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極氪領克合并完成,中國品牌重塑全球汽車產業格局,歡迎閱讀。
本文來源:時代财經 作者:李飛
新能源時代快速前行的 " 巨輪 " 吉利迎來了一次關鍵革新。
2 月 14 日,極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ZK.US)、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0175.HK)相繼宣布,極氪完成領克收購及注資事項,目前極氪、吉利分别持有領克 51%、49% 的權益,領克成為極氪非全資附屬公司。同日,極氪科技集團正式宣告成立。
整合後的集團也擁抱了新的管理團隊。安聰慧任吉利控股集團總裁、極氪科技集團 CEO,引領集團整體發展方向;劉向陽則接過極氪科技集團副總裁、領克品牌 CEO 重任,開啟領克品牌新征程。林傑任極氪科技集團副總裁兼用戶委員會主任,林金文任極氪科技集團副總裁,袁璟和關海濤分别出任極氪科技集團 CFO 和 CBO。
根據規劃,極氪科技集團将基于 " 極氪汽車 + 領克汽車 " 雙品牌戰略,實行以雙品牌驅動、強產品線矩陣的組織運作模式,全面整合制造體系、供應鏈等中後台組織以及海外組織,并通過 AI 賦能,構建更具競争力的一體化強強聯合體。管理層也信心滿滿地定下了新的奮鬥目标。2025 年,極氪科技集團将向年銷 71 萬台新車發起衝擊,達成 40% 的增長率,其中領克 39 萬台,極氪 32 萬台。
李書福曾立志将吉利打造為 " 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大眾汽車 "。當下,新誕生的極氪科技集團接過快速發展的接力棒,朝着 " 成為新能源時代的 BBA" 這一目标大步邁進。
" 極氪向上,領克向寬 "
極氪與領克戰略整合的緣起,可追溯至 2024 年 9 月 20 日。當時,吉利控股集團發布《台州宣言》,宣布企業進入戰略轉型全新階段,提到全面梳理吉利各業務板塊,進一步明晰各品牌定位,減少利益衝突和重復投資。
吉利控股集團旗下有吉利、領克、睿藍、極氪、沃爾沃、極星、蓮花跑車、遠程商用車等多個品牌,全面覆蓋超豪華、豪華、中高端及大眾汽車市場。随着各品牌產品矩陣,特别是新能源車型的不斷豐富,產品定位出現重疊的現象在所難免。
為更加精準地深耕不同細分市場,厘清品牌間的差異化定位,2024 年 11 月 14 日,吉利控股宣布對極氪、領克股權結構進行優化,理順股權關系,減少關聯交易、消除同業競争,推動内部資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
極氪的優勢在于其高端豪華的品牌調性、前沿先進的技術實力以及對智能化極致追求所打造的卓越駕乘體驗,領克的優勢在于獨特時尚的設計風格、深厚的運動基因和對年輕消費群體心理的精準把握。
兩大品牌重整後,各自的優勢得以保持和延續,并以此為基礎制定了 " 極氪向上,領克向寬 " 的發展方向,市場價格區間也将擴大至 15 萬 -80 萬元,覆蓋将近 60% 的乘用車市場。極氪定位全球豪華科技品牌,專注 " 豪華、極致、科技 ",主打 30 萬及以上市場,以中大型車為主,中型車聚焦純電,大型車聚焦超級電混。領克則定位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專注 " 潮流、運動、個性 ",主打 20 萬及以上市場,小型車聚焦純電,中大型車聚焦混動。
豪華品牌無需為提升銷量而推出有悖其品牌調性的低價車型,大眾化品牌亦不必為了衝擊高端化而強行改換賽道,推出高價車型。二者相互補充,相互托底。
在管理層看來,此次品牌合并不僅意味着吉利将減少在各細分市場的重復投入,更将強化兩大品牌在產品、技術、供應鏈、營銷服務以及國際市場拓展等各環節的協同效應,形成規模優勢,助力吉利在銷量、收入及利潤方面實現顯著提升。
合并之後,領克旗下純電車型可以使用極氪自研的浩瀚架構,實現整車高度平台化,便于智駕系統快速迭代;極氪則可以借用領克的渠道資源,進一步共享領克的售後服務體系,提升極氪渠道的整體覆蓋度。
安聰慧提供了一組直觀數據:合并後,兩個品牌的研發投入預計将減少 10%-20%,供應鏈成本因規模化效應而下降 5%-8%,產能利用率提升 3%-5%。此外,雙方的渠道将實現高度互補,極氪品牌此前主要聚焦于一二線市場,而領克品牌的加入将使其迅速覆蓋三四線市場。
未來兩年衝擊百萬銷量
乘聯分會數據顯示,2024 年世界汽車銷量達到 9060 萬台,同比僅增長 1.8%;而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 1603 萬台,同比增幅達到 12.2%,市場份額提升至 17.7%。得益于新能源汽車領網域迅猛勢頭,近年來,中國市場的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增速高于世界平均值,新能源乘用車在世界市場的份額一路由 2021 年的 52% 提升至 2023 年的 64%,2024 年全年這一數值提升至 70.4%,甚至在當年 10-12 月達到 75%。
