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新茶飲集體出海謀增量,構建海外供應鏈成關鍵,歡迎閱讀。
藍鲸财經記者 張靜倫
回顧全年,茶飲出海一直話題不斷。
在國内跑馬圈地、打起價格戰的 " 新茶飲們 ",又把目光看向了海外市場。其實,新茶飲出海不是什麼新鮮事,但今年以來,新茶飲品牌不約而同加快了出海進度,多了幾分想要 " 不掉隊 " 的心态。
2 月,蜜雪冰城出海版圖從東南亞擴張到悉尼。3 月,喜茶宣布開放海外事業合夥人申請,瑞幸選擇新加坡作為出海第一站。8 月,喜茶在倫敦唐人街開設歐洲首店,庫迪咖啡将觸角伸向韓國。10 月,甜啦啦高調進軍印尼市場,茶百道首家海外門店落地韓國首爾。12 月,奈雪的茶首家泰國直營門店在曼谷開業。
在國内已經做得風生水起的新茶飲品牌,為何要冒着巨大風險去海外重新開始呢?出海不難,扎根卻不易,新茶飲出海能否一勞永逸?
國内茶飲市場邊際效應顯現
縱觀整個國内新茶飲市場,已步入 " 萬店時代 "。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截至 2023 年 8 月 31 日,蜜雪冰城的門店數超過 34000 家(含海外),第二名為古茗,在全國擁有 8343 家門店,之後依次是茶百道、書亦燒仙草、滬上阿姨、甜啦啦、益禾堂等,這些新茶飲品牌均擁有超過 5000 家線下門店。" 誰是下一個新茶飲萬店品牌 ",成為 2023 年的一個熱點話題。
毫無疑問,随着中國茶飲市場進入存量破局發展階段,全球化擴張有望打開新茶飲的增量空間。頭豹研究院消費行業分析師鄭紫炯告訴藍鲸财經記者,拓展市場邊界和尋找新增量已成為茶飲品牌發展的關鍵,而海外市場廣闊,因此各大品牌紛紛将目光投向海外,在國際舞台上尋求突破。
" 新茶飲出海到了一個水到渠成的節點。"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 随着新茶飲頭部企業綜合實力的不斷上升,出海是檢驗其供應鏈完整度建設的一個好契機。"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 " 卷出海 " 的新茶飲品牌,不少還在 " 卷上市 "。今年 8 月份,茶百道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除此之外,古茗、滬上阿姨、霸王茶姬等也都被曝出将要 IPO 的事宜。
" 新茶飲企業通常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來支持品牌推廣、產品研發、供應鏈建設等方面的發展。通過出海,企業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機構和投資者的關注,從而獲得更多的融資機會。"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表示,而上市可以為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渠道和品牌知名度,有助于企業進一步擴大規模和提高市場競争力。因此,新茶飲企業可能希望通過出海和上市來加速企業的發展和擴張。
從東南亞到歐美
新茶飲的出海史還得從 2018 年開始講起。
2018 年 11 月,喜茶在新加坡烏節路開出其首家海外門店;同年 12 月,奈雪的茶也在新加坡開出首店;2019 年霸王茶姬海外首店落地馬來西亞,後進入新加坡和泰國市場。今年國慶期間,主攻下沉市場的新茶飲品牌甜啦啦在印尼雅加達同時開出 6 家新店;10 月 31 日,茶百道韓國首店落地首爾;年底奈雪的茶對外透露,其首家泰國門店将于 12 月在曼谷開業。
鄭紫炯告訴藍鲸财經記者,茶飲的出海地集中在東南亞地區,這是由于東南亞全年炎熱,冷飲市場無明顯季節性波動。對于茶飲業來說,客單數是盈利與否的關鍵,東南亞全年炎熱的氣候可為茶飲品牌帶來較長的經營周期。此外,東南亞地區華人眾多,當地飲食文化也與中國居民飲食習慣相近,對茶飲接受度較高,品牌更容易實現落地。
除了作為茶飲出海的首站——東南亞市場。今年以來,包括喜茶在内的一批品牌,也開始邁出了第二步——歐美市場。今年 2 月蜜雪冰城悉尼首店落地;3 月,喜茶公布招募海外事業合夥人,夏季開出了倫敦首家門店……
新茶飲品牌進入歐美不僅需要付出較多營銷成本,還需挑戰歐美消費者的飲食習慣。畢竟在歐美大多數國家,喜歡喝咖啡的人群則遠勝于奶茶。此外,歐美的法律法規要求更為復雜,比如在美國,州與州之間的法律要求都大不相同,甚至招工難都會成為掣肘因素之一。這些對于出海的奶茶品牌來說,都是 " 任重而道遠 " 的挑戰。
