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陽光保險“凌晨開會”,背後是營收退潮的焦慮?,歡迎閱讀。
近期 # 陽光保險董事長拉員工開會到凌晨 # 話題登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
陽光保險近日内部發通知稱,張維功董事長與人力、科技板塊員工代表座談。參加座談會的員工圍繞公司人力資源科學管理體系、機器人建設等方面内容談問題講幹貨、提建議。董事長就參會人員提出的問題與想法,與大家互動交流、分享自己的觀點與意見。直至凌晨 2 點半座談會才結束。更讓外界詫異的是,這次會議竟然是為了更為高效和科學管理。也就是說,為了提升公司效率,公司開會開到凌晨 2 點半。
陽光保險集團董事長、創始人張維功曾公開表示:" 陽光人的‘敬業’在業内是很出名的。我們在剛剛組建時,大家都開玩笑說陽光有個‘夜總會’,意思就是‘夜裡總開會’。
" 夜總會 " 确實給陽光保險帶來不錯的業績,最新發布的 2024 年财報顯示,2024 年陽光保險營收 902.7 億元,同比增長 15.40%;歸母淨利潤 54.49 億元,同比增長 45.77%。
不俗的業績表現,讓陽光保險在資本市場也頗受青睐。進入 2025 年以來股價由 2.75 港元漲至 4 月 27 日收盤的 3.50 港元,漲幅達 27.2%。一舉扭轉 2024 年全年股價下跌 35% 的局面,作為一家國内知名民營保險服務集團,陽光保險自 2022 年 12 月 9 日上市後,股價就一路走低,長期在低位徘徊,相較上市發行價 5.83 港元,下跌 40%,市值蒸發超 200 億港元。但進入 2025 年其股價明顯回暖。截至 4 月 27 日收盤,陽光保險最新市值為 402.6 億港元。
同期中國人壽市值為 1.032 萬億元,中國平安市值 9437 億元,中國人保市值 3184 億元,中國太保市值 2965 億元 ……在 2024 年《财富》中國 500 強榜單中,陽光保險位列第 313 位,較上年提升明顯,整體實力和頭部險企差距較大。
開會到凌晨效率究竟提升了嗎?
陽光保險董事長張維功與人力、科技板塊員工代表座談的座談會是在 4 月 9 日,但直到 4 月 21 日陽光保險才發出内部文章,文章稱:" 這場持續到凌晨的座談會并不是一次簡單的座談,而是陽光保險向更為高效和科學管理邁出的重要一步。"
随後該事件被衝上熱搜,網友熱評陽光保險凌晨 2 點半召開的關于高效的會議,大量出現的是質疑聲。有網友稱:" 董事長開完會可以回去睡到下午,牛馬們第二天 8 點還要打卡 "、" 開會到凌晨,看起來公司效率提升的不明顯啊 "、" 開會到凌晨,與高效和科學管理,确定這不是反諷?"
2005 年成立的陽光保險一直以 " 敬業 " 聞名業内。但前期其營收規模較小,也未對外披露具體業績。2014 年至 2022 年是陽光保險的快速增長期,2014 年陽光保險營收 391.8 億元,奠定了規模化發展的基礎。2015 年營收達 639 億元,同比增長 63.2%。2019 年陽光保險營收 1008 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大關,也為 2022 年的上市夯實了基礎。
2022 年 12 月 9 日 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機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碼:6963.HK),成為繼中國平安之後時隔 18 年首家登陸港股的民營傳統保險公司。上市發行價 5.83 港元,全球發售 11.5 億股,募資淨額約 64.2 億港元,市值達 670 億港元,填補了港股 18 年來無新增民營傳統險企的空白。
此前陽光保險董事長張維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 陽光的敬業在業内是很出名的,工作時間很長,敬業的精神本身就凝聚着力量,骨幹的敬業形成整體的敬業,形成凝聚的力量,凝聚的力量一定呈現出向上的态勢。"
保險行業本身具有高壓力、強考核的特點,敬業的主要表現或是加班,也是行業默認的潛規則,險企為保持市場競争力基本都默認加班文化,尤其是民營險企。只是讓網友诟病的是,加班還能和高效挂鉤。
上市後營收驟降
