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開放式耳機是不是偽概念?體驗了4款產品我們有了答案,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雷科技 leitech
2023 年,開放式真無線耳機(OWS)「頻發」,前有韶音用開放式不入耳耳機 OpenFit 打頭陣,後有聲闊用 AeroFit Pro 為 2023 年收尾,甚至連索尼、華為這種手機品牌都開始在開放式真無線耳機領網域發力。當然了,「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開放式真無線市場離不開上遊企業的鼎力相助,比如 Actions 炬芯針對開放式真無線耳機推出的單芯片 SoC 解決方案,就在產品背後默默撐起了開放式真無線領網域的半壁江山。
關于開放式真無線耳機(OWS)的行業與技術發展情況,雷科技此前在《再見了 TWS,現在是 OWS 的時代》一文曾進行過專門的分析。不過今天我們的重點不是技術,而是產品。在前段時間關于華為 FreeClip 耳夾耳機的評測中,有讀者提到了開放式真無線耳機的音質、漏音和價格問題。小雷身邊也有朋友在體驗早期開放式真無線產品後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所以這次小雷也翻遍通訊錄,向各品牌借來了他們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家開放式真無線產品,用橫評的形式,為各位帶來一場開放式真無線之間的較量。
從 30 元到過千元,OWS 耳機價格差距大
首先是倍思開放式真無線 Eli Sport 1,正價 599 元。如果大家有留意過小雷前段時間 CES 2024 的相關報道,應該對這款占據了倍思展台 C 位的開放式真無線耳機有印象。作為倍思音頻轉型的其中一個重要節點,Eli Sport 1 為倍思在線上線下赢來了不少關注。
從配置上,Eli Sport 1 是此次參與橫評的四款產品中揚聲器尺寸并列第一的型号,具體尺寸為 16.2mm,相信可以為 Eli Sport 1 帶來不錯的低頻效果。此外,Eli Sport 1 也是此次參加橫評的四款耳機中唯二提供耳機挂繩的產品——在 Eli Sport 1 耳挂末端擰入反光挂繩,可以進一步提高 Eli Sport 1 在運動期間的防丢表現。
但較為可惜的是,Eli Sport 1 挂繩兩端采用的都是塑料旋轉卡扣,在特殊拉扯下可能會損壞耳機。
接下來是大家已經很熟悉的韶音 OpenFit 不入耳耳機,正價 1298 元。盡管小雷是韶音骨傳導耳機的多年老用戶,但因為自購的 Aeropex 一直沒壞,就也一直沒有體驗韶音首款開放式非骨傳導產品—— OpenFit 的契機。所以小雷也想借這次橫評的機會,重新認識韶音這個品牌。
盡管 OpenFit 不是骨傳導耳機,在產品形态上也和韶音過去的產品相差甚遠,但在產品細節上,我們依舊能感受到這是一款來自韶音的開放式真無線產品:OpenFit 大量采用了親膚矽膠軟包設計,韶音将這種材料稱為「雙層零度矽膠」,觸感光滑、細膩。耳挂采用了韶音标志性的超輕細钛合金内骨,佩戴穩定不壓耳廓。再加上打磨多年的 DirectPitch 定向聲場專利技術,OpenFit 做到了好聽且不漏音。
