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陰陽”小米,就可以衝上熱搜?,歡迎閱讀。
最近流量王小米汽車風頭太盛。對于智己來說,當 " 智己汽車向小米汽車致歉 " 衝上熱搜,智己這一輪營銷似乎就不虧。
不過,現在出現了事實性的翻車,這就很難評了。
昨晚,智己 L6 發布會上,智己似乎在模仿手機圈的營銷套路,上演了一次全面對标(陰陽)友商的戲碼。
智己聯席 CEO 劉濤在發布會上先是誠懇的表示,希望 Model 3、Model Y 的消費者都去看看智己 L6,話裡話外都是市場沒有注意到大廠新勢力被低估的技術實力,但是反手就開始陰陽起了最近的流量明星小米 SU7。
諷刺小米 SU7 沒有真智能,内涵小米 SU7 的設計靠模仿。
最終,在小米 SU7 Max 版與智己 L6 超強性能版的三電參數對比中,出現了失實性翻車,也被小米抓住了小辮子。
當然,現在網絡上眾說紛纭,比如有些人就說,這個小辮子,可能就是智己故意放的,就怕小米不抓。
畢竟,在接下來的小米汽車連發三條抗議、智己深夜緊急道歉的戲碼中,以一場戲劇性的衝突,将原本一場普通的新車發布會熱度推向了高潮。
有趣的是這件事的過程細節——
首先是智己 L6 發布會後,劉濤率先在微博上道歉:
圖源:微博
緊接着 20 分鍾後,小米公司發言人在微博上發布聲明稱,智己公司在今晚發布會上對小米 SU7 Max 關鍵參數進行錯誤标注,造成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
圖源:微博
随即,小米再次轉發表示不接受個人輕描淡寫的非正式道歉,敦促智己公司正式道歉。
圖源:微博
此後不久,小米公司發言人繼續追擊,發布第三條微博,督促智己官方道歉。
圖源:微博
零點過後,智己汽車官微發布了正式的道歉函。
圖源:微博
智己汽車一些員工也在朋友圈中轉發了這一致歉函,而這一加蓋了智己汽車公關部公章的致歉函,也被人指出,并不具備法人效力。
圖源:網絡
智己這場硬蹭小米的新車發布會早有預兆。4 月 6 日,劉濤就在微博中質疑,小米造車速度過快,他表示,按照大廠研發測試的節奏,沒有 4、5 年是很難完成的,互聯網企業能夠如此高效和高速的實現,的确有快步小跑,我心澎湃的感覺。
智己 L6 發布會的第二天,智己汽車向小米汽車道歉全網發酵,智己 L6 也借此受到持續關注。
細節的部分我們不去揣測。但這樣一場幾乎完全為小米 SU7 設計的發布會,在持續的輿論發酵中,也讓我們注意到一些變化。
首先,小米正在取代特斯拉,成為新車上市對标新标杆。
過去兩三年裡,汽車圈新車上市,不乏各種喊話特斯拉的環節。
比如,為了凸顯自研實力,零跑一度号稱,三年内超越特斯拉。
圖源:網絡
騰勢今年年初回應馬斯克對特斯拉與比亞迪兩家公司的評論時,也标榜了騰勢如今的智駕能力。
圖源:微博
包括智己最初在新車規劃上,也是全面對标特斯拉。
但是當小米從新車預熱到正式上市期間刮起的 " 雷軍旋風 ",其流量效應不僅遠遠蓋過期間其他品牌的發布活動,成為話題之王,也讓整個汽車圈發現,小米的破圈效應,擁有着一路将線上流量引入線下的能力,已經遠超對标特斯拉所打造車圈技術标杆的產品 " 人設 " 來得更加實際。
與小米捆綁,更接近主流市場賽道,尤其是在小米 SU7 所在的轎跑純電市場,新的标杆已經誕生。
而小米本次的強硬回應似乎也可以更好理解:想遏制住這種沒事硬蹭的怪風,立下自己的規矩。
其次,這場汽車圈營銷的輿論戰,或許會帶來汽車營銷的一次裂變。
要知道,一路從手機圈罵戰摸爬滾打出來的小米,在應對對手的輿論戰上,經驗是傳統車企的幾個數量級。
而汽車行業從百年工業歷史到進入智能化轉型的產業演進中,初入汽車圈的小米汽車也不敢冒然展示攻擊性,而是依靠致敬對手,甚至謙遜有禮的态度,來完成整場新車上市節奏的。
圖源:雷軍微博
小米 SU7 上市現場,雷軍一句 " 請大家口下留情,我先給你們鞠個躬吧 " 直接全場把氛圍拉滿,其核心其實非常明确:加速圈外用戶認知,甚至控制了新車上市到交付的全部傳播節奏。
而很多試圖蹭小米流量,或者暗暗學習雷軍營銷之道的車企們,似乎并沒有像小米一樣,試圖管理整個營銷節奏的預期。
最近,上汽旗下似乎陷入了硬蹭小米流量的怪圈,從凱迪拉克到智己,都還停留在 " 蹭到就是勝利 " 的初級階段。
當然,他們與小米汽車最大的差别是,他們沒有雷軍這樣一個流量巨星,這也意味着,哪怕是像素級研究和復制小米 SU7 的營銷手法,最後與其營銷效果也只是天差地别。
說到營銷翻車事件,智己已經不是第一次。去年,智己汽車 CEO 劉濤為了展示車内 "IM MAG 磁吸拓展塢 " 性能,上演了車上包餃子戲碼,這些雖然都是從營銷產品賣點出發,但是這些賣點被認為不太貼合用戶需求,顯得不夠高明。
我們能理解像智己這樣的 " 二代大廠 " 汽車公司打造好產品,和急于宣傳自己好產品的決心。但對于傳統汽車大廠來說,雖然無法擁有像雷軍之于小米一樣巨大的流量池,但是,打磨好產品,一步步地搶占用戶心智,守好本分,對于汽車營銷來說依然是永恒的話題。
希望智己此次再度翻車,能讓其回歸原點,而不要迷失在短期的流量效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