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國產充電樁企業,開始海外掘金,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節點 AUTO,作者 | 天玑
當電動汽車在全球發起一場新能源變革時,充電樁也悄無聲息地成為了一種 " 剛需 "。
在傳統汽車工業時代,石油是能夠讓汽車奔跑起來的血液。而在新能源汽車時代,電力則代替了石油,充當了這一角色。
與燃油車不同的是,新能源汽車因為依靠電力,其續航能力往往成為汽車消費者們關注的焦點,不少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也容易附帶有一種 " 裡程焦慮 "。在這種情況下,充電樁便猶如油車時代的加油站,成為不斷向新能源汽車輸送動力的必不可少的來源。
當國内新能源汽車走出國門開啟海外征程時,與之相關的產業鏈上下遊也邁出了出海的腳步,其中便包括新能源充電樁。
阿裡國際站跨境指數顯示,2022 年,新能源車充電樁的海外商機快速增長了 245%,并在此基礎上預期未來十年充電樁海外需求有望翻三倍,市場規模則有望達到 154 億歐元,約合 1132 億元人民币。
有金礦的地方必然有淘金者。面對充電樁在海外市場的商機,經歷着 " 内卷 " 的國内的充電樁企業們也紛紛出海掘金。但進軍海外市場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市場标準的不統一、渠道建設的艱難、以及海外國家相關政策的變化,都有可能成為充電樁企業出海的挑戰。
充電樁出海,正成為一場充滿想象與未知的大冒險,吸引着不少企業躍躍欲試。
海外新能源車充電難
每逢國慶、五一等長假,國内的高速公路上大概率會出現如下場景:十幾輛新能源汽車等待幾個充電樁,排隊四五個小時後,終于為 " 奄奄一息 " 的電車 " 續上了命 "
這番場景在國内或許更多時候發生在長假出遊的擁堵高峰時期,而在海外,新能源車主們面臨的可能是,方圓數公裡内都找不到一個充電樁。
加拿大廣播電台今年報道了如下一則新聞:一家位于多倫多 100 英裡遠的養羊場内因為裝有兩個充電樁而受到不少新能源車主光顧,為此場主還收到了一筆來自政府的旅遊補貼。大力發展新能源車,已經成為各國政府的共識。作為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車市場,歐盟計劃在 2035 年之前禁止銷售燃油車。而作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美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較低。
為改變這一現狀,拜登政府則籤署了一項行政命令,在 2030 年,計劃美國汽車市場中,有一半的銷量來自新能源汽車。雖然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仍然不及中國,但近年無論是歐洲還是美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都保持了較高的增長勢頭。2023 年 1-9 月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 223.4 萬輛,同比增長了 32%,滲透率達到 23%。2023 年 1-10 月美國新能源輕型車銷量則達到 110.8 萬輛,同比增長 53.6%,滲透率與歐洲相比略有不足,僅為 8.7%。
海外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快速增長,無疑帶動了車主們對充電樁的需求。海外機構 IEA 數據顯示,2016 年至 2022 年,美國的充電站數量由 4.5 萬台增長至 14.4 萬台,年均復合增速達到了 21.3%,歐洲的充電站數量從 7.7 萬台增長至 47.9 萬台,年均復合增速達到了 35.6%。然而,充電樁數量與新能源汽車數量不匹配的矛盾也日漸凸顯。IEA 數據顯示,2016 年至 2022 年,歐洲的新能源車和充電樁保有量比例(即車樁比)從 1.5 上升至 5.7,2022 年這一偏緊的車樁比有所緩解,降低至 4.2。
美國的新能源充電樁缺口更大,車樁比一路上揚,從 2016 年的 6.6 上升至 2012 年的 14.6。一位新能源汽車研究人士對節點 AUTO 表示:" 現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有兩種為新能源汽車增加電能的方式,一種是通過充電樁充電,還有一種是通過更換拆卸電池的方式換電。但換電模式因為不同車型電池包标準不統一,加上換電站運營成本較高,目前市場主流補充電能的模式還是充電樁。"
" 如果充電樁的數量無法滿足新能源車的充電需求,對不少想要購買新能源車又擔心續航問題的消費者來說,會是一個不小的阻礙。"該研究人士補充道。
國内充電樁為何加速出海
面對日益凸顯的車樁比矛盾,海外各國也紛紛出台相應政策,以推動充電樁設施在當地普及。2022 年,拜登政府便公布了一項計劃,預期将在五年内斥資約 50 億美元建造數千座新能源汽車充電站。英國則于 2022 年發布《電動汽車基礎設施戰略》。該戰略中稱,英國将投資至少 16 億英鎊建設國内的新能源汽車充電網絡,預期在 2030 年将擁有 30 萬個充電站。德國則是計劃到 2023 年建成 100 萬個充電樁。
為吸引投資建設充電樁,各國還推出一系列補貼政策。例如,美國商用充電站單個項目最高可獲得成本 30% 的稅收抵免;英國公司可享受充電基礎設施第一年支出成本的稅收優惠;德國、奧地利、比利時、西班牙、瑞典、意大利等均有相應的補貼政策。
