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時隔28個月,CPI再現負增長,這意味着什麼?,歡迎閱讀。
時隔 28 個月,CPI 再現負增長。
8 月 9 日,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 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 0.3%,環比上漲 0.2%;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 4.4%,環比下降 0.2%。
值得關注的是,CPI 同比下降 0.3%,為 2021 年 3 月以來首次負增長。市場再現關于通縮的擔憂。
圖源:國家統計局
" 總體看,CPI 同比回落是階段性的。"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在分析中表示,下階段,随着我國經濟恢復向好,市場需求穩步擴大,供求關系持續改善,加之上年同期高基數影響逐步消除,CPI 有望逐步回升。
CPI、PPI 雙雙負增長,是否意味着我們需要擔心通縮會出現?對于普通人來說又會有怎麼樣的影響?對此,時代周報記者采訪了多名經濟學家。
時代周報:7 月份 CPI 同比下降 0.3%。其中,食品價格下降 1.7%,非食品價格持平;消費品價格下降 1.3%,服務價格上漲 1.2%。環比來看,CPI 上漲 0.2%。你如何評價 7 月的 CPI 數據?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7 月 CPI 是略高于市場預期的。其中,7 月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 CPI 明顯回升,環比大漲 0.5%,創 2017 年 9 月以來的非春節時期最大環比漲幅;同比上漲 0.8%,較上月明顯加快 0.4 個百分點。從結構看,服務需求回暖,耐用消費品跌幅收窄是主要原因。
整體來看,7 月 CPI 呈現 " 環比強,同比弱 " 的特征。環比強,在于能源價格反彈及核心環比回暖,同比弱,主要是去年基數大漲所致。
從結構看," 食品弱、服務強 " 是主要特征。其中,食品弱于季節性,與厄爾尼諾現象的反常天氣表現、豬肉弱周期以及我國加大農產品進口量等供應增加因素有關,服務強則反映了暑期居民文化娛樂及旅遊的相關需求反彈。
CPI 略好于預期,特别是核心 CPI 反彈,其實反映了當前内需正在企穩回升。
時代周報:盡管核心 CPI 回升明顯,但從數值來看,當前 CPI 還是處于負區間。疊加近期促消費、鼓勵民營經濟等檔案頻發的背景,CPI 後續會呈現怎麼樣的走勢?
财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7 月 CPI 将是年内最低點,後續能源價格回升和豬價企穩,都将推動 CPI 同比增速回升。但 8 月和 9 月 CPI 同比負增長的概率仍然較大,主要是因為去年三季度食品價格基數較高,将對今年三季度 CPI 同比構成一定壓制。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7 月 CPI 同比下降 0.3%,盡管落入負區間,但整體物價形勢并不悲觀,後續 CPI 增速回升是大概率事件,本輪物價走勢底部已基本可以确認。核心通脹有望逐步回暖。
今年以來,我國核心通脹持續處在歷史低位,反映内需偏弱。但随着近期一系列逆周期 " 政策組合拳 " 的推出,包括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31 條、穩就業升至戰略高度、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活躍資本市場等,并逐步發揮 " 針對性、組合性、協同性 " 效果,我國内需回升或促進核心通脹逐步實現歷史均值回歸。
時代周報:截至 7 月份,PPI 同比已經連續 10 個月負增長,是否已經見底?何時能夠回升?
财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7 月份 PPI 同比中,翹尾因素較 6 月份提高 1.2 個百分點,是 PPI 見底回升的主要推動力量。
另外,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影響,7 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中的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較上月大幅提高 7.4 個百分點,進入擴張區間,也有利于 PPI 的提升。
圖源:國家統計局
年内 PPI 同比已于 6 月見底,此後将處于逐步回升過程,尤其是基建投資需求持續釋放,将對國内工業品價格形成支撐。不過,由于房地產投資負增長的拖累,今年全年 PPI 仍将錄得負增長。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當前的宏觀環境具備支持 PPI 持續上行的基礎。
一是鼓勵民營經濟、促消費、穩地產政策密集出台,有望帶動内需提振;二則是企業庫存去化速度開始放緩,下半年有望進入補庫階段。此外,貨币環境中長期内将保持寬松,海外進入加息尾聲,基數效應也逐漸減弱。
我們分别根據歷史經驗和油價拟合的方式來預測未來 PPI 走勢,結果均顯示 PPI 同比将于 2024 年下半年回正。
盡管 PPI 同比将逐步回升,但回升速度仍然偏慢,對企業營收和利潤、居民就業和收入、政府稅收和财力等造成拖累。因此有必要加大政策調控力度,從宏觀上采取更加積極的财政、貨币政策擴大總需求,從微觀上提振市場主體信心,從全局上防範風險,以加快 PPI 回升步伐。
時代周報:7 月我國 CPI、PPI 雙雙負增長,是否意味着我們需要擔心通縮會出現?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7 月 CPI 下降很可能是一種短暫現象,8 月食品價格下跌對整體物價的拖累效應有望緩和,加之服務價格漲幅有可能進一步擴大,8 月 CPI 同比有回歸正增長的勢頭。
事實上,在經濟總體上延續復蘇勢頭、M2 增速保持兩位數較快增長的背景下,接下來 CPI 進入通縮的風險很小。
申萬宏源高級宏觀分析師屠強:CPI 回落幾乎全部源于食品供給釋放的影響,而需求對應的分項如核心商品 CPI 和核心服務 CPI 強勁反彈。
今年以來我們持續提示,看 CPI 不能只看整體讀數,供給變化的影響太大,需求其實并不弱。8 月之後 CPI 将逐步回升,無需因整體 CPI 讀數偏低而過度解讀為 " 需求不足導致通縮 " 的風險。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我們可以看到,貨币寬松政策力度在不斷加大,其實貨币政策對通脹率的推動力有一定滞後性,如今顯然已經開始起效,7 月 CPI 環比上漲 0.2%。
我認為中國現在沒有通縮危機。當前美元加息大背景下,經濟活躍度下降,物價走穩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不是太嚴重,比如環比 1% 以内的 CPI 收縮,都不是大問題。甚至于,我們還要小心通脹反彈。
圖源:圖蟲創意
時代周報:一般來說,通貨緊縮可能會造成貨币價值增加、商品價格下降、債務負擔加重、居民收入下降等風險。目前物價指數負增長,普通人是否應該擔憂?對普通人的錢包會有什麼影響嗎?
德邦首席經濟學家蘆哲:真正的通貨緊縮是長期供過于求的結果,我國目前還不具備這一基礎。如果真出現通縮,伴随着總需求的下行或是總供給的過剩,經濟增長和投資回報率都會下降,普通老百姓應該在此之前盡量保證家庭資產負債表的健康。
長期通縮時,企業經營困難會傳導至家庭部門的就業與收入,這時,有較強的就業技能與競争力,家庭負債水平較低,才能較好應對宏觀環境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