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親子經驗:讓孩子每天 9 點準時入睡,我的絕招就一個,歡迎閱讀。
每次一說到孩子晚上睡覺,爹媽們簡直有吐不完的苦水。
娃的精力太旺盛!哪怕白天玩了一天,晚上也不會輕易被撂倒。
兩個多月前,可期家 4 歲的兒子即是如此,夜裡不肯睡,早晨起床氣大,熬得大人快崩潰。
痛定思痛,幾經復盤,老母親老父親終于找到了快速放倒孩子的「開關」。
現在她家娃每天可以準點兒睡覺,晚上 9 點關燈,5 分鍾左右就能睡着,睡前時光充滿 Peace & Love,一覺睡到 7 點左右,早上起來都是笑哈哈的,家裡一片祥和。
圖片來源:giphy.com
到底是啥招這麼好用?
我們請可期來分享她哄孩子睡覺的經歷,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哄睡變成漫長拉鋸戰
任我和娃爹使出渾身解數
兒子就是不肯睡
5 月中旬那段時間,兒子的睡覺問題到了一個不可承受的頂點。
每天晚上爸爸哄崩了媽媽上,媽媽哄崩了爸爸上。
有時候能折騰一個小時睡着,有時候從 9 點磨到 12 點還在嘻嘻哈哈。
5 月 13 号那天爸爸帶睡,晚上 9 點多,聽着爸爸在裡面語氣不悅地說:「要說到做到」。
我估摸着他接近崩潰的邊緣了。
沒一會聽到娃喊:「不要不要,我不要。」
然後是爸爸下床走到門口的聲音。(大概前面爸爸說你再不睡我就出去了)
「爸爸剛才怎麼說的?是不是幫你穿上褲子你好好睡?你會好好睡嗎?」
「會!」
「你會好好睡嗎?」爸爸又大聲重復一遍問題。
爸爸回到床上,有一陣沒聲音。
過了 10 點,還能聽到爸爸低聲說話的聲音:「睡覺,不要動!」
後來把孩子鬧哭了,又換了我上。
結果到 11 點才睡着。
那天晚上把娃哄睡以後,我從房間走出來,爸爸還在愁眉不展。
我和娃爹都意識到,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一定是哪裡出問題了。
孩子為什麼不睡覺?!
排查了各種原因
我和娃爸找到一個可能性
每天這麼折騰,我和孩子爸爸已經快吃不消了。
其實哄娃睡覺這件事上,我們有過不少動作。
☝️ 晚上睡覺一貫有固定的 routine,9 點關燈,早睡早起,從不輕易打破。即使住在外面,也基本上是這個規則和流程。
☝️ 那些講故事、唱歌、聽音樂啥的也不用說,都是基本配置。
比如看繪本,我家有一套講身體的科普繪本,講大腦、血液、感冒等等話題的,很多都會強調要好好睡覺。關于睡覺的繪本《不睡覺世界冠軍》《再過十分鍾就睡覺》《晚安大猩猩》,娃都喜歡看。
☝️ 我想可能精力太旺盛,開始頻繁給娃上體适能課,保證運動,充分放電。
但他那段時間仍然可以在沒午睡、晚上全情投入一小時運動的情況下,折騰到 11 點才睡。
☝️ 也試過明确界限,對他的「作」減少幹預,到點關燈,其他不提任何要求。這個稍有效果但戰線依舊不短。
以上種種哄睡方法,在那段時間根本不起效。
曾經在朋友圈吐苦水
既然給孩子的辦法不管用,那我們也反思反思,是不是我們自己「做錯了什麼」?
我反復回想,孩子之前都好好的,為什麼從 5 月那會開始哄睡難、不肯睡?
後來想到一個可能性——那陣子我因為工作上的一些事情,自己本身的情緒很焦躁,對他毫無耐心。
那段時間,孩子稍有情緒,我就加以扼制,甚至是指責,每天都要吼上好幾遍。
你怎麼又這樣?沒完沒了!
你能别哭了嗎?有什麼好哭的!
那幾天,孩子看到了媽媽最可怕的樣子。
不僅是我,娃他爹也對孩子耐心也不夠。
而且,我跟爸爸似乎都對孩子有個隐形期待—— 4 歲的孩子了,都能正常交流了,很多道理應該說一下就行,不用再像小時候那麼翻來覆去地引導,尤其是睡覺這種「小事」。
總是抱着這種過高的期待,無形中對孩子的耐心就更少了。
現在回想起來,我們去指望 4 歲的孩子能「說一下就聽」,實在是過于嚴苛了。
人家主管理智、計劃、控制的前額葉,得過了 18 歲才能發育成熟,現在才哪兒跟哪兒……
難道這就是孩子不睡覺的原因?
我跟爸爸又反復進行反思和探讨,最終得出一個結論:孩子不睡覺只是表現,背後肯定還有其他的原因,我們猜,他肯定是有需求未被滿足。
找到問題的核心
做好充分的陪伴
孩子準時上床 5 分鍾入睡
直接問孩子的需求,似乎不太現實。
在沒有摸清楚孩子到底想要什麼之前,我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讓他多笑,給他蓄滿能量,讓他感受到父母的愛。
說起來很虛,其實執行起來的原則很簡單,只有一條:做好充分的陪伴,盡可能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後來我們發現,這就是讓孩子快速入睡的絕招。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效果來得出乎意料得快,當我們找到問題,開始調整自身行為之後,孩子的變化可以說立竿見影。
不到一周,孩子就穩定處于 9 點上床,5 分鍾入睡的狀态中。
我們都做了什麼呢?
