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比亞迪的大手,伸向長城的禁脔?,歡迎閱讀。
出品丨虎嗅汽車組
作者丨周到
頭圖丨比亞迪
比亞迪想讓 " 中國汽車在一起 ",但長城顯然不是這麼想的。
在比亞迪召開主題為 " 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 " 的第 500 萬輛新能源汽車的下線發布會後,長城汽車 CTO 王遠力在微博激情開麥。他在轉發《汽車商業評論》雜志總編輯賈可的《什麼才是中國汽車在一起的正确姿勢》一文後,直接引用了文章原文:
" 如果只是口頭上強調在一起,那一定是嘴上蜜糖,内心砒霜,那還不如先打一架再在一起吧。"
在今年 4 月 11 日,長城汽車就比亞迪兩款車采用常壓油箱,涉嫌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标的問題向生态環境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進行了舉報。至此之後,兩家企業便針尖對麥芒地在輿論場上發生了直接衝突。
歸根結底,曾經的自主品牌老大——長城汽車,在新能源時代遭遇到了來自比亞迪的強勢打擊,其主銷車型哈弗系列在比亞迪宋和元系車型的打擊下節節敗退。而如果要找回場子,長城汽車顯然不會放棄一切方式。
不過在此過程中,比亞迪也沒閒着。就在本周,8 月 16 日的晚間,比亞迪集團旗下的首個 " 專業個性化品牌 " 方程豹舉行了發布儀式,其首款硬派越野 SUV" 豹 5" 也正式發布。在筆者看來,這款在預熱期号稱 " 電動大 G" 的越野車,其實劍指長城如今的當家越野車型——坦克 300 和 500。
畢竟,相比較售價百萬元的仰望," 個性品牌 " 方程豹在售價上,大概率與我們普通老百姓的關系才更加密切。
更省油的混動越野?
對于旗下的新品牌,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往往會親自站台,方程豹顯然也不例外。
在發布會當晚,王傳福對于方程豹的講述,從該品牌專屬混動平台 DMO 開始。其中的 DM,與如今已經在王朝和海洋車型上量產的 DM-i 和 DM-p 一樣,指的是 "Dual Motor",即 " 雙模 " 混動。而 O 則是指 off
road,也就是越野專屬。
在傳統燃油越野車上,為了提升車身扭轉剛度和通過性,車企會選擇對大梁進行專門強化。這不僅會增大車身重量,還會抬升整車的重心,導致車輛側翻風險的上升,以及操控性的下降。為此,DMO 車型在采用承載式車身的同時,搭配了 CTC 電池底盤技術,讓上下兩層布置的刀片電池成為車身結構增強件的一部分。這樣的做法不僅提升了越野場景下的電池安全性,還降低了車輛重心,提升了操控性。
據稱,采用了高強度鋼的 DMO 車型大車架,扭轉剛度相比較傳統豪華越野車提升了 38%,整車質量重心也更低,并實現了 50:50 的軸核比。
與此同時,DMO 車型還結合非承載式車身的特點,實現了上下車體的解耦。其中上車體聚焦豪華舒适安全,中間透過柔性襯套和懸置來隔振降噪,下車體聚焦智能極限越野,在實現越野性能的同時,兼顧舒适性。
當然,具體的體驗我們還需要等到試駕中才能一探究竟,但如果只看參數,DMO 平台确實足夠突出。
在動力方面,DMO 采用了縱置 EHS 電混系統與後置電驅總成,搭配了 1.5T 和 2.0T 兩種發動機。兩者配合之下,車輛可以實現超過 500kW 的系統綜合功率,并提供 32000N 的牽引力。同時在越野車剛需的四輪控制方面,DMO 車型擁有前後電子差速鎖和中央差速鎖組成的 " 電動三把鎖 ",可實現一鍵切換。
而在平台的懸架和底盤方面,DMO 搭載了前後雙叉臂獨立懸架,且兼容比亞迪獨有的雲辇 -P 智能液壓車身控制系統,在保證了城市行駛的平順性同時,讓車輛擁有了越野能力。
據介紹,DMO 車型可以實現沙漠 150 米的衝破高度,并具備泥沼脫困、崎岖山地攀爬、碎石坡翻越等極限通過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實現這些能力的同時,DMO 車型還具備相比較同級燃油越野車 35% 的節油,讓車輛在日常使用中對于消費者來說,不至于 " 肉疼 "。
放在豹 5 這款車上,比亞迪顯然就是要用 DMO 平台為其提供相比較既有燃油越野車更極致的性能,以及更低的油耗。當然在具體的車型上,產品力這事還得結合車輛的造型來慢慢說。
在外觀上,豹 5 在此前的媒體看車會上提供了黑色和 " 瓦特納冰原藍 " 兩種顏色。其中前者搭配了被動懸架、18 寸越野輪毂和百路馳 KO2 AT 胎,顯得 " 更像 " 越野車。而後者則搭配了雲辇 -P、R20 的輪毂配米其林輪胎,配合電動腳踏和全包覆式備胎罩,定位于城市 SUV。鑑于筆者在現場分配到了瓦特納冰原藍,我們主要圍繞後者展開。
整體來看,豹 5 方方正正的造型盡顯 " 直男本色 "。車身尺寸為 4890/1970/1920mm,軸距 2800mm,比坦克 300 大一圈。在車旁筆者感受到,整車外觀上的硬朗線條其實非常強,對越野場景的指向性非常明顯。尤其是前臉的方框燈帶,配合鍍鉻結構讓整輛車在兼顧科技感的同時,力量感爆棚。
而在前臉的細節方面,充斥着金屬切割感的 logo 配合兩側的鍍鉻條,又再一次渲染了力量感。
來到車身側面,筆者認為這才是方程豹造型方面最不走尋常路的地方。整個車身并沒有明确的腰線,而是用方程豹品牌的 " 方框 " 元素,來體現其 " 方程 " 的感覺。在車輛的 C 柱上,設計師采用了和車身同色的設計,并放置了品牌 logo。這點元素讓人不禁想起了選配了 " 小書包 " 的路虎衛士。
最後在車身尾部,設計師布置了兩個固定錨點。事實上,整車前後共布置了 4 個錨點,方便車輛在野外救援或被救。而在車身周遭以及車尾頂部的橫梁上,還放置了多個攝像頭,推測應該是用于智能駕駛的傳感器。
在性能層面,豹 5 可實現 4 秒級 0-100 公裡 / 小時的加速能力,滿油滿電的 CLTC 最大綜合續航達到 1215 公裡。同時在能源層面,這款車可實現 6kW 的對外放電功率,并可以實現 70kW 的直流快充和 20kW 的原地發電。
總之,作為比亞迪的 " 個性品牌 ",方程豹的首款車型——豹 5 的身上體現了比亞迪 " 用電動化黑科技,颠覆燃油車時代的造車思路 " 的野心。而結合豹 5 的硬派越野造型和性能,這顯然對即将到來的坦克 300 PHEV 版本產生了不小的衝擊。
關于方程豹——中國版的捷豹路虎?
