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健康經驗:喜歡騎行的人,先享受世界,歡迎閱讀。
上個世紀 90 年代銷聲匿迹的自行車,這兩年重回都市人群視線。運動、低碳環保成為新世紀自行車的重要屬性,不論共享單車、折疊自行車、山地車還是公路車,正逐漸成為城市人代步、運動與旅行生活的重要拍檔,以騎行 + 串聯運動戶外、旅行的復合式生活方式,成為當代城市人探索世界的新選擇。
一名民航飛行員,一名美式復古潮牌主理人,阿偉和 Sam 兩個分屬不同行業領網域的人,通過共同熱愛的騎行碰撞出志同道合的友誼,攜手開啟每年一次帶上自行車勇闖天涯的運動之旅。
2022 年,他們初次結伴騎行甘南,今年,在總結了去年旅行經驗的基礎上,他們将目光鎖定在英國,以騎行為基礎手段,将運動、戶外、旅行以及吃喝玩樂串聯起來。如果說城市騎行是一種享受,每到一個新地方,都會将你對外界的認識和好奇度拉滿,旅行就是拓展了生命的維度,每走過一個地方,面對新的未知都會產生回憶,人生就在這樣的步履不停中累積了厚度和寬度。
阿偉同很多 80 後一樣,在六七歲時擁有了自己第一輛自行車,平時,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騎上車周遊 " 世果 ",從沈陽騎到大連,再從大連騎到丹東,又從丹東騎到漠河 ...... 阿偉上學的時候曾經看過一個關于長途騎行的故事,其中一句話讓他深受觸動——" 車輪沿着前進的方向無限延伸 "。在後來的每一次騎行中,他腦中都會浮現出這句話,自由的心随着前行的路扶搖直上,這種感覺太美好了。
Sam 的運動經歷也可以追溯到學生時代,同很多 80 後的男生一樣,上學的時候喜歡追着球,馳騁在綠茵場上,工作後,每個周末都和同事一起去山裡騎行,2014 年就開始組織跨省長距離騎行。
在他們看來,自行車為人類提供了一種深度探索城市的可能性,步行可達的地方畢竟有限,機動車可以在一定速度上帶人走遍五湖四海,但由于速度過快,很容易忽略沿途的風景和細節,只有自行車恰到好處地将人與環境有機聯系在一起。
阿偉和 Sam 的自行車生涯都經歷了從追求速度的山地車到技術酷炫的公路車再回歸城市折疊自行車。
公路車、山地車自然是匹配山野戶外和強運動屬性的,不管是打卡還是曬社交台,這兩類騎行運動對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要求相對比較高,而折疊自行車,本身是給城市通勤設計的,騎這類車的主要玩法就是在城市走街串巷,探店打卡,是一種慢生活與輕運動的組合。
Sam 說這和手機不離手的邏輯比較像。手機風靡的主要廳因是方便,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有極豐富的使用場景,小體量解決大問題。對城市人群來說,折疊自行車也有同樣的特點。
就北京來說,城市體量大和交通的擁堵催生了混合使用交通工具出行的新選擇。折疊自行車展開能騎,折疊起來又可以帶上公交車和地鐵,還能輕松塞到自家汽車的備份廂中。簡單來說就是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決定了你需要怎樣的交通工具。
城市騎行有很多種玩法,現代人被效率壓得喘不過氣來,恨不得同時完成 3 ~ 5 件事,才覺得時間沒有浪費,這種狀态下很難有時間安靜下來聽聽自己内心的真實訴求,而在熟悉的街區騎行,人很容易進入心流狀态。一邊騎車兜風,一邊聽着自己喜歡的歌曲或者播客,享受一天中難得的獨處和靜谧,那種感覺非常美妙。
同樣是同時完成 3~5 件事,既沒有負擔,又非常高效。當天地之間唯有騎行和沉浸式思考時,人既回歸了原始,又淨化了心靈。
騎到自己不熟悉的地方,摘下耳機,全神貫注于周圍的環境,又是另一種獨特的休驗。放緩速度,看看街邊的店鋪,觀察一下路上的行人,生活中的煙火氣撲面而來,感覺自己和整座城市都鮮活起來,遇到有趣的店鋪或者歷史遺迹,就停下車去瞧瞧,人生的驚喜随處可見,這些不斷積累起來的體驗和驚喜就堆疊出具有厚重感的生命。
