房 200 億 90 後男主演 "的詞條便挂上了熱搜。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
是拿命拍了六十多年電影的成龍,也是在去年 10 月才堪堪突破了 100 億累計票房。
雖然看票房數字成龍比劉昊然差了一倍。
可如果要在這兩人裡評選一位電影傳奇,相信大多數觀眾還是會毫不猶豫的把票投給成龍。
這并非是厚古薄今,下面就先來看看劉昊然所謂的 "200 億 " 票房是怎麼達成的。
為其貢獻票房最多的,當然是《唐人街探案》系列。
光是《唐探》三部曲再加上《唐探 1900》,票房便早已經超過百億。
劉昊然在影片中也的确是戲份充足,至少也是男二号。
但又不得不承認,真正讓《唐探》成為神話的人其實是王寶強和陳思誠這對黃金搭檔。
陳思誠手上似乎有王寶強的 " 使用說明書 ",他總能讓王寶強在熒幕上迸發出最強的戲劇張力。
觀眾也喜歡看到火力全開的王寶強,這才是《唐探》的制勝法則。
如果換一個當紅小生來演 " 秦風 "," 唐探宇宙 " 大概一樣能深入人心。
但王寶強卻是無法替代的 " 唐仁 "。
所以陳思誠才會發出感慨:"《唐探》是我寫給王寶強的一封情書 "。
除了《唐探》之外。
劉昊然電影票房中的另外一大部分,則是來自于他的配角作品。
像是《建軍大業》、《我和我的祖國》、《北京愛情故事》、《妖貓傳》等等。
這幾部電影的确精良,但劉昊然在片中大都是某個單元故事的演員。
而且還多為配角,要把票房都歸功到他身上顯然是難以服眾的。
而劉昊然真正擔綱男一号的電影,大都口碑票房雙慘淡。
像是沒了王寶強的參與後,他跟陳思誠又合作了一部《解密》。
整部電影除了劉昊然巅峰形象為角色扮醜之外,再無其他亮點。
最後只拿下了 3 億多票房,連成本都沒收回來。
要說這樣的劉昊然票房比成龍更有票房号召力,恐怕任誰也會啞然失笑。
韓東君
在 " 百億票房先生 " 裡面,韓東君或許是最沒存在感的一個。
很多觀眾甚至根本想不起哪部電影裡有他的身影。
相比于電影,韓東君更出圈的作品。
可能還是十年前的網劇《無心法師》。
累計票房之所以能突然水靈靈的突破百億。
韓東君或許更該感謝自己的選擇,或者說是運氣。
他出演的電影并不多,角色也不亮眼,但卻都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制作。
比如《我和我的祖國》裡。
韓東君在單元故事《護航》裡扮演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飛行員,完全淪為了宋佳的陪襯。
雖然只在片中打了一趟醬油,但《我和我的祖國》卻有超過三十億的票房。
韓東君的 " 百億先生 " 之路一下就走完了三分之一。
還有在取得将近六十億票房的《長津湖》裡,韓東君扮演的是狙擊手平湖。
這倒是個有名有姓、人設亮眼的角色,不過韓東君的番位少說也在前五開外。
何況一部《長津湖》幾乎湊齊了半個娛樂圈的明星。
要是人人都把這五六十億的票房歸功于自己,那 " 百億影人 " 的榮譽豈不早就爛大街了嗎?
結語
雖說一部電影是團隊所有人努力的成果,但為票房貢獻最大的當然還是挑大梁的主演。
要是只在影片中出場過,就可以把票房歸功于自己。
那最早成為 " 百億票房先生 " 的,可能是那些天天在各大劇組往返的龍套們。
作為演員與其天天蹭票房的熱度,倒不如沉下去心去打磨演技。
當真正有了拿得出手的作品和角色,大概就不會把票房這種噱頭當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