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做好“一張床、一間房、一套房”,讓打工人實現“居者有其屋”,歡迎閱讀。
作 者丨李宇嘉(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
編 輯丨洪曉文
日前,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上,就房地產未來如何促轉型,住建部部長倪虹指出,一手抓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設,一手抓租賃型保障性住房供給,以 " 一張床、一間房、一套房 " 等多樣化、多元化方式,着力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和農民工等住房問題。
2023 年底,上海闵行區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長租公寓走進大眾視野,該項目為上海構建 " 一張床、一間房、一套房 " 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的組成部分。其中," 一張床 " 主要面向保安、保潔、快遞、環衛工人等城市一線勞動者;" 一間房 " 主要面向剛步入社會的新市民、青年人;而 " 一套房 " 則主要面向企事業部門管理人員、科創人才和家庭型客戶。
可見,解決新市民、青年人和農民工的住房問題,需要遵循 " 以需定供 " 的思路,要考慮不同職業、不同群體、不同收入階段等對住房需求的差異,有針對性地供給相應類型的住房產品。比如,對于建築工人來說,他們需要的 " 一張床 " 模式下,希望租金盡可能低(收入要更多寄回家裡)、距離建築工地要盡可能近(滿足倒班的需求),有免費的網絡服務、簡單的公共廚房,解決刷視頻和老鄉聚會以緩解工作壓力,這就是他們眼裡的 " 好房子 "。
若再探讨外賣員、房產中介、保潔保安等一線勞動者,其住房需求與建築工地工人又不一樣。剛步入社會的新市民、青年人,他們對 " 一間房 " 的需求,也因就業區位、職業特點、收入水平等,也有層次性、多樣性;針對企事業部門管理人員、科創人才和家庭型客戶的 " 一套房 ",也是如此。總之,摸清多樣化的需求,指導多元供應,這是新時期住房工作的新思路。
當前,房地產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供給端,全社會住房總量足夠大、各類型都不缺,甚至局部過剩;需求端,排浪式的買房需求結束了,進入個性化、結構化的多樣化階段。即便是租房需求,也不再是權宜之計、得過且過,各個群體都非常在意租住的體驗感好,都有獨特的配套裝務需求,希望職住平衡。由此,建出來的房子有人買、有人租,就須摸清需求。
而 " 一張床、一間房、一套房 ",恰好是多樣化住房需求的凝練和形象總結,也是當下多數新市民、青年人和農民工住房需求的基本更新路徑。在記者會上,住建部部長倪虹在闡述新發展模式時指出,理念上就是努力讓人民群眾住上好房子;機制上,首先是建立 " 人、房、地、錢 " 要素聯動新機制。" 好房子 " 之 " 好 " 是居住者的主觀評價,也就是其多樣化的住房需求是否得到滿足。滿足多樣化的需求,就是要實現 " 人、房、地、錢 " 要素聯動。
即 " 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錢 "," 以人定房 " 是要素聯動的基礎和關鍵,也就是摸清多樣化的需求維度,包括需求的群體、分布區位、需要什麼類型的房子,對公共配套、戶型格局、裝修風格等有什麼特殊的偏好等。這樣,供應出來的房子有需求,也就是好房子。
多樣化、多元化方式着力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和農民工等住房問題,乃是适應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和房地產供求關系變化,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重要渠道。已進入城市但未充分享受到城市公共服務的人群有 3 億,融入城市、扎根城市的需求很強烈," 一張床、一間房、一套房 " 的多樣化模式恰好能滿足他們的需求,這也意味着我國住房需求還有很大的潛力。
SFC
本期編輯 劉雪瑩 實習生 廖家怡
21 君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