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杭州六小龍席卷中國背後:深圳已賺得盆滿缽滿,歡迎閱讀。
文 | 灣流經濟評論
新年剛開工,幾乎所有大城市都陷入了極度焦慮——為什麼 DeepSeek 誕生在杭州,而不是這裡?
培養出 "AI 三傑 " 的廣東,更是成為口誅筆伐的對象,淹沒在全國人民的唾沫星子裡。
但在《灣流經濟評論》看來,這多少帶點 " 敢為天下先 " 的成見。實際上,廣東在誕生了華為、比亞迪、OPPO、vivo、騰訊等大企業經過烈火淬煉的戰略理念,恰恰是" 敢為天下後,在後中争先 "。
AI 產業方興未艾,之後的重難點是技術商業化。行業狀元多如牛毛,但商業模式好的鳳毛麟角。而後者,恰恰是深圳等大灣區企業的殺手锏。
況且,杭州有科技企業 " 六小龍 " ——宇樹、DeepSeek、遊戲科學、群核科技、BrainCo、雲深處科技,深圳也能拉出科技企業 " 七匹狼 " 來溜溜——影石、韶音、徕芬、速騰聚創、雲鲸智能、奧比中光、安克創新。
幾年前,中興、華為被制裁,深圳整座城市籠罩在陰霾裡。自上而下的集體沉默,改變了城市的氣質,同時也激發了企業上上下下的補鏈豪情。眼下,深圳的芯片國產替代潮滾滾而來,曾經低頭拓荒的孺子牛,現已豪氣衝天。
AI 大戰,好戲還在後頭!
既生杭何生吾
真是風水輪流轉。遙想當年,武漢因為留不住大批的優秀畢業生而委屈。如今,虹吸武漢大學生的廣東,又因為留不住 AI 人才而捶手頓足。"AI 三傑 " —— DeepSeek 創始人梁文鋒、kimi 創始人楊植麟、人工智能領網域頂尖科學家何恺明,可都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卻在異地大放光彩。
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吃瓜群眾還會補一刀:為什麼北京、杭州能出 Kimi 和 DeepSeek,廣東出不了一個?
甚至有人說,深圳錯過 DeepSeek,廣州痛失經濟第四城,廣深雙子星有了大隐憂。
從部分數據上看,這些擔憂也有道理:
首先是基礎研究。2024 年,北京基礎研究投入占比 16%,上海緊随其後為 11%,深圳只公布了 2021 年的數據 7.3%。
其次是大學數量。北京 92 所,上海 69 所,深圳只有 16 所。北京的清華、北大、中科院,上海的交大、復旦,杭州的浙大等,在人工智能及基礎研究領網域的實力也遠遠高于中大和華工。
上面兩個因素決定了當地人工智能產業的深度。
第三是人才數量,決定了 AI 產業能走多遠。北上深杭 4 地 AI 人才數量占比分别為 24%、9.78%、6.18% 和 16.53%。也就是說,杭州一個城市的 AI 人才數量,相當于上海和深圳兩地的總和。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數據是,2022 年深圳 42.85 萬研發人員中,華為和騰訊就占了 45% 左右。都說大廠卷,都往大廠跑。人才都去大廠打螺絲,硬生生錯過一個個 DeepSeek 的誕生。
如此這般," 深圳終将淪為平庸城市 " 的言論才大有市場。
擊破 " 卡脖子 "
但實際上,一個地方能否誕生 DeepSeek,硬性條件實在太多了,遠不是上面幾條所能概括的。況且,誕生 DeepSeek= 當地 AI 產業發達,多少有些想當然。
南 · 方 + 的數據,現存在業、存續狀态的人工智能相關企業,北京數量最多,近 32 萬家,占全國 20% 以上;深圳 22.6 萬家,排名全國第 2,占比 14% 以上;廣州 21.2 萬家,排名第 3,占比 13.5%;上海 20.9 萬家,排名第 4,占比 13.4%;杭州 11.6 萬家,排名第 5,占比 7.4%。
從區網域分布來看,廣東省擁有 AI 相關企業超過 60.6 萬家,位列全國第 1。
數據來源:天眼查
此外,2023 年深圳市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為 387 億元,占全國的 1/5;AI 發明專利申請量達 6080 件,在全國各大城市中排名第 2。
有人還拿杭州科技 " 六小龍 " 說事。要我說,杭州有宇樹、DeepSeek、遊戲科學、群核科技、BrainCo、雲深處科技,深圳也有科技 " 七匹狼 ":
影石、韶音、徕芬、速騰聚創、雲鲸智能、奧比中光、安克創新。
而且實際上:
早在宇樹機器人在春晚扭秧歌前,深圳現存機器人相關企業就有 5 萬多家,穩居全國第 1。同時,全國近一半工業機器人是 " 廣東造 ";
當人們還在讨論 DeepSeek 囤積了多少張英偉達芯片時,華為專為 AI 訓練和推理設計的高性能芯片——華為昇騰 910 系列,已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替英偉達;
打造《黑神話:悟空》的,是遊戲科學後來成立的杭州工作室。這家公司總部就在深圳,且深圳團隊為杭州工作室遊戲開發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
那麼,聲名顯赫的深圳為何如此低調?