2024 年,中國貢獻了世界新能源乘車市場 95% 的增量,英國、巴西、美國、印尼貢獻了剩餘 5% 的增量,說明中國車市是世界新能源汽車領網域競争的核心陣地,機遇與挑戰并存。
在這股車輛電動化、智能化的洪流中,中國自主品牌已然占據先機。
2024 年,極氪、領克分别交付新車 22.21 萬台及 28.54 萬台,同比分别增長 87% 及 30%,二者整合後年銷規模将超過 50 萬台。對比來看,BBA(奔馳、寶馬、奧迪)同期在華銷量分别為 71.4 萬、71.45 萬及 64.9 萬台。盡管 BBA 仍保持了 70 萬台左右的年產銷規模,并處于 20 萬元以上市場第一梯隊,但三者在中國市場的銷售表現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同比下滑。
一方面,自主品牌車型搶占了傳統合資品牌的市場關注度;另一方面,電動化、智能化浪潮也将這些擁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歷史的巨頭們推至變革的十字路口。這場 " 新舊勢力 " 的激烈交鋒,正在改寫汽車市場的競争規則。
有機構發布的調研報告表明,雖然近年來行業價格戰盛行、新能源車型迭代速度快,但超九成參與調研的新能源車主表示下一輛還将選擇新能源汽車。用車成本低、環保、舒适、智能成為消費者選擇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原因。熟悉中國消費市場的自主品牌顯然在第一時間感知到了市場需求的變化,并制定了相應的產品戰略。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 在技術上對标特斯拉,在銷量上挑戰 BBA" 成為許多自主新能源品牌的宏願。當下,越來越多的品牌已快速接近這一目标,并展現出更大的野心。
安聰慧表示," 極氪科技集團有着清晰的長期主義目标,就是要在新能源時代,成為中國高端豪華新能源的引領者。未來兩年,極氪科技集團将着力成長為年銷百萬級的、全球領先的高端豪華新能源汽車集團。"
按照規劃,領克将在 2025 年推出 2 款全新車型,實現全年 39 萬台的銷量目标;極氪将在年内将推出 3 款全新車型,實現全年 32 萬台的銷量目标。集團一旦達成 71 萬台年銷量目标,不僅會在新勢力領網域,更會在中國乃至全球高端豪華市場引發新的排位變革。
在 AI 時代勇做 " 吃螃蟹的人 "
正如前述調研報告中提及的,無數行業經驗證明,智能化正成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型的核心驅動力。
作為在智駕、座艙、三電等全產業鏈核心技術領網域都具備自研能力的車企,極氪無疑是車輛智能化浪潮中的先行者。全球首個原生純電浩瀚架構、全球量產首發四電機分布式電驅、充電速度全球領先的金磚電池、行業領先的 800 伏超快充網絡 ...... 在 AI 技術大規模落地之前,極氪已經無數次為行業帶來驚喜。
早在 2024 年底,極氪自研的浩瀚智駕就已借力 AI 端到端大模型上車,實現了無圖城市 NZP 全國全量推送。今年 2 月,極氪還将開啟車位到車位的 "D2D" 公測,并将在 4 月啟動該功能的大規模推送。值得一提的是,極氪科技集團是中國具備實現智駕車位到車位能力的五家車企之一,另外四家企業分别是華為、小鵬、理想以及小米。
憑借 AI 賦能,目前浩瀚智駕 L3 級智能駕駛能力已取得快速突破,在算力、架構、性能、安全冗餘各方面實現代際性領先。搭載相關技術的極氪全新旗艦車型将在今年 4 月的上海車展期間亮相,預計在年底具備量產交付能力。
今年初爆火的 AI 大模型 DeepSeek 在汽車行業掀起新一輪智能化技術躍變。而 AI 在汽車行業可賦能的範疇,絕不僅局限于智駕領網域。
極氪去年已經将自研的 KR AI 大模型與 8295 高算力平台結合,帶來行業首個主動式 AI 大模型智能座艙技術及應用,其 AI OS 已經獲得廣大用戶認可。極氪智能座艙團隊另于日前宣布,已完成旗下自研 Kr AI 大模型與 DeepSeek R1 大模型的深度融合。後續極氪智能座艙團隊将以 DeepSeek R1 大模型為基礎,持續訓練 Kr AI 大模型的推理能力。今年初正式亮相的大型 SUV 領克 900 也具備接入 DeepSeek 的條件,将在新車正式上市後實現相關功能量產上車。
根據官方公布的信息,極氪已經在 2024 年内上線了超過 100 個 AI 場景,覆蓋研發、管理、銷售、招聘等業務領網域,AI 大模型調用量超 1 億次,有效助力業務開展。年内,極氪科技集團還會設立專門的智能發展部(iDD),加快 AI 對集團業務的全鏈路、全場景賦能。
極氪科技集團在智能化領網域的持續深耕與多元拓展,已然成為汽車行業創新發展的生動注腳,不僅為自身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更為行業智能化轉型提供了可借鑑的寶貴經驗。行業也在期待,新生的極氪科技集團将書寫怎樣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