每天晚上爸爸拿出了十二分精神帶他看書,時長半小時到一小時,全情投入。
只要在看書,房間裡就是停不下來地哈哈笑,或者兩個人情緒飽滿地大聲讀。
以前呢,相對平靜,還會走神看手機啥的,更像是在完成任務,走一個睡前儀式的流程。
我呢,一方面解決自己的課題,讓自己回到正常狀态,能做到心平氣和地跟孩子互動聯結、做遊戲。
另一方面,通過看書學習育兒知識,我對「溫柔而堅定」有了徹底打通的感覺:在平靜的狀态下,一邊進入他的角色共情感受,一邊客觀講規則。
說起來好像跟書上沒啥差别,但以前是知道不會用,面對孩子不睡覺等等各種「行為問題」,動不動就是評判、指責,或者壓制孩子的情緒。
現在我會先在心裡告訴自己,「他只是遇到了困難,他是好孩子,我是好媽媽,我們可以一起解決這個問題。」再心平氣和地通過觀察或者詢問,去分辨他到底遇上了什麼困難,再看可以怎麼幫他。
孩子的變化,不僅僅體現在晚上睡覺這件事上,起床氣也不見了。
以前早上眼睛一睜就是哼哼唧唧,開門拉窗簾嫌太亮要哭,晚了叫起床嫌吵,穿衣服要喊「你給我穿」,現在也可以愉快地「無痛」起床了。
對比前後的變化,太幸福了。
這種變化的本質,也是我們的親子關系變好了,互動變好了。
回顧這段時間的經歷,改善親子關系,給孩子做好「高質量陪伴」很關鍵。
啥叫高質量?就是大人全身心投入在他身上,哪怕只有十分鍾。
全身心又是個啥概念?就是所有的注意力都在他身上,眼睛看着他,對他的每一句話都有真誠回應。
孩子的觀察力和感受力都非常敏銳,能看出陪他的人是否把心放在他身上。
别說孩子了,我們自己也懂這種感覺,跟老公講事情的時候,他是投入在聽還是心不在焉,我們心裡也明鏡似的。
孩子時刻都在确認「我是否重要?」,當他拿到肯定的答案就能更獨立,否則就會不斷找答案、不斷求關注。
當孩子感受到父母充分的愛和陪伴,他心裡滿足了,變成了「聽話」的孩子,好商量,會配合。
相比陪伴時長和陪伴質量,質量的重要程度大于時長百倍,這也是咱們職場媽媽不必焦慮對孩子陪伴不夠的原因。
回頭想想也感激那段經歷,痛苦的頂點帶來了徹底解決問題的契機。
如何給孩子睡前高質量陪伴
一些實操路徑可以參考
我不是什麼教育專家,高質量陪伴怎麼做,相信每家都有自己的心得。
陪孩子戶外運動、看繪本、玩玩具、做遊戲啥都行,我覺得吧,重要的是家長遠離手機,真誠回應,活在當下。
除了上面這些,我家「遊戲力」的方法還比較實操、有普适性,簡單來說就是陪孩子玩簡單的小遊戲,大家也可以試試。
這裡推薦幾個适合睡前玩的小遊戲,目标就是要笑要開心,但要結合孩子的個性來,别搞得太興奮,反而更睡不着 。
● 降龍十八掌(推手遊戲)
我們特别喜歡睡前玩這個,坐在床上面對面,雙手互對,看誰把誰給推倒。
當然咱得表演使出渾身力氣都推不過娃,而且要非常吃驚——「天啊,你的力氣這麼大,你太強壯了吧。不行,我不相信,這次我一定會把你推倒!」如此循環往復 ......
第一次玩我沒抱啥期望,沒想到娃喜歡得不得了,笑得特别開心。你今天就帶娃玩一下看看效果吧。
● 哈哈大會
這個真的超無腦,兩個人哈哈大笑,看誰笑的時間最長。
咋說呢,就算是假笑,笑着笑着也變成真笑了。我也不懂娃為什麼這麼喜歡這個遊戲,常常主動要求玩。
● 枕頭大戰
用軟綿綿的枕頭、靠墊打鬧,相互扔擲或者拍打。當然,太激烈的時候要及時叫停。
不僅是睡前,「遊戲力」幾乎随時都好用,尤其對 6 歲以下的孩子。6 歲以上遊戲也行,但孩子大了世面見多了不容易糊弄了
比如之前刷牙時我會說:「我們要趕走蛀牙菌啦,快走快走,我們這裡不歡迎你,别想在這裡打洞哦 .....」(養成習慣以後了就不說了)
其實,孩子的很多問題,其實都是親子關系的折射。
親子關系處理好,孩子得到了他想要的關注,很多問題都會自然解決。
本文專家
王榮
審核專家
美國注冊嬰幼兒睡眠咨詢師
策劃制作
監制:大力
策劃:美麗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
本文内容,轉改自公眾号「自由可期」(ID: Izzie_C),内容已獲得作者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