與此同時,新茶飲品牌想要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開拓市場,還需面臨來自中國台灣的眾多茶飲品牌的競争。畢竟大陸新茶飲品牌即将在新市場走的路,中國台灣的茶飲品牌此前已經走過了一遍。快樂檸檬官網介紹顯示,2010 年進入菲律賓,2013 年進入首爾,2014 年進入紐約,2015 年進入倫敦。CoCo 都可則是在 2011 年出海美國,随後相繼布局了東南亞、南非、加拿大、澳洲等市場。"world coffee portal" 網站前不久的消息顯示,貢茶計劃到 2025 年在美國開設 500 家門店,并預計在未來 12 個月内在歐洲進一步擴張。資料顯示,貢茶 2006 年成立于中國台灣,2012 年登陸韓國市場,2020 年在倫敦開設了全球總部,目前在英國、比利時、法國和葡萄牙均設有門店,關于其門店數量未有統一說法,有傳言稱其海外門店已經超過 2000 家。
鄭紫炯建議,新茶飲企業可以從產品和營銷方面入手,產品層面實施本土化戰略,如推出茶咖等既符合歐洲消費者口味又保留中國文化特色的飲品;營銷層面利用當地流行的社交媒體平台與知名自媒體創作者展開合作,提升品牌曝光度。此外,還可以通過優化場景服務等措施,吸引更多當地消費者。
跨境出海,多樣化挑戰剛剛開始
對于新茶飲品牌來說,海外市場可以帶來更多的營收和利潤,也意味着更多元的挑戰。
首先就是供應鏈。新茶飲品牌大多選擇從國内采購那些方便運輸的原材料,再運送到國外,單運輸成本就已不菲。不方便保存的原材料在本地采購,比如鮮奶、水果這些不易存儲的原材料,采購成本同樣居高不下。例如蜜雪冰城,依靠自建生產基地在國内搭建起的供應鏈優勢,在海外市場尚無法跑通。蜜雪冰城悉尼店工作人員提到,澳大利亞暫時沒有蜜雪冰城的供應鏈工廠分布,所以相當一部分材料要從國内轉運,只有不宜轉運的牛奶等原料才從當地訂購,成本壓力較大。另根據蜜雪冰城招股書,截至 2022 年 3 月,越南累計有 249 家蜜雪冰城,其總營收為 929.04 萬元,淨虧損 32.2 萬元;在印尼,蜜雪冰城擁有 317 門店,其營業收入 2541.08 萬元,淨利潤僅為 223.55 萬元。
據甜啦啦介紹,新茶飲品牌出海,面臨的是供應鏈與原材料、消費群體、團隊搭建等一系列問題。新茶飲品牌在海外市場的供應鏈體系需要重新搭建,海外原材料和國内相比品質差别較大,目前部分核心原材料還是依賴國内,運輸成本較高。
朱丹蓬稱," 茶飲企業未來競争的核心在于供應鏈的完整度。產品可以復制,模式可以復制,價格可以模仿,門店也可以克隆,但是供應鏈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復制的。未來,只有頭部企業才有對供應鏈進行完整布局的能力,而整個供應鏈的完整度決定了企業未來的可持續性。"
在鄭紫炯看來,茶飲品牌的供應鏈建設需要與品牌出海戰略相适應,可以優先考慮在當地采購或依托當地供應鏈企業生產,同時也可以借助第三方數字化供應鏈平台,實現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融合與暢通,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
與此同時,新茶飲品牌們還要面臨海外本土品牌的競争。在中式茶飲品牌進入海外市場之初,還可謂是一片藍海,有着豐富營銷經驗的中國品牌可以對當地形成降維打擊。但如今,随着各路玩家的加入,海外茶飲市場也正變得越來越卷。例如印尼出現了兼營餐飲的珍珠奶茶品牌 Haus、被稱為 " 印尼瑞幸 " 的打包外帶咖啡品牌 Kopi Kenangan,以及主要在首都一線商場開店的高端茶飲品牌 Ban Ban 等。而在英國,經過 10 年的發展,本土奶茶品牌 Bubbleology 已經成為當地最大奶茶的連鎖品牌之一,擁有雄厚的客戶群體。
江瀚建議,新茶飲品牌應加強品牌建設和差異化競争,通過打造獨特的品牌形象和文化,提高品牌辨識度,吸引消費者關注。其次,企業需要注重產品創新,結合當地消費者的口味和需求,推出具有競争力的新產品。此外,企業應加強運營管理,提高產品品質和服務水平,提升消費者滿意度。最後,企業需要積極拓展市場份額,通過線上線下的營銷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朱丹蓬指出,喜茶、蜜雪冰城在國外市場已經形成了品牌化以及規模化,這對于其他新茶飲品牌而言是一個很好的指引,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典範,整體來看,随着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等崛起,中國品牌出海的好時機已經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