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樓市再迎政策利好,有效釋放剛需,歡迎閱讀。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遲雨
8 月 25 日午後,新華社報道,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優化個人住房貸款中住房套數認定标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推動落實購買首套房貸款 " 認房不用認貸 " 政策措施。
通知明确,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申請貸款購買商品住房時,家庭成員在當地名下無成套住房的,不論是否已利用貸款購買過住房,銀行業金融機構均按首套住房執行住房信貸政策。
此項政策作為政策工具,納入 " 一城一策 " 工具箱,供城市自主選用。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政策?資本市場的反應最敏感。《通知》發布當日,數據顯示,A 股房地產指數上漲 2.48%,110 只成分股中,92 只飄紅。
所謂 " 認房不認貸 ",是對過去樓市 " 既認房又認貸 " 政策的重大調整。
在 " 既認房又認貸 " 政策之下,一個曾經辦理過購房貸款記錄的購房者,如果再購房,即便此時其名下已無房或者貸款已經結清,也會被金融機構認定為有貸款記錄,從而需要付出更高的首付比例、房貸利率和稅費。
" 認房不認貸 ",其要害在于改變了首套房的認定标準。簡而言之,就是指不管購房者有沒有貸款記錄,只要購房者證明其名下無房,就可以按照首套房認定,享受相關優惠。
在三部門的《通知》中,還有一個亮點,即以家庭成員為部門認定首套房,意味着個人購房不再被家庭所 " 綁定 "。
顯然,對購房者來說,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購房門檻低了,過去沒有購買資格的現在有了資格,像很多限購地區那樣,以前挖空心思用假離婚等方式規避調控的現象,不會再有了。
其次就是購房成本降了。據相關機構測算,在一線城市,以後購房者認購二套房适用首套房首付比例,首付門檻有望降低一半。再加上同時享受的房貸利率等優惠,對消費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大筆真金白銀。
政策的調整,是消費者的重大利好,也是房企和整個市場的利好。
7 月份,重點 100 城新房成交面積環比下降近 30%,同比降幅超三成,8 月以來重點城市銷售未見改善,商品住宅周均成交規模較 7 月周均及上年同期進一步下降。
樓市的發展趨勢,從數據中盡顯無疑。
如何促進樓市平穩發展?研究顯示,上半年中國各地已有百餘地方優化房地產調控政策超 300 次。由于地產關系到一個很長的產業鏈,樓市過冷,勢必拖累整個市場和中國經濟。
另外,過去調控,是因為投機氛圍濃厚,但當下,進入樓市的還有多少投機者?
投機者已經離場,剩下有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人們持币觀望,這種格局必須改變。
調整政策,通過降低門檻和成本的方法,讓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充分釋放,提振交易活躍度,在樓市邏輯已經變化的前提下,是一個順理成章的動作。
三部門明确相關政策 " 供城市自主選用 ",等于将政策權限給到了城市。由于各地市場環境迥然不同,之後各地執行差異化政策是一個大概率現象。但在預測 " 認房不認貸 " 政策可以大幅帶動交易量上升的地區,相信政策會很快落地。因為市場可能已經等不起了。
随着利好政策不斷出台,樂觀預判,下半年樓市有望止跌。
(作者系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