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恩華藥業披露半年報:營收淨利創新高,次日股價卻跌停,原因何在?,歡迎閱讀。
7 月 30 日,A 股精神類藥物龍頭恩華藥業(002262.SZ,股價 24.32 元,市值 245.05 億元)發布 2023 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内,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 24 億元,同比增長 19.95%;實現歸母淨利潤 5.45 億元,同比增長 21.72%。
然而意外的是,在半年度營收淨利雙雙增長且均創下歷史新高的情況下,恩華藥業卻在半年報發布後的次日以跌停價 24.32 元 / 股收盤。
盤後龍虎榜顯示,深股通專用席位買入 3506.68 萬元并賣出 6678.70 萬元,一機構專用席位淨買入 1152.59 萬元,四機構專用席位淨賣出 6189.84 萬元。
診療復蘇帶動經營情況向好
資料顯示,恩華藥業主要從事中樞神經類藥物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國内醫藥行業中唯一一家專注于中樞神經藥物細分市場的上市企業,產品涵蓋麻醉鎮痛類、精神類和神經類等藥物。
分業務板塊看,麻醉類、精神類產品是恩華藥業的兩項營收支柱,分别實現收入 12.68 億元(同比增長 29.68%)、5.5 億元(同比增長 1.98%),占整體營收的比重分别為 52.84%、22.93%.
對于公司在半年報中的業績表現,恩華藥業稱,報告期内,公司主要的業績驅動因素體現在以下方面:1、根據臨床需求及痛點制定重點產品品牌策略,建立產品的差異化競争優勢,使充分競争的品種保持增長;2、高度重視市場準入、學術推廣及市場醫學服務支持等工作,使公司近年獲批的麻醉系列產品實現了快速增長;3、通過将麻醉和精神線產品的業務下沉,深度挖掘縣網域基層與民營醫院市場,保證了非集采產品的較快增長。
研發方面,恩華藥業于 2023 年上半年共投入科研經費 2.82 億元,同比增長 35.09%,公司目前共有 25 個在研創新藥項目,其中開展Ⅱ期臨床研究項目 1 個,開展 I 期臨床研究項目 6 個,預計 2023 年下半年遞交新藥臨床申請的項目 3 個,其餘項目均處于早期研發階段或研發保密階段。
包括華西證券、東吳證券在内的多家券商對恩華藥業給出增持或買入評級,前者稱公司業績增速符合預期,診療復蘇帶動經營情況向好;後者同樣表示公司業績穩健增長,新產品持續兌現。
板塊整體表現不佳
從整體上來看,7 月 31 日 A 股醫藥板塊表現欠佳,除了恩華藥業外,另一家精神類藥物企業人福醫藥(600079.SH,股價 22.61 元,市值 369.14 億元)同樣遭遇 7.15% 的跌幅。此外,創新藥龍頭恒瑞醫藥(600276.SH,股價 44.58 元,市值 2843.76 億元)跌超 9%,智飛生物(300122.SZ,股價 46.7 元,市值 1120.8 億元)、華東醫藥(000963.SZ,股價 43.43 元,市值 761.76 億元)、我武生物(300357.SZ,股價 37.87 元,市值 198.28 億元)等均有不同程度下跌。
有觀點認為,今日醫藥股的異動與周末傳出的消息有關: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消息,7 月 28 日,紀檢監察機關配合開展全國醫藥領網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動員部署視頻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集中整治醫藥領網域腐敗問題是推動健康中國戰略實施、淨化醫藥行業生态、維護群眾切身利益的必然要求。
對此,恒瑞醫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復稱,股價波動受多種因素影響,公司經營正常;此外,記者也以投資人身份致電迪哲醫藥證券事務部門,其回應稱今天市場上創新藥(企業)都受到了影響,公司基本面一切正常,公司也都是合規經營。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恩華藥業曾出現大股東減持的情況。
2023 年 5 月 15 日,恩華藥業發布公告稱,收到股東恩華投資出具的《關于減持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份的告知函》,恩華投資因其自身資金需要,分别于 2023 年 5 月 12 日、5 月 15 日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減持其持有的公司無限售條件股份分别為 1479.81 萬股、520.19 萬股,合計減持其持有的公司無限售條件股份為 2000 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 1.98%。按照減持均價計算,恩華投資在兩次減持中累計套現約 4.9 億元。恩華投資的核心發起人及最終受益人為恩華藥業董事長孫彭生。
此外,5 月 30 日,恩華藥業董事會秘書段保州也向公司出具了《股份減持計劃告知函》,減持計劃為自公告之日起 15 個交易日後的 6 個月内減持不超過 17925 股。
對于公司股價跌停的原因,記者也通過微信聯系了恩華藥業内部人士,但截至發稿前并未得到有效回復。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