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5個關鍵詞,讀懂2024年國家賬本,歡迎閱讀。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杜濤 3 月 5 日,《關于 2023 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 2024 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公布。
除去社會保險基金預算中财政補貼的部分,2024 年财政 " 四本賬 " ——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總收入超過 45.7 萬億元,支出則約為 51.5 萬億元。《報告》内容貫徹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積極财政政策的定調。2023 年 12 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繼續實施積極的财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币政策,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積極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質增效。
2024 年的赤字率與 2023 年年初的赤字率安排持平,皆為 3%。2024 年全國财政赤字規模 4.06 萬億元,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 1800 億元,還将發行 1 萬億元的超長期特别國債。
3 月 5 日,澳洲會計師公會華東和華中區委員會會長諸斌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報告》中的一大看點是 2024 年實施的積極财政政策将如何着力聚焦提質增效,把同樣的錢花出更大的成效,加強财政政策與其他政策協調聯動,着力提升促進高質量發展," 落實黨政機關要習慣過緊日子的要求,嚴控一般性支出,可以省的錢一定要省,不該花的錢一分都不能亂花,堅決防止大手大腳花錢、鋪張浪費。優化财政支出結構。"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總編輯、社科院财稅研究中心主任楊志勇告訴記者,《報告》體現了兩個方面内容,第一是落實積極财政政策,适度發力和提質增效方面的安排,體現了财政部門的擔當;第二是從财政改革發展方面體現出财政支持國家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的要求。
" 四本賬 " 變化
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是中國政府預算的 " 四本賬 "。
《報告》顯示,2024 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為 24.5 萬億元左右,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 28.5 萬億元 ( 含中央預備費 500 億元 ) ;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總量和預算支出均為 12 萬億元左右;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總量為 6032.49 億元,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 3282.49 億元。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約為 11.7 萬億元 , 其中 , 保險費收入約為 8.6 萬億元 , 财政補貼收入約為 2.7 萬億元,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 10.7 萬億元左右。
2024 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增長為 3.3%,與 2023 年 6.7% 的預算收入增長相比,降幅較大。《報告》表示,從财政收入看 , 宏觀調控政策效應持續釋放 , 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 , 為财政收入增長奠定了基礎。同時 ,2022 年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稅入庫一次性墊高 2023 年基數 , 将相應下拉 2024 年财政收入增幅;2023 年年中出台的一些減稅降費政策對 2024 年產生翹尾減收 , 繼續實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也将減少财政收入規模。
2024 年以土地出讓收入為主的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增長 0.1%,2023 年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增長為 0.4%。從财政部公布的數據來看,2023 年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實際收入約為 7 萬億元,同比下降 9.2%。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同比下降 13.2%。
2024 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下降 12.1%,其中,地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本級收入下降 21.1%。主要是上年地方資產處置等一次性收入較多、基數較高。此外,2024 年社保基金預算收入增幅和 2023 年預算接近,都在 30% 以上。
适度加力、提質增效