2022 年陽光保險的總營收 1285.78 億元,創歷史新高。但 2023 年陽光保險就遭遇了業績變臉,營收驟降至 782.24 億元,下滑幅度高達 39.16%,創下成立以來的年度最大跌幅。2024 年陽光保險營收 902.7 億元,同比增長 15.4%,但依然未能回歸千億俱樂部,而 2019 年陽光保險營收就突破了千億元,也就是說陽光保險的營收退回至 2017 年的水平。54.49 億元的淨利潤也同樣退至 2020 年的水平,2020 年陽光保險淨利潤 56.19 億元。
2024 年,陽光保險實現總保費收入 1283.8 億元,同比增長 8.0%;而财報顯示的總營收為 902.7 億元,看似矛盾,其實是兩者統計口徑不同。 保費收入與營收的會計處理邏輯 , 保費收入不完全等同當期營收 。 總保費收入 1283.8 億元 反映的是保單銷售總額,包含尚未提供服務的 " 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 部分。 保險服務收入 640.0 億元 ,為已實現的保費收入,即已提供保險服務的部分,計入當期營收。 未到期責任準備金 需遞延至後續會計期間确認,因此總保費收入中僅部分轉化為當期營收。
房地產關聯業務或是拖累陽光保險業績的一大原因,陽光保險關聯公司陽光股份 2024 年房地產銷售收入 7311.78 萬元,同比 下降 51.39%,直接導致其總營收同比減少 17.21%。 同時受地產低迷影響,陽光保險旗下 物業租賃業務疲軟 ,陽光股份物業租賃收入 2.27 億元,同比下降 2.88%,租賃市場競争力減弱,退租及提前解約現象增多。
在此期間陽光保險因财險業務違規被罰,合規風險加劇成本壓力 ,疊加賠付率上升,侵蝕利潤空間,導致業務規模擴張面臨壓力。外加 6.95 億股權被凍結等負面輿情曝出,致使陽光保險的退保率攀升,2024 年第三季度綜合退保率攀升至 2.27%,部分產品退保率超過 10%。
近期曝出的深夜開會和強化考勤等管理動作,或印證陽光保險内部戰略執行的焦慮,可能影響業務連續性。2025 年 3 月,69 歲的趙宗仁和 62 歲的王永文兩位董事辭職,兩位資深老将離任原因不得而知。
壽險業務利潤是财險的 13 倍
壽險業務和财險業務是保險公司的兩大抓手。陽光保險業務也涵蓋陽光人壽承保的人身保險產品以及陽光财險、陽光信保承保的财產保險產品等。但從近年兩大抓手的營收和利潤情況來看,陽光保險 " 瘸腿 " 明顯。
壽險業務是陽光保險的主要 " 大腿 ",主要構成為個險業務和銀保業務構成。其中銀保業務為 " 大腿 " 中的 " 大腿 ",2024 年銀保業務保費收入 500.3 億元,個險業務保費收入為 228.7 億元,銀保業務收入是個險業務的 2 倍有餘。全年陽光保險壽險業務的總保費收入達到 804.5 億元,同比增長 7.8%。
财險業務是陽光保險的另一大抓手,主要包含車險及非車險業務。2024 年陽光财險總保費收入為 478.2 億元,同比增長 8.1%。其中,車險業務的保費收入為 267.1 億元,同比增長 2.2%;非車險業務的保費收入為 211.1 億元,同比增長 16.7%。整體依然是呈增長趨勢。
陽光保險兩大抓手的盈利能力卻大相徑庭,财報顯示 2024 年陽光保險壽險業務淨利潤 57.1 億元,同比增長 78.2%。陽光保險壽險業務利潤大幅增長,主要源于其投資收益大幅增加。2024 年陽光保險的壽險業務投資收益為 111.3 億元,同比增長了 125.4%。而财險業務淨利潤僅為 4.5 億元,同比大跌 52.2%。财險淨利潤僅為壽險淨利潤的 1/13。财險同期的投資收益僅為 9.5 億元,壽險投資業務的收益是财險投資收益的 12 倍。
受資本市場環境持續變動,投資收益不确定性等因素影響。不少券商機構下調陽光保險的業績預期。東吳證券的研報顯示,該機構将陽光保險 2025 年及 2026 年的盈利預測由 73 億元、79 億元下調至 60 億元、56 億元,下調幅度分别達 17.8% 和 29%。
陽光保險在管理上下的功夫,在人均產出上見到成效。2024 年陽光人壽的人均產出大幅提升,其中傳統隊伍人均產能 2.5 萬元,同比提升 21.9%;精英隊伍人均產能 6.4 萬元,同比增長 29.8%。
高效管理應建立在科學、人性化的制度上,而非犧牲員工休息權。若企業固守過時的 " 加班即敬業 " 思維,恐難留住人才,更可能加劇市場對其治理能力的質疑。未來,如何在業績增長與員工福祉間找到平衡,将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BT 财經 ",作者:無忌,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