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快快評 | 李佳琦又“翻車”,只因情緒管理不佳?,歡迎閱讀。
9 月 10 日," 帶貨一哥 " 李佳琦在直播間怼網友引發熱議。有網友在李佳琦直播間吐槽花西子 79 元的眉筆越來越貴,李佳琦看到後回怼:" 哪裡貴了?不要睜着眼睛亂說,國貨品牌很難的,有時候找找自己原因,這麼多年了工資漲沒漲,有沒有認真工作?" 這一語惹怒網友。
盡管 11 日凌晨李佳琦發文道歉稱,他本就是一個彩妝櫃台銷售員,深知大家的工作都是辛苦和不容易的,還表示要學會控制情緒," 任何人都可以對直播間的產品提出意見和想法 ",但似乎為時已晚,擁有千萬粉絲的李佳琦跌入被回怼和掉粉的漩渦,且涉事產品也遭到抵制。" 掙着普通人的錢,到頭來卻嘲諷普通人貧窮 ",一名網友揭破殘酷真相的跟帖亮了。
一個主播不太可能永遠保持最好的狀态,也不太可能永遠都不會說錯話,尤其是,在直播時受到情緒主導後,很容易口無遮擋,因而,李佳琦的此次直播間 " 翻車 " 事件帶有某種必然性。這些年來,李佳琦直播 " 翻車 " 事件屢屢發生,也不差這一回。
此次 " 翻車 " 事件的孰是孰非,很好辨别。消費者當然有評價直播間所售商品的權利,理論上,這種權利還可以與消費者的 " 上帝 " 身份相連接,但現在看來,消費者在某些直播間并沒有享受到 " 上帝 " 的待遇。他們在大多數時候,以及在主播所代表的直播團隊的心目中,更像是一個 " 掏錢包者 " ——這種定位,很容易使得團隊淡忘自己作為服務者的身份和責任,使得消費者被輕視。
此事折射出,直播發展到現在,消費者依然未能在直播生态中擁有強大基礎和話語權的事實。這是一個冰涼的事實。
你以為主播不知道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嗎?他們當然知道,但在流量經濟面前,消費者作為群體的意義已經被他們當成數據般的存在,簡單地說,直播間閃爍的頭像,就是一個個能給商家和主播帶來客觀效益的 " 人頭 "。
李佳琦的直播如此," 秀才 " 的直播亦如此。不同的是,各個主播有着自己更擅長的獲客方式和獲利模式。
就以李佳琦式直播所指向的商品價格而言,其賴以成名、立身的 " 全網最低價 ",本質上都是以價格誘惑,來換取消費者對直播帶貨的慣性和忠誠——老實說,很多李佳琦的粉絲,大概已經忘記世界上除了在直播間買東西外還有更多的消費方式了。
而在很多消費者是努力了,但是工資沒怎麼漲的普通人的情況下,前述模式必然因為生意的盈利性要求、消費者的收支對比,出現矛盾和衝突。
2022 年 " 雙 11" 預售活動期間,李佳琦直播間 " 賣貴 " 某款水乳套裝事件引發強烈質疑,便是明證。
勸告主播尊重消費者的權利和感受,這沒問題,但某種意義上,消費者更需要打破對于直播間 " 全網最低價 " 的迷信、對于 " 親人關系 " 的誤讀,變得更為理性。
現代快報首席評論員 戴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