另外,OpenFit 的耳機也是四款耳機中唯一使用疊放設計的產品,充電盒體積小巧便攜。雖然說產品沒有外接挂繩設計,但如果大家有戶外運動需求的話,韶音的骨傳導產品線已經可以滿足大家的需求了。
第三款產品是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聲闊開放式真無線耳機 AeroFit Pro,產品正價 1199 元。AeroFit Pro 和倍思 Eli Sport 1 一樣采用了 16.2mm 超大動圈單元和可拆卸防丢繩設計,但在外觀上,AeroFit Pro 看起來依舊比 Eli Sport 1 大上一圈,看起來就像是挂在耳朵上但不塞好的加大碼平頭塞耳機。AeroFit Pro 同樣采用了钛合金耳挂,外包覆 TPU 親膚材質。
另外,AeroFit Pro 也是唯一采用了金屬卡扣和硬質防丢繩的耳機,防丢繩通過類似 Apple Lightning 結構的雙金屬突筍咬合,耐用性上更有保障。可惜的是 AeroFit Pro 的防丢繩不能像 Eli Sport 1 那樣收納在充電盒中。
如果說相對冷門的 AeroFit Pro 大家都有所耳聞,那接下來這款相信大家應該都沒聽過——點金石真無線耳機 AX 10 Pro Max,正價 108 元,但因為小雷是晚上睡不着在京東奪寶島上買的,所以實付只有 30 元。
「極致低價」的後果顯而易見—— AX 10 的快遞盒輕若無物,做工也一言難盡:合模線暫且不提,AX 10 上甚至還有飛膠的情況。耳機配對體驗極為糟糕:耳夾本體不标注左右,需要根據耳機 LED 閃爍「紅藍」還是「紅紅」來判斷主副耳機;背面觸控手勢指令復雜且觸控極為靈敏,我僅僅是把兩只耳機戴上,耳朵裡的音樂就已經「暫停播放」了 8 次。
但 AX 10 也不是全無亮點,至少它是四款耳機中唯一在耳機盒上搭載數字電量顯示的產品。
OWS 耳機是偽概念還是新品類?
在正式開始產品橫評之間,小雷還想先鄭重介紹一下開放式真無線這個產品品類。小雷前段時間向身邊朋友推薦開放式真無線時,聽到過一個很有趣的說法:
「所謂開放式耳機,不就是不把平頭塞認真戴好?」
從技術上來說,非骨傳導的開放式真無線确實就是這麼個情況——開放式耳機的工作原理基于動圈驅動單元,這是最常見的耳機驅動技術之一。但開放式耳機特有的開放設計允許聲音波從耳機的多個方向發散,減少了聲音的回聲和共振,使得音質更加自然和寬敞。且優秀的開放式耳機針對開放式的聲音特點,在源頭上對發聲單元進行了專項調整和優化,聲音表現絕非「虛空平頭塞」可以相提并論。
總之,開放式耳機以其自然、寬敞的音質和舒适的佩戴體驗,在音樂愛好者中備受歡迎,尤其适合在安靜環境中長時間聆聽音樂。與此同時,入耳式耳機憑借其出色的隔音效果和便攜性,在外出使用時更為舒适。骨傳導耳機則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解決方案,允許用戶在聽音樂或通話時仍能保持對周圍環境的感知。每種類型的耳機都有其獨特的優勢和适用場景,選擇最合适的耳機類型取決于用戶的具體需求和使用環境。
再說了,開放式真無線耳機不過是開放式耳機的其中一個分類,高端頭戴式耳機同樣可以使用開放式設計。比如小雷的拜亞 DT1990 Pro,就是采用全開放設計的頭戴式耳機。
音質體驗:十倍差價能帶來十倍領先嗎?