老馬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就提到,研究歷史,要把它放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前兩年的時代背景恰恰就是中美芯片戰。美國制裁華為,華為手機業務差點陷入絕境,其上下遊產業鏈也深受影響,產能、利潤一落千丈。
華為不穩,深圳不可能穩。
因此,深圳這些年做的主要事情,是在韬光養晦中瘋狂補鏈。資源向大企業傾斜,圍繞華為、比亞迪、大疆等大鏈主企業做完整的核心軟硬體配套。唯有此,才不會繼續被别人卡脖子。前年 HUAWEI Mate 60 榮耀回歸,就是這種補鏈的結果。
當達摩克利斯之劍還懸在半空,深圳上上下下的企業都選擇沉默。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城市的氣質,也為強鏈補鏈求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
憑着深圳效率,也許要不了多久,深圳造的頂尖芯片就能狂攬全球市場份額。
有些時候,沉默是 " 金 "。
敢為天下後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套用段永平的話:
這個世界可能有幾十幾百個甚至更多的行業和行業狀元,但商業模式好的鳳毛麟角……那些狀元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現的輝煌而已。
也就是說,AI 應用爆火可能僅僅是第一步,算是開了個好頭;技術商業化是最重要的一步,直接決定公司的生死。
而技術商業化,恰恰是深圳企業最能拿捏的。
段永平還有一個觀點——敢為天下後,也能很好地解釋技術商業化之路。主要有 3 層意思:
一、前期培育市場、教育消費者的過程極其緩慢,代價十分昂貴。多數企業折騰不起;
二、在市場相對成型、明确後,就可以做清晰的 SWOT 分析,并從需求出發尋找產品創新點;
三、一定要後中取勝。取勝的關鍵是打出差異化(客戶需要但别人未能滿足的東西)、綜合素質強、要做就做最好,等等。
近期比亞迪發布的 " 全民智駕 " 戰略,就是很好的說明:
前兩年,新能源車企為智能駕駛路線吵得不可開交,收獲了一大批流量。但龍頭比亞迪卻聲量很小。其實,比亞迪一邊穩扎穩打,一邊等待破局,在高端產品中對不同技術路線、不同供應商、不同硬體規格進行了充分摸索。這部抽成果,最終轉化為 " 天神之眼 " 體系中更高端的 A、B 方案。
智能駕駛,肯定要像安全帶一樣成為汽車的标配,即全民所有。基于這樣的需求,2023 年下半年,端到端技術成熟,對硬體需求減少,且不再剛性需要激光雷達和較高算力的芯片。比亞迪就利用全棧自研的獨特優勢,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就拿出來颠覆整個行業的 " 天神之眼 C"。目前," 天神之眼 C" 提供的 " 高速 NOA+ 智能泊車 " 智駕能力,已經非常成熟,更容易為普通消費者所用。
在深圳,比亞迪這樣的企業真的非常多。
很多人認為深圳的企業只知道 " 搞錢 ",所以沒時間去想創新。實際上,拿技術去搞錢才是最難的,拿技術搞到錢才是牛的。
當然,除了科技六小龍的杭州,确實有獨到之處:
首先是在經濟規律面前保持謙卑,真誠地相信市場的力量。杭州不問 " 姓實姓虛 ",不會 " 畫地為牢 " 說只要實體經濟,不要虛拟經濟。唯有此,才有創新的萌芽。
其次是用高端的氣質和文化吸引高端人才留下來。購房補貼、一次不用跑已是古早。讓人才有活力、有獲得感才是杭州的厲害之處。據說,全國各地的美女都往杭州跑。這未嘗不是一種 " 政通人和 " 的表現。
第三是營銷功夫着實了得。浙江的宣傳工作者妙筆生花,加之此前的南方系,如今的電商直播也虹吸了全國最頂級的營銷人才。因此,杭州科技六小龍做的每件事,都能在他們的筆下成為爆款。
這也正是濃眉大眼的廣東需要學習的地方。
天道好輪回!幾十年前,段永平就是在浙江大學畢業,來了廣東創業。所以廣東 AI 三傑跑到外地創業也說明不了其他問題,只能說明 1 點:
AI 產業的城市戰争,勝負遠沒有定局。
參考資料:
雨前產經觀察:深圳最大的隐憂,不在錯過 DeepSeek
砺石商業評論:段永平:該說的都說過了
虎嗅 APP:昨晚,比亞迪 " 炸 " 了整個中國汽車行業
冰川思享号:全國的大城市,都在為錯過 DeepSeek 徹夜難眠
元淦恭說:杭州怎麼又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