自 2008 年開始至今,中國已經連續 17 年實施積極的财政政策。2023 年 12 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繼續實施積極的财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币政策,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積極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質增效。《報告》對 " 适度加力 " 和 " 提質增效 " 做了進一步闡述。" 适度加力 " 主要指用好财政政策空間 , 加強财政資源統籌 , 組合使用赤字、專項債、超長期特别國債、稅費優惠、财政補助等多種政策工具 , 保持适當支出規模 , 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提質增效 " 則主要是推進财政管理法治化、科學化、規範化 , 把同樣的錢花出更大的成效 , 加強财政政策與其他政策協調聯動 , 着力提升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效果。
2024 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2024 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 3.9 萬億元 , 比上年增加 1000 億元 , 支持地方加大重點領網域補短板力度。發行 1 萬億元超長期特别國債 , 不計入赤字 , 專項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網域安全能力建設。赤字率按 3% 安排 , 全國财政赤字規模 40600 億元 , 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 1800 億元。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認為,2024 年财政赤字率保持在 3%,新增赤字全部由中央承擔,中央赤字占比 82.3%,為近年來最高水平,中央加杠杆明顯;再加上今年将發行的 1 萬億超長期特别國債,赤字規模、專項債、超長期特别國債之和達到 8.96 萬億元,考慮到去年底的 1 萬億特别國債主要在今年形成支出,積極财政力度不小。
3 月 5 日,《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财政赤字率需要放在财政總盤子裡看,不能因為赤字率比去年調整預算數降低,就認為積極财政政策力度減弱。考慮地方政府專項債等其他政策工具,今年财政政策總體來說是适度加力。
羅志恒稱,當前我國宏觀經濟總體處于疫後恢復期,但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一是有效需求不足,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意願不強;二是部分行業存在重復布局和内卷式競争,出現產能過剩;三是物價水平低位運行,尤其是 PPI 降幅較大,導致企業利潤下降、債務負擔加重、投資意願降低、财政收入放緩。" 加力 " 并 " 保持必要的支出強度 " 是今年經濟形勢的需要,是面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目标的順勢而為。
結構性減稅
積極财政一般分為赤字提高和減稅降費。《報告》提及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 , 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
2022 年,中國實施了以留抵退稅為主的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全年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過 4.2 萬億元。2023 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超 2.2 萬億元。
從此前的大規模普遍性減稅降費到 2024 年強調的結構性減稅,是中國積極财政政策正在出現的一個變化。
諸斌說:" 在國際稅收競争加劇和國内經濟結構優化、增速換擋、稅收增速逐步放緩的背景下,全面減稅降費向結構性減稅降費轉變,更加符合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優化發展的需求。"
諸斌說,全面減稅降費的目的是在較短的時間内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通過全面減稅降費,可以迅速惠及普遍行業或個人,刺激經濟活動,提高企業和個人的可支配收入,促進消費和投資。但全面減稅降費也會導致政府财政收入減少,從長遠來看,類似全盤撒胡椒面的這種做法并不具備可持續性。因此,必然會轉向更加精準和具有靶向性的結構性減稅降費,以更加精确地應對經濟和社會的需求。" 結構性減稅降費可以針對特定行業、地區或群體實施,以促進特定產業,比如高新科技制造業等的發展,從而起到更好的導向性作用,調節經濟結構,提升整體經濟的競争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諸斌說。
此前中國曾經實施過多年的結構性減稅政策,比如 2015 年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 " 繼續實行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進一步減輕企業特别是小微企業負擔。"
羅志恒說:" 我國已連續十幾年實施積極的财政政策,長期實施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導致宏觀稅負逐步下降下行,财政空間仍有,但總體在持續收窄 "。重提結構性減稅降費,從追求規模轉向注重精準有效地推動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有利于進一步穩定宏觀稅負。
羅志恒稱,當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 GDP 占比下降至 17.2%,較 2015 年的高點下降了 4.9 個百分點。大國必須保證一定的宏觀調控能力以應對經濟社會風險财政化等各方面挑戰,這就需要穩定宏觀稅負。因此,未來的減稅降費要注重效率和效果,注重結構性減稅降費,側重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等領網域,這有利于穩定宏觀稅負。
支出重點
