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高通汽車業務進入擴張時,歡迎閱讀。
美國當地時間 2023 年 8 月 2 日盤後,高通公布截至 6 月 25 日的第三财季(即 2023 年第二季度)業績報告。
從财報基本面來看,受累于智能終端市場疲軟,高通第三财季營收、淨利潤雙雙下滑——營收為 84.51 億美元,同比下跌 23%;淨利潤 18.03 億美元,同比下滑 52%。
具體到業務層面,占收入大頭的手機、IoT 等業務表現不佳,僅有汽車業務實現了兩位數增長,但依然止不住其它業務的頹勢。
受業績報告影響,高通盤前跌近 9%,報 118.19 美元。
汽車業務成增長亮點
高通主營業務由以芯片產品為主的半導體業務(QCT),以及負責知識產權授權的技術許可業務(QTL)兩大板塊構成。
其中,高通出售智能手機、汽車和其他智能設備芯片的業務 QCT 營收 71.7 億美元,同比下降 24%。
具體來看,智能手機終端板塊營收 52.55 億美元,同比下滑 25%;IoT 板塊營收 14.85 億美元,同比下降 24%;汽車板塊(銷售自動駕駛汽車芯片和軟體)營收 4.34 億美元,同比上升 13%。
可以看到,僅有汽車版塊業務雖有兩位數增長,但當前占比僅有 5% 左右,依然難抵占比超 50% 的手機業務的頹勢,撐不起業務增長。
對于其它業務的低迷狀态,高通解釋稱,中國市場需求未回到預期水平,今年全球手機出貨将至少較去年有高個位數百分比下降。
基于當下的市場情況,高通今年來開始縮減成本,今年 5 月,高通便宣布将在全球裁員 5%,主要集中于移動部門。
高通首席财務官 Akash Palkhiwala 表示,在看到基本面持續改善迹象前,公司縮減成本的态勢不會立即改變。他還稱,預計削減成本的措施将持續到公司的下一個财年。
汽車業務進入擴張時
一直以來,手機都是高通的核心業務,但随着手機市場增長放緩,市場空間趨于飽和,高通近年來正從手機向汽車、元宇宙和物聯網的多元化長期戰略轉型。
高通公司曾在其投資日上表示,未來十年内,圍繞芯片和軟體的市場規模将達到約 7000 億美元,其中汽車市場占據 1000 億美元,主要分布在車聯網芯片相關的 160 億美元、智能座艙的 250 億美元以及智能駕駛的 590 億美元這三個領網域。每輛汽車在以上三個領網域所需的芯片和軟體費用從基礎的 200 美元起步,高端可達 3000 美元。
當下,智能汽車業務正處上升期,電動化、智能化的轉型趨勢意味着整個基礎設施進行大量改變。
據了解,高通在全球的汽車業務訂單總估值超過 300 億美元。從财務業績報告的業務表現也不難看出,汽車已經成為繼手機業務之後高通的另一增長曲線。
從高通打造通用汽車安吉星 CDMA 1x 車載網聯解決方案開始算起,其進入汽車產業已有二十餘年,其在智能汽車領網域已進行了大量的產品和技術布局。
在 2013-2014 年左右,高通開始提供信息娛樂產品,并和奧迪成為合作夥伴。在此後的七八年中,高通不斷深入汽車領網域,拓展從車載網聯到 ADAS 的產品路線圖。
2014 年,高通面向智能座艙推出其第一代芯片產品—— 602A,搭載計算、存儲、顯示單元,能夠同步支持 4 個攝像頭和 3 塊螢幕。
8 年過去,高通座艙芯片已迭代至第四代,為高通 SA8295P,其前三代主打產品分别為高通 SA8540、高通 SA8650 以及高通 SA8155P。
其中,第三代骁龍汽車數字座艙平台的主打芯片 SA8155P 曾風光一時,無論是是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都曾将其作出智能座艙的宣傳賣點,包括理想、蔚來、寶馬、吉利、福特等車企都在部分車型上搭載了高通 8155 芯片。
對于全新的第四代平台高通 SA8295P,高通做了進一步更新,采用 5nm 工藝制程,具備 30TOPS 的 AI 算力,相較于骁龍 8155(7 納米),GPU 整體性能提升了 2 倍,3D 渲染性能提升了 3 倍。
同時,骁龍 8295 還新增了一些功能,如集成電子後視鏡、計算機視覺(後置、環視)、乘客監測以及信息安全等,一顆芯片可支持連接 11 塊螢幕。
不只是智能座艙領網域,高通還在不斷往智能駕駛方向滲透。2021 年 10 月,高通聯合紐約投資機構 SSW Partners,以 45 億美元的最終價格收購了汽車技術公司維寧爾,獲得後者軟體部門 Arriver 的 100% 控制權。
收購完成後,高通将 Arriver 的計算機視覺、駕駛策略和駕駛輔助資產與 Snapdragon Ride 平台進行整合。Snapdragon Ride 平台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形成一個可擴展的產品組合,包括 SoC、加速器、視覺系統和自動駕駛軟體棧,提供完整的軟體系統、中間件、工具鏈、開發環境和各種算子庫。
今年 5 月,高通還公布了其面向自動駕駛的骁龍 Ride 系列芯片,包含自動駕駛芯片 Ride SoC、艙駕一體芯片 Ride FlexSoC,算力水平最高可延伸至 2000TOPS。
值得一提的是,英偉達此前也曾發布艙駕一體的 DriveThor 芯片,算力高達 2000TOPS,能夠可以集成智能汽車所需的 AI 功能計算需求(主要是影像處理),包括高級自動駕駛、車載作業系統、智能座艙(儀表和娛樂系統)、自主泊車等,計劃于 2024 年開始量產。
可以看到,高通不僅在智能座艙領網域沿襲其智能手機芯片的優勢,還在更加深入地在智能駕駛領網域突圍,這意味着高通與英偉達将正面相對。
與此同時,高通也在不斷擴寬其 " 朋友圈 "。在 2023 高通汽車技術與合作峰會,高通公開了合作關系圖譜,涵蓋了汽車廠商、一級供應商、軟硬體廠商等,可以看到,其在智能駕駛上已與縱目科技、百度、毫末智行、Momenta 等國内廠商達成了合作。峰會期間,遠峰科技和縱目科技均展出了基于高通 8155P 芯片的智能駕駛與泊車方案。
當下,手機戰場的戰局基本已經落定,而汽車戰場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一塊新鮮出爐的 " 大蛋糕 ",高通也好,其它芯片廠商也罷,無不想在這其中切走一塊。
手機之後,高通在汽車戰場上,還得再戰一次。
(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肖漫,編輯|張敏)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