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豹黨的天塌了!俄軍拆解北約豹2A6坦克性能有重大發現,中國99A:我在忙活什麼?,歡迎閱讀。
本文作者丨大伊萬
俄烏衝突已經爆發 1139 天,昨天,俄羅斯國防部費多連科第 38 裝甲坦克技術科學研究院(НИИБТ),發表了一篇俄軍對 2024 年繳獲的一輛豹 2A6 型主戰坦克的全面研究測試報告。報告内容詳實,細節滿滿,當然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嚯,鬧了半天在裝備性能上虛标數據可不是美國佬的專利,一向以精工細作、邏輯嚴謹著稱的德佬照樣敢在自己的王牌坦克上性能虛标。
那麼,這篇由 НИИБТ 放出來的、堪稱北約一線第三代主戰坦克第一手測試資料的寶貴文章到底講了哪些内容呢?
豹 2A6 的來源
首先是這台繳獲的豹 2A6 主戰坦克的來源,從配圖來看,這台豹 2A6 應該就是 2024 年初在阿夫傑耶夫卡攻堅戰和後續的奧切連季涅、紅軍城遠接近地戰役中由中部軍區第 15 摩托化步兵旅繳獲的。
當時這台豹 2A6 坦克傳動系統抱死,俄軍出動了 2 台坦克搶救車,趁着夜黑風高之際把豹 2A6 一通生拉硬拽,中間還鬧出了牽引鋼纜斷裂的意外情況。坦克拖回來後所有參與搶回豹 2A6 坦克的俄軍士兵,一人發了一枚勇氣勳章。坦克随即被送往下烏拉爾機車廠和庫賓卡,甚至還在莫斯科的 " 愛國者公園 " 進行了展示,從中可見俄方對這台北約現役坦克的重視程度。
不過即使我們都知道這台豹 2,它從外觀來看就是使用了 L55 型長身管式火炮的豹 2A6 型,而不是使用了 L44 型 120 毫米坦克炮的豹 2A5 型,但不知道怎麼回事,俄方依然表示,這是一台豹 2A5 坦克,甚至全文都用了豹 2A5 的表述。
按理說俄方不至于這麼粗枝大葉,你研究了半天坦克連自己研究的到底是豹 2 的哪個改進型都不知道,所以要麼是俄軍确實研究的是豹 2A5,但是配圖配了豹 2A6(但大伊萬覺得可能性不太大,畢竟俄軍有豹 2A6 在手上的情況下沒必要掉回頭去研究豹 2A5)。
要麼就是這台豹 2A6 可能在型号銘牌上标注的依然是豹 2A5,畢竟豹 2A6 其實就是豹 2A5 更換了坦克炮和一些輔助設備的更新改進款,有可能坦克艙内的銘牌沒改,那銘牌上怎麼标,俄羅斯的坦克兵研究所就怎麼往報告裡寫。
豹 2A6 的虛标
文章的前半部分是一些常識性的東西,坦克的型号,制造廠家,坦克的基本結構布局,主輔武器(一門 120 毫米 RH-120 型坦克炮,兩挺 MG3 型 7.62 毫米通用機槍),主武器輔武器配備的彈藥數量(坦克炮備彈 42 發,同步機槍備彈 2000 發,高射機槍備彈 1750 發),彈藥在車體 / 炮塔内的位置(15 發坦克炮彈在炮塔後部左側彈藥架,其餘 27 發彈在駕駛員後方彈藥架),這下《戰争雷霆》大喜。
不過從這些細節來看,《戰争雷霆》對豹 2 還原還是比較準确的,這是一;豹 2A6 居然還沒有改掉豹 2A4 那個要命的駕駛員後方彈藥架設計,一旦被破甲射流從車體履帶部分貫穿,馬上變成載人航天豹,這是其二。不過這些都是基本的細節。
機器翻譯,大概看看
重頭戲在關于豹 2A6 的兩個主要的分系統,火控系統和動力系統上:
在火控系統的性能上,俄方測試指出,豹 2A6 使用的火控系統配備激光測距、光學瞄準、熱成像三個通道。
激光測距儀最大測距 9990 米,熱成像通道具備 4 倍和 12 倍放大模式,配備綠色單色顯示器,啟動熱成像的情況下則使用黑色 / 白色單色顯示以确保足夠大的顯示分辨率。
熱成像通道夜間最大觀瞄距離為 3000 米,但是,由于豹 2A6 使用的熱成像是致冷式熱成像,因此熱成像設備啟動後需要 15 分鍾時間由液氮冷卻,冷卻到零下 196 攝氏度之後才能确保系統正常工作。
這個性能說真的……确實沒啥好意外的,早期的致冷式熱成像都是這德行,美國制造的 FGM-148 标槍反坦克導彈也一樣,啟動火控模塊之後得先等它冷卻五分鍾才能開始使用。
而熱成像系統普遍使用綠色單色黑白顯示器、顯示蒼白的熱成像影像也是常規設計,4 倍和 12 倍瞄準鏡也沒啥意外的,熱成像通道觀瞄距離 3000 米基本也就是第三代主戰坦克早期型号的常規水準,唯一有點問題的是這個 15 分鍾冷卻時間确實有點長了。