長途旅行,不僅要靠雙腿和自行車,還更借助很多其他的交通工具——飛機、火車、輪船、汽車、遊艇,只有能夠最方便接駁其他交通工具的自行車才能夠成為旅行的堅實伴侶當。當然在旅途中,折疊自行車的變速功能不及山地自行車,負重爬坡可以說是一件艱苦卓絕的事情,但騎過來之後,内心生發出來的快樂與榮耀也是成倍的。
小身量完成大任務,能給人很強的心理激勵,這也是一件挺酷的事。這次旅行是城市和山野的綜合行程,每進入一座城市,卸下行囊,折疊車就回歸了它城市探索型車款的本質,輕松騎行,走到哪兒随手一停或者折疊起來帶入店鋪,非常便捷。
英國的城市環境和大部分自然環境都非常便于騎行,城市道路平坦開闊,英格蘭地區的山地地勢也相對平坦,沒有太多上下坡,但蘇格處于高地,路況就相對比較復雜,此外,愛丁堡由于城市主道路都是石板路,也不太利幹騎行。
整體來說,英國是個騎行氛圍非常好的國家,城市中随處可見騎行的人群,英國城市的交通系統也賦予了騎行優先權,主要體現在:第一,城市中有專門的騎行道路;第二,在沒有騎行專用道的地方,如果前方有騎行者,後面和對面的機動車都必須讓騎行者先通過,這在當地被稱為最高優先權。
即使在鄉間小路上,人們也會堅持這種原則,汽車會安靜地跟随在騎行者後面排成長隊,緩慢行駛,沒有一輛車會不耐煩,沒有一個司機會按喇叭,直到确保前方的道路足夠開闊,且沒有迎面駛來的其他車輛時,汽車才會繞行騎行者。可以說在英國騎行的全程都被這種安全感和溫暖感包裹着。
準備旅行裝備是一門學問,東西帶多了太重,帶少了不夠用,兩者都會拖累行程。露營工具是必備的,但必須選擇輕量化產品,實用又不占太多分量,包括生火做飯工具。熱食和熱水是所有戶外運動和旅行的必備品,對補充能量和保持體溫有非常大的作用。這次出行他們選擇攜帶酒精爐,因為英國随處可見的 Boots 可以方便買到酒精,每次不用買很多,夠一段行程使用就行,到下一座城市再補給。
玩戶外的一個大前提就是要心細,不能想着偷懶,一個沒想到,就可能讓自己在行程中遭罪。比如,在前期準備時,沒有考慮到英國在 9-10 月主要刮西風,而行程是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安排的,導致旅行全程都頂着西風騎車,至少增加了 20% 的負重。
當然,就算做了再周密詳細的行前準備,也會發生百密一疏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利用豐富的野外運動和生活經驗再結合突發事件去随機應變了。因此,以騎行手段進行長距離旅行前,一定要保證自己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運動機能以及野外生存的技能,切忌跟風。
這次英國之行,每到一地,他們都結合當地的特色選擇了不同的運動玩法,并稱之為復合型運動旅行。露營、槳板、路亞、徒步、皮劃艇、城市探店、觀光遊,确确實實踐行了這次旅行的初衷——以騎行串聯生活,他們也自稱為 " 騎行 +"。
此外,英國和中國不同的地方在于,城市或者說區、市、郡之間沒有太多像國内的省際高速公路,因此汽車就不是遠距離行程的首選交通工具,火車反而是最便捷的。
英國的火車票不卡固定的使用時間,買一張票,在一天内都可以使用,火車上還有專門的車廂用于安置自行車,可以說自行車友好貫穿于英國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次阿偉和 Sam 就選擇了 LNER 的火車來串聯長途跨區網域的旅行。
編輯 | 姜萍
文字 | 梅楊
攝影 | 王楠
新媒體設計 | 王愈哲
圖片 | 受訪者及品牌供圖
原文刊載于《時尚健康》11&12 月刊
此處有删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