"面對較大的市場空間與政策優惠,國内的充電樁企業很難不心動。加上這幾年國内充電樁市場在價格上有惡性競争,海外市場利潤較高,對國内的充電樁企業也有不小的吸引力。近兩年,已經有不少充電樁企業通過了歐洲和美國的充電标準認證。" 某充電樁業内人士對節點 AUTO 表示。
國内充電樁龍頭星星充電是較早布局海外市場的獨角獸企業。2018 年,星星充電便與歐洲充電巨頭 Hubjec 籤署戰略合作協定,計劃共同搭建完成 10 萬個充電網點的建設。随後,星星充電陸續與英國、法國、意大利的能源公司達成合作,以進入相應市場。2022 年 6 月,星星充電又與太陽能公司 Enpal 最新籤署框架協定,開始進入德國市場。
充電樁和儲能兩手抓的上市公司盛宏股份 2022 年則搭上了英國石油的(BP)的順風車。2022 年,盛弘股份與英國石油達成合作關系,成為首批進入英國石油中國供應商名單的充電樁廠家。
同樣擁有儲能業務的上市公司陽光電源也在充電樁出海業務上也有所動作。2022 年 6 月,陽光電源發布最新研發的歐标 30kW 集成式直流充電樁,并且與軟體解決服務商 Current 合作,進軍歐洲充電樁運營市場。
此前專注于做汽配市場的道通科技,近兩年也開始布局充電樁出海業務。2022 年,公司分别通過歐标、美标的交流樁與直流樁認證,之後又拿到北美、歐洲、亞洲等海外市場的訂單,并且實現量產。2022 年 9 月,道通科技進入美國内華達州電力公司充電樁供應商名錄。
實際上,國内充電樁市場發展由來已久,也曾經歷過草莽擴張的階段。2014 年,《關于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獎勵的通知》出台,将新能源汽車購置環節與充電設施補貼挂鉤。在此之前,國營資本是這一市場的主導力量。在這一政策刺激下,為了拿補貼,大量民營資本進入這一市場,瘋狂進行跑馬圈地。
在 2014 年,國内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增速為 324%,充電樁增速僅為 22%。短短一年時間後,前者的市場增速達到 343%,而充電樁的市場增速就飙升至 743%。彼時的充電樁市場供過于求,出現了大量的充電樁廢棄現象。無序的擴張,也讓整個市場陷入價格戰中。在最為野蠻的時候,有些充電樁企業甚至打出了 1 分錢充電、0 服務費等低價促銷戰略。
"從商業模式上來看,充電樁運營本身就是一個比較重資產的行業,前期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日常需要運營維護,加上營收來源比較單一,主要是充電服務費,其實回報周期比較長。。中上遊的充電樁制造商為降低成本在卷零配件。紅海市場中,很多充電樁企業壓力其實很大。" 上述充電樁業内人士對節點 AUTO 解釋道。
與國内市場不同的是,海外标準充電樁價格明顯更具吸引力。據不完全統計,海外充電樁的價格普遍是國内的 2-3 倍。加之海外各國對于進口充電樁有一套較為嚴格的認證标準。只有認證通過,方可進入該市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内卷的風險。
出海的蛋糕不容易吃
充電樁出海是塊大蛋糕,對于國内的企業而言,卻不是那麼容易吃上。國内充電樁企業出海的第一步關卡,便是電池認證。由于歐美等海外市場對于電池标準與國内不一致,電池認證這一關如果沒有過,後面的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進入歐洲市場,國内充電樁企業需要強制通過歐标 CE 認證,常常需要花費 1-2 個月時間與幾十萬元的認證費用。而進入美國市場,這些企業通常需要通過美标 UL 認證,需要花費 6 個月的時間與上百萬元的認證費用。面對海外不同地區的認證标準與政策,國内的充電樁企業必須因地制宜,重新研發產品以匹配不同的标準。對國内的充電樁企業來說,為了通過嚴格的标準認證,研發成本也會陡然上升。充電樁運營在國内是門苦差事,在海外也不例外。"海外充電樁在安裝、調試、維護等方面同樣需要考慮一些當地的習慣與需求。這就意味着除了研發和生產能力外,充電樁企業還需要有很強的運營能力。尤其是海外人工服務費用高昂,在當地的運營成本并不低。" 上述充電樁業内人士對節點 AUTO 解釋道。
出于這一成本因素考慮,當前國内充電樁出海大多集中在上遊,即出售充電樁整樁或相關零部件。即便如此,如何找到合适的渠道進入海外市場,也是一門值得探究的學問。展會是 to B 企業常用的營銷推廣渠道,國内充電樁企業通過參加各類國際展會,在海外市場頻頻 " 刷臉 "。在國内充電樁企業品牌優勢不明顯的背景下,不少企業積極參與國際設計類獎項,以此獲得海外客戶的青睐。
參與充電樁出海浪潮的,還有不少主業是其他新能源相關業務的企業,如宏盛股份、陽光電源、道通科技等。宏盛股份與陽光電源利用主業儲能業務積累的渠道資源,附帶進行充電樁銷售;道通科技則是在已有的汽車檢測業務渠道上拓展海外市場。此外,也有不少充電樁企業為減少标準認證、售後服務等麻煩,選擇放棄品牌路線,通過 OEM 代工的模式,進行產品輸出。例如炬華科技,此前便通過為汽車企業代工從而進入美國市場。
不過,中國充電樁企業積極出海也為一些國家帶來 " 危機感 "。美國與歐洲都在推進相應法案,通過強制本地生產、增加稅收等方式,阻礙國内充電樁企業大舉進入。"方法總比困難多。" 上述汽車研究人士認為,國内充電樁企業本身具備一定實力去争奪海外市場。" 國内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帶動了產業鏈相應上下遊的出口。海外國家無法像國内提供這樣相對成熟完善的供應鏈。更何況國產充電樁相較國外還有價格上的優勢。"
充電樁出海或許不會是一片坦途,但勇敢的人總是最先享受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