如果是夜間待戰的情況下,非常耽誤正常使用,畢竟熱成像光電管壽命有限,又不可能保持熱機狀态一直開着,而平戰狀态轉換的時候,多一分鍾都有可能出一分鍾的意外,所以豹 2A6 中間也進行過熱成像設備更新。
目前能查證到的是 2019 年的時候德佬更新了超過 50 輛豹 2A6,将之前的 EMES-15 型火控系統更新成了亨索特 ATTICA 系列第三代長波紅外熱成像觀瞄系統。
理論上來說,如果使用了非致冷元件,或者系統有改進的情況下,火控系統的準備時間應當有所縮短,只不過烏克蘭軍隊拿到的肯定不是經過更新的改進型号就是了。
而在動力系統上,豹 2A6 就比較炸裂了。根據俄方報告,豹 2A6 使用的那套著名的動力組,也就是 MTU 公司研制的 MTU-MB873Ka501 型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雖然标稱其功率 1100 千瓦(約 1500 馬力),我們目前能找到的所有關于豹 2A6 的動力系統全部都标稱其動力為 1500 馬力,但是他喵的居然是有限制包線的。
那就是這玩意兒的使用環境溫度不能超過 35 度,一旦達到 35 度那麼就會自動啟用功率限制裝置,坦克的功率瞬間從 1500 馬力降低到 900 馬力。
這證明什麼問題,證明這台 MTU 公司研制的、據稱技術水平達到世界領先、體積足夠緊湊、功重比和能量密度都極其亮眼的動力系統大概率在散熱系統上有問題,到了 35 攝氏度以上他喵的會爆缸,所以不得不降功率運行,一下子砍掉五分之二的功率,直接導致豹 2A6 的噸功重比從标準的 25 馬力變成了 15 馬力。
這意味着什麼呢,基本上不如俄軍的 T-72B 型主戰坦克,甚至連我們國家制造的第二代主戰坦克都不如。說句難聽點的話,豹 2A6 坦克在冬天是只豹子,到了夏天那就不是豹子,變成貓了。
當然了,從德佬的角度來說,這麼設計也沒毛病。整個東歐和中歐地區夏季氣候溫和,夏天的平均溫度也就 20 多度,一年能有幾天突破 30 度就不錯了,35 度以上那就算是極端天氣了,但是特喵的其它國家和地區不行呐。
以我們國家來講,比較典型的中東部省份江蘇省南京市平均一年有 20 多天溫度在 35 度以上,2022 年極端天氣條件下有超過 41 天最高溫度達到了 35 度;如果再往南方到亞熱帶季風氣候乃至熱帶季風氣候,那更完蛋了,比如遇到中南半島和印度那種溼熱的天氣,豹 2 坦克估計一年時間有半年能從豹子變成貓,基本沒法用了。
如何評價豹 2 虛标
所以,也難怪俄坦克兵研究所在報告裡自信滿滿地提出,豹 2A6 的基本設計,對于俄羅斯來講沒什麼值得借鑑的部分。畢竟一個防護性能和 T-90M 旗鼓相當,存在明顯的防御弱點(駕駛員後面的彈藥架,還有孱弱的尾艙儲彈),熱成像性能還不如 T-90M 坦克(畢竟差了二三十年),而且還有發動機功率限制這個 BUG,被徹底扒了皮的豹 2A6 确實沒啥好值得借鑑的。
T-90M
但是俄羅斯人對于自己的 T-90M 也未免有些過于自信了,畢竟從動力系統上來講,T-90M 用的不還是 V92S2F 柴油機嘛,最大功率 832 千瓦大約為 1130 馬力,但傳動系統還是行星齒輪機械變速箱。而俄方自己測試報告裡寫的明明白白的豹 2A6 使用的是 RENK 公司生產的 HSWL-354/2 型綜合液力變速箱,一個機械變速箱,一個自動變速箱,俄軍還能分不出個好壞來嘛。
至于 T-90M 自己的熱成像系統,只能說馬馬虎虎差強人意,比豹 2A6 當然要好,但是能不能趕得上豹 2A6 的改進型和最新的豹 2A7 就不好說了。
所以俄羅斯坦克兵研究所的這份報告,某種意義上來說比烏克蘭的研究機構對 T-90M 的研究報告、把 T-90M 黑成 T-72 的簡單改進這種單純的宣傳報告要客觀詳實,但是問題是一樣的,有點黑北約、對自己的裝備過分自信的問題,果然一筆寫不出兩個毛字。
最後……既然豹 2A6 的這個 MTU873 發動機已經被證明,這個 1500 馬力的最大功率需要特定工況才能發揮作用,那咱們這麼多年來對這套緊湊型動力組的諸多溢美之詞也該祛魅了。果然很多裝備看似紙面指标出色,緊湊性做的非常好,它是要付出性能代價的,35 攝氏度以上沒法用就是它的代價。
至于我們……那我們搞的這個高大威猛的 ZTZ-99A,為了測試改進動力包花了老鼻子勁兒是個什麼東西,你德佬實現不了的性能指标,我們的高大威猛幫你實現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