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20城有機會!2025年城市更新支持政策出爐,中西部最高可獲12億補助,歡迎閱讀。
财聯社 4 月 8 日(記者 李潔)作為提升城市品質、改善居民生活環境的重要途徑,與城市更新相關舉措,傳來重磅利好消息。
4 月 8 日,财政部辦公廳、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 2025 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通知》。 通知明确,中央财政繼續支持部分城市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探索建立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機制,推動補齊城市基礎設施的短板弱項,加強消費型基礎設施建設,注重向提振消費方面發力,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由 " 有沒有 " 向 " 好不好 " 轉變,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關于補助标準,中央财政将按區網域對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城市給予定額補助。
其中,東部地區每個城市補助總額不超過 8 億元,中部地區每個城市補助總額不超過 10 億元,西部地區每個城市補助總額不超過 12 億元,直轄市每個城市補助總額不超過 12 億元。資金根據工作推進情況分年撥付到位。
" 自 2024 年以來,中央财政按區網域對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城市給予定額補助。2025 年再次補助,體現了财政對城市更新的重點保障。" 中指院研究總監吳建欽向記者表示。
事實上,自 2020 年首次寫入 " 十四五 " 規劃後,城市更新從地方探索上升為中央層面重要舉措。
" 由于地方資金短缺,加上專項債資金平衡的硬性要求,以及地方各部門協作存在障礙,導致這項工作進展低于預期。"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告訴記者,基于老百姓急難愁盼的緊迫性,以及管網管廊存在風險隐患,加上十四五以來進入到高質量發展新時期,這項工作迫切需要加快。
為打破這一困境,2024 年成為城市更新行動一個重要轉捩點。财政部、住建部聯合決定從 2024 年開始,中央财政采取創新方式方法,支持部分城市開展城市更新示範工作,即通過競争性選拔,确定部分基礎條件好、積極性高、特色突出的城市開展典型示範,扎實有序推進城市更新行動。中央财政對示範城市,給予定額補助。
分析人士指出,2025 年最新政策在 2024 年試點基礎上進一步更新,擴大示範城市範圍、細化資金使用方向,并首次将機制建設納入補助範圍,旨在破解地方資金短缺、審批效率低下等瓶頸問題。
吳建欽指出,2025 年政策補助标準延續區網域差異化,但更聚焦老城區,補助标準額度未發生變化,繼續體現了對中西部及超大特大城市的傾斜支持。從城市内部來看,2025 年要求新增項目具體實施範圍需集中在城市老城區。
同時,支持的重點領網域進一步拓寬。2025 年除繼續重點支持地下管網更新、污水管網 " 廠網一體 " 建設,還加強了消費型基礎設施建設,注重向提振消費方面發力。
示範城市評選範圍的擴大,也是 2025 年政策的一大亮點。2024 年城市更新示範工作剛剛起步,評選範圍相對較窄,首批僅 15 個示範城市,且優先覆蓋超大特大城市及長江經濟帶沿線,2025 年範圍擴展至 " 大城市及以上城市 ",評選不超過 20 個,新增黃河、珠江流網域重點城市。
" 與 2024 年相比,2025 年城市更新補助政策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央财政資金支持方向的拓展。2025 年中央财政資金支持城市更新的模範項目建設和機制建設 2 個方向,除模範項目,中央資金可用于項目儲備和生成機制、資金安排和籌措機制、用地保障和審批機制三類機制建立過程中的相關支出。" 吳建欽稱。
根據此次通知工作部署,各地力争通過 3 年探索,推動城市地下管網等基礎設施水平明顯提升,生活污水收集處理效能進一步提高,老舊片區宜居環境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和經驗。
" 這意味着,城市更新工作全面提速,重點是中央财政資金用在刀刃上,将急難愁盼的公共設施短板補上。" 李宇嘉認為,城市基礎設施全面補短板後,将帶動數萬億的市場投資和消費,比如完善老舊小區功能,通過改造提升居住品質,還可能為舊城區復興帶來消費和文旅機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