相比收入,50 萬億元的财政全口徑支出更值得關注。《報告》提到,從财政支出看 , 國防、科技突破瓶頸、鄉村振興、生态環保等重點支出剛性增長;彌補養老、教育、醫療衛生等領網域基本民生短板 , 财政需要繼續加強保障;推動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 支持區網域協調發展 , 兜牢基層 " 三保 " 底線 , 轉移支付需保持一定力度。
澳洲會計師公會華北區委員會會長彭飛表示,從政府工作報告來看,政府投入的領網域将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首先是保障民生發展。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社會民生領網域,發揮好政府配置資源的作用,将對推動整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其次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和發展。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今年報告中提出的首要工作重點;最後為促進綠色低碳產業持續向好發展。預計包括新能源汽車,電池,光伏等產業的集群發展,也有機會在政府投入領網域占有一席之地。《報告》提到,2024 年主要收支政策分為八個方面,分别是:支持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支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支持擴大國内需求,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支持城鄉融合、區網域協調發展,支持加強生态文明建設,支持國防、外交和政法工作。
與 2023 年主要收支政策相比,支出方向大體一直,比如支持擴大内需、保障改善民生、加強生态文明建設、城鄉融合區網域發展等。
财政部部長藍佛安 3 月 6 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介紹,就業、教育、社保、醫療、住房、生态環境等方面政策保障不斷健全,投入力度越來越大。2024 年,教育、社保和就業的預算安排都将超過 4 萬億元。
地方債務管控
2023 年 12 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 " 要統籌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3 月 5 日的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指出了 2024 年如何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網域風險:" 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适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 , 完善全口徑地方債務監測監管體系 , 分類推進地方融資平台轉型 . 健全金融監管體制 , 提高金融風險防控能力 "。同樣,《報告》也提出了 " 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适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
楊志勇告訴記者,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适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主要是指地方政府隐性債務可控,中長期有一攬子化債計劃,從制度和機制上來防範解決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問題。
中财 - 安融地方财政投融資研究所執行所長溫來成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從當前的情況來看,中國還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還是首要的任務,還是需要籌集債務資金來促進發展,但是要更加關注資金的使用效果如何," 債務管理要和高質量發展相适應,核心問題是資金使用的績效問題。"
羅志恒亦告訴記者:" 債務本身不是風險,關鍵是債務支出效率和結構,因此優化債務的區網域結構、投向結構、期限結構、主體結構就十分重要,投到高質量發展的領網域和區網域,債務規模擴大的同時風險并未擴大,這就同高質量發展相适應了。"
新一輪财稅改革
中國分别于 1994 年、2014 年啟動了兩輪财稅改革,特别是 1994 年分稅制改革,理順了中央與地方的财政關系,調動中央、地方兩個積極性,激發了經濟發展的活力。
2023 年 12 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 " 要謀劃新一輪财稅體制改革,落實金融體制改革 "。3 月 5 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 " 謀劃新一輪财稅體制改革 "。《報告》在 2024 年财政發展改革工作中提出要 " 深化财稅體制改革 "。
羅志恒認為,謀劃新一輪财稅體制改革是下階段的重要任務,既從根本上解決當前财政運行緊平衡的問題,更為高質量發展提供财稅制度支持。分稅制改革實施已三十年,有必要進一步将改革進行到底。
現行财稅體制是 1994 年分稅制改革框架下的不斷推進和完善,但是當前财政改革發展面臨新形勢新要求和新任務,也就要求财稅體制要繼續深化改革。《報告》在深化财稅體制改革方面提出:在保持宏觀稅負和基本稅制穩定的前提下 , 進一步完善稅收制度、優化稅制結構 , 研究健全地方稅體系 , 推動消費稅改革 , 完善增值稅制度。深化稅收征管改革 , 依法依規征稅收費。推進财政資源統籌 , 提高預算管理完整性。優化财政資源配置機制 , 打破支出固化僵化格局 , 集中财力辦大事。完善财政轉移支付體系 , 加強轉移支付定期評估和退出管理 , 優化資金分配 , 研究建立完善促進高質量發展的轉移支付激勵約束機制。
羅志恒表示,可以預期,未來要進一步理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界定政府規模,避免政府支出責任持續擴張;中央上收部分事權和支出責任,減輕地方政府的支出責任和支出負擔;進一步穩定宏觀稅負,改革消費稅、完善增值稅;強化财政資源的統籌,提高預算管理完整性;不斷規範轉移支付尤其是共同事權的轉移支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