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這次不再皺眉頭了?保時捷中國總裁回應小米SU7“米時捷”的外号,歡迎閱讀。
最近有新聞報道稱,保時捷中國總裁首次回應了關于小米 SU7" 米時捷 " 的說法,他表示 " 對于小米 SU7 和保時捷的相似之處,我認為或許是好的設計總是心有靈犀。"
保時捷回應溫和
實則是對中國汽車行業的尊重認可
其實保時捷一直都是國内汽車設計模仿的主要對象。而許多車友應該都記得。2017 年上海車展上,保時捷 CEO 訪問眾泰展台時的表情,那種尴尬和無奈至今仍讓人記憶猶新,而那張照片更是成為行業經典。
然而,時隔七年,保時捷 CEO 的态度似乎溫和了許多。這種變化背後,反映出的是汽車行業格局的巨大轉變。
七年前,保時捷在燃油車領網域的優勢無可匹敵,即便放在今天能和保時捷掰掰手腕的車企也為數不多,所以保時捷一直以來都是國内不少車企的 " 教科書 "。
但在新能源汽車時代,中國車企在設計、制造、產業鏈等方面已經走在了全球前列。誠然小米 SU7 雖然在許多方面與保時捷 Taycan 存在差距,但僅有 3 年時間就能從 0 開始推出一款成熟的電動車,可以說離不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崛起。所以,保時捷 CEO 在回應中不得不留有餘地,這不僅是對小米的尊重,更是對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認可。
當然了,差距我們還是要正視。雖然雷軍在發布會上反復強調保時捷是對手、是 Dream car,但依然還是免不了出現被指責設計借鑑的聲音。
汽車工業設計一直都是汽車行業的軟實力,雖然好的設計可能會相似,但歷史往往只會記住 " 最好的那台車 ",中國汽車想要徹底赢過西方,借鑑的标籤一定需要被撕掉。
寫在最後
總之,中國汽車產業的未來,不僅在于產品的質量和性能,更在于創新能力和品牌影響力的提升。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實現從追随者到領導者的轉身。
一對一交流,加小志微信(xinqiche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