關于豹 5 的銷售和上市,比亞迪方面沒有透露更多消息。目前可知的信息是,其首批零售渠道會和比亞迪的騰勢品牌一樣采用直營模式,或将提供官方改裝方案和服務,計劃年内覆蓋全國 60 個城市。在 8 月 25 日的成都車展上,這款車将與公眾見面。
盡管該品牌聲稱将同時提供越野和跑車兩類車型,但在發布會上方程豹放出的,包括豹 5、豹 3 和豹 8 三款車,全部都是硬派越野,只不過尺寸不同。
要知道,在國產越野車這個細分賽道,如今是長城旗下坦克品牌一統天下。其緊湊型 SUV 坦克 300 和中大型 SUV 坦克 500,如今是越野賽道的标杆車型,每月的合計銷量都超過 1 萬輛。但平心而論,這兩款車都不是像 JEEP 牧馬人那樣 " 純粹 " 的硬派越野車。在筆者看來,兩款車勝利的法門,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們在越野能力 " 及格 " 的基礎上,擁有了和硬派越野車一樣的硬漢造型,以及更大的舒适性。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價格合理。例如剛剛上市的 2024 款坦克 300,起售價才 19.98 萬元,不到牧馬人的一半。而尺寸對标普拉多的坦克 500,起售價也才 33 萬元。
從叙事邏輯和話術上看,比亞迪和方程豹顯然也有着類似的洞察。例如,該品牌在發布會上強調的一個重要方面,便是豹 5 的節油能力和舒适性。除此之外,盡管豹 5 在加速、牽引力等參數上吊打牧馬人(電動車跟燃油車比,這算欺負人了),但在硬派越野車最關注的循迹性、爬山能力(岩石山,而非坡道)上,并沒有過多涉足。
更重要的是,豹 5 比坦克 300 還大一圈的體型,放在真正的硬核越野場景内,其實并不是那麼合适。就像筆者日前在稻城亞丁試駕 JEEP 牧馬人時,經常在盤山路上遭遇非常狹窄的發卡彎。而這時只有像牧馬人那樣不大的車身,才能讓用戶在駕駛過程中 " 一把過彎 ",而無需多倒一把車。
在這種 " 山路十八彎 " 上,車身大了真的不是好事
但是,專業面向越野場景的牧馬人,去年在中國才賣了不到 8000 輛,比 2021 年還少了 1000 多輛。顯然,盡管許多中國人都有一顆向往越野的心,但大家并不舍得把自己的車開到野地裡去禍禍。實際上,鑑于我國大多數家庭僅有一輛車,這輛車很大程度上還得用于家人的日常通勤,底盤不能太過 " 硬派 "。
從這個角度來看,方程豹這麼一個 " 專業個性 " 的品牌,把第一款車定位為一輛外觀比性能更越野的混動 SUV,是一種理性的選擇。畢竟比亞迪集團的基因裡,一直刻着 " 成本控制 " 四個字。而如果要在中國市場上活得好且活得久,取得像樣的銷量絕對是第一要務。
從這個角度來看,既造越野車也造跑車的方程豹,為自己選擇的參照物也許是我們大家熟悉的捷豹路虎。畢竟,捷豹的跑車 F-Type 沒有那麼高不可攀;而路虎的衛士,最常見的地方恰恰是北京、上海這樣的大都市。
别人不知道,但這麼好的車,我是舍不得在野地裡開
寫在最後:
在混動越野車方面,長城的動作其實更早。在今年一季度,長城就發布了四驅性能向的混動平台 Hi-4。而在豹 5 發布之前,坦克 500 的 Hi-4 版本就已經上市交付了。
但顯然,這些動作都沒有方程豹的動靜大。
這其中的原因值得玩味,但從用戶的角度,可能不難解釋。
在新能源汽車擠占了輿論場中幾乎所有注意力的當下,用戶必然更加關注一個 " 新能源汽車品牌 " 的新動作。而在品牌形象和科技感方面,比亞迪相比較長城,顯然更熟悉社交媒體的新打法。
從這個角度來看,長城汽車真應該對于方程豹這個品牌,拉響最高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