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中國車企一季度财報:自主品牌成救星,歡迎閱讀。
自主力量對中國車企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撰文丨指紋
責編丨 MANGO
設計丨 PinZow
2023 年一季度,國内汽車行業迎來了嶄新的開始,越來越多車企公布了今年的 Q1 财報數據。但其中可謂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在一季度汽車市場銷量整體下行的情況下,多數車企的财報數據也呈現出下滑的趨勢,總體表現不及預期。
在目前公布 Q1 财報的 7 家上市中國車企當中,保持利潤增長的只有比亞迪、長安汽車、江淮汽車 3 家。而長城汽車淨利潤出現嚴重下滑,下滑幅度高達近 9 成。
" 利潤奶牛 " 奶不動了?
今年一季度,國内汽車產銷數據分别為 621 萬輛和 607.6 萬輛,同比分别下降 4.3% 和 6.7%。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今年 1-3 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 15167.4 億元,同比下降 21.4%。其中,汽車制造業利潤總額為 819.4 億元,同比下降 24.2%。
盡管疫情影響不再,芯片短缺、原材料漲價等負面因素也逐漸退散,但無論從產銷數據還是車企利潤,今年一季度的汽車市場都呈現出不及預期的表現。
事實上,從今年 1 月 1 日開始,國内汽車行業多數促銷政策重置,比如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徹底退場、傳統燃油車購置稅優惠政策等,都直接打擊了一季度汽車市場的消費熱情。盡管今年 3 月份以來,汽車市場掀起史上最強降價潮,但多數消費者對此仍保持觀望态度,整體銷量促進效果未能體現。
車企淨利潤大幅下滑的原因還不只這些。比如上汽集團、廣汽集團淨利潤大幅下跌,很大程度是因為合資品牌銷量大幅下滑有關。
眾所周知,合資品牌向來在中國汽車企業的利潤構成中占據重要的位置,無論在單車利潤率還是盈利能力都能稱得上是集團的 " 利潤奶牛 "。部分合資品牌在集團的淨利潤占比接近 90%,基本上全靠合資品牌養活一個集團。
而今年一季度,上汽集團和廣汽集團旗下合資品牌的銷量幾乎清一色下滑,下滑幅度最大高達 57.95%。其中受價格戰波及以外,智能車領網域的競争力缺失也是合資品牌目前最大的困窘。
同樣依靠合資品牌盈利的北京汽車則得益于北京奔馳一季度的銷量增長,實現 14.55 億元的淨利潤,僅有 7.15% 的下滑。
狂飙之下,暗藏隐患
當然,集團淨利潤下滑也不能全怪合資品牌不給力,比如長安汽車就是個例。今年一季度,長安汽車歸屬上市公司淨利潤 69.7 億元,同比增長 53.65%。盡管旗下合資品牌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但奈何自主品牌方面相當給力。
長安汽車财報顯示,2023 年一季度,長安系品牌汽車銷量和利潤均占集團總體高達 85%。對合資品牌依賴較小,加上自主品牌各車系的出色表現,在很大程度上拉動了企業淨利潤增長。
江淮汽車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為 116.8 億元,淨利潤為 1.89 億元,雖然整體規模不算高,但也實現了扭虧為盈。這主要得益于其乘用車一季度銷量同比增長 21.24%,達到 7.88 萬輛,轎車同比增長超 400%。
不過說到自食其力最成功的品牌,那當屬比亞迪。今年一季度,比亞迪營業收入 1201.73 億元,同比增長 79.83%,僅次于上汽集團。其中淨利潤為 41.3 億元,同比增長 410.89%,甚至已經超過了 2021 年全年淨利潤。
比亞迪的淨利潤走高與其單車利潤提升有直接關系,比亞迪一季度單車利潤達到 0.67 萬元,同比增長 170%。與此同時,一季度比亞迪的研發費用達到 62.38 億元,同比增加 164.24%,也是主流車企中最高的一個。
比亞迪的步伐可謂勢不可擋,4 月銷量突破 20 萬輛,同比增長 98.31%,拿下了 11.9% 的市場份額。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表示,比亞迪在今年年底将成為中國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年銷目标劍指 300 萬輛。
深蹲起跳,長城開始兌現承諾?
相比起狂飙的比亞迪,狂跌的長城也值得我們關注。
2023 年一季度,長城汽車銷量連續 3 個月負增長,集團淨利潤為 1.74 億元,同比下跌 89.34%。其中單車淨利潤降至 0.08 萬元,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為 -82 億元。
針對業績下滑的原因,長城汽車也給出了答案,主要是報告期仍處于產品結構調整期,基于 2023 年新產品上市節奏,加大新能源品牌建設及研發投入。
今年一季度,長城汽車研發費用為 15.34 億元,與去年同期的 13.24 億元有所上漲。而漲得更多的是銷售費用,達到 14.54 億元,同比去年增幅超 4 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4 月份,長城銷量實現 " 深蹲起跳 ",新車銷量 9.31 萬輛,同比暴漲 73.14%;新能源車型銷售也達到 1.49 萬輛,同比增長 284.06%;海外銷售則達到 2.18 萬輛,同比增長 182.09%,銷量占比達 23.43%。
無論是傳統燃油車、新能源車以及海外銷售業務,長城都實現了銷量大幅回彈。4 月,長城汽車迎來產品煥新潮,魏牌藍山、坦克 500 Hi4-T 陸續發力,而即将上市的枭龍系列,也被視為比亞迪宋的勁敵,重奪失去的江山。
值得一提的是," 產品結構調整 " 近年來在各大汽車企業的财報中很常見,比如上汽集團和長安汽車的财報中就有所提及,這也意味着企業将會在產品層面大刀闊斧,加快轉型步伐。
在一季度财報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自主力量崛起對企業的重要性。事實上,不僅是比亞迪和長安等,中國自主品牌近年來的突飛猛進我們都有目共睹。相信随着自主品牌在電動化智能化等領網域的深入探索,進一步擴大競争優勢,中國汽車市場将會迎來新的格局。
五一車市爆火,誰說價格戰不靈了?
寶馬 i5 即将殺到,豪華新能源還有戲嗎?
多家車企公布年度年報,得新能源車者得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