一般來說,開放式耳機因其結構允許空氣和聲音自由流動,能夠減少耳機内部的聲音反射和共振,從而提供更自然、更真實的聽音體驗。這種設計使得音樂聽起來更加寬敞、透明,尤其是在重現人聲和樂器的自然細節方面表現出色,聲音現場感也更強。
但另一方面,由于聲音可以自由進出,開放式耳機在低頻響應上往往不如封閉式耳機強勁和深沉,這是因為開放式設計難以建立有效的低頻聲音壓力。
因此,如何調整開放式耳機的發聲單元,讓耳機在開放式設計下也擁有一致的聲音表現,成為了開放式耳機品牌的工作重點。
從硬體上,倍思 Eli Sport 1 和聲闊 AeroFit Pro 的大尺寸單元表現确實不錯,更大的發聲單元即使在低頻區間這個開放式耳機的傳統弱勢中表現可圈可點。以《BOOM》為例,盡管鼓點衝擊不如入耳式和頭戴式耳機那麼強烈,整體空間感也不強,但整體表現依舊中間偏上。
中高頻人聲方面,聲闊 AeroFit Pro 的表現就不如韶音 OpenFit 和倍思 Eli Sport 1 那麼出色了。聲闊和倍思兩者都很好的運用了開放式耳機通透低共振的特點,将中高頻表現進一步提升,空氣感和靈敏度都非常不錯,就連凱瑟琳詹金斯版本的《花之二重唱》都演繹的幹淨通透,普通流行曲更是不在話下。
在我看來兩者唯一且共同的缺點應該是過于強調中高頻,以至于耳機聽起來确實就像流行平頭塞,需要用戶在 EQ 上稍稍調整。
至于點金石 AX 10,盡管我已經對耳機的聲音表現不做任何期待,但最終的音質依舊差到無法用一句簡單的「全損音質」來形容。如果說韶音和倍思的聲音就像低音削弱版寶華韋健、聲闊的聲音就像開着車窗聽貼牌雅馬哈,那點金石 AX 10 的聲音表現就像在沒有信号的地下隧道裡打開收音機聽廣播,同時隧道兩側還有工人在開挖管道。
如果你還是不能理解的話,小雷平時以「木耳」自居,喜歡用顯示器自帶揚聲器聽歌的朋友,也在試聽 AX 10 短短 50 秒後就決定「寧願不聽歌」。
順帶回答最開始的問題:10 倍的售價能帶來 10 倍的音質領先嗎?還真能。
音質環節排名:
倍思 Eli Sport 1 = 韶音 OpenFit > 聲闊 AeroFit Pro >>> 點金石 AX 10。
耳機不是揚聲器,漏音控制秀實力
除了音質外,開放式耳機另一個問題就是漏音了。以小雷以前在公司使用的拜亞 DT990 為例,在中等音量下甚至可以做到「整個部門跟我一起聽」,共享播放領先 iOS 好幾個大版本。
不過在這次橫評提到的開放式真無線產品中,大多數耳機的漏音控制都做的不錯。很顯然,當我說大多數耳機時,指的自然是「除 AX 10 以外的三款耳機」。不知道出于什麼原因,AX 10 的出聲口只有極窄一條細縫,這不僅讓耳機聲音有嚴重的截止、變形和失真,同時也讓耳機難以實現任何意義上的「定向傳聲」。
在 50% 音量下,坐在小雷身後、身邊的同事依舊可以清晰聽到耳機内類似「廣播」的聲音,僅因為音質太差而無法識别具體内容。沒戴上的時候,音量調到 100% 的 AX 10 甚至可以當作音質極差的桌面喇叭來使用。
不過仔細一想,說不定 AX 10 這是想用全損音質促使用戶調低整體音量,從而避免漏音?用心良苦了屬于是。
至于另外三款耳機的漏音控制其實都差不多,除了聲闊 AeroFit Pro 因體積過大,無法緊貼耳朵外而留下些許漏音外,另外兩款耳機都幾乎沒有漏音的情況,即使調大聲,也只能聽到類似「空氣波動」的聲音。想要聽清耳機内播放的内容,得先把耳朵靠近到「不禮貌」甚至是「你有病吧?」的距離,基本不用擔心漏音問題會影響同事。
漏音控制排名:
韶音 OpenFit = 倍思 Eli Sport 1 > 聲闊 AeroFit Pro >>> 點金石 AX 10。
佩戴舒适度體驗:将長板築上天
接下來我們來聊聊開放式真無線的另一個亮點:佩戴舒适度。因為開放式真無線不需要封堵耳道,不會對耳道帶來壓迫感,因此在舒适度上表現通常都不差,以至于不少品牌都把「久戴不累」當作耳機的主要賣點。
不過話又說回來,盡管開放式真無線不會對耳道帶來壓迫感和異物感,但因為耳機始終需要固定在耳朵上,開放式真無線依舊會對耳廓帶來一定的壓迫和異物感。
考慮到這項測試比音質更為主觀,小雷找來了同事一起體驗這四款耳機,具體方式為連續佩戴 6 小時來交流長時間佩戴後的感受。
體驗過後,小雷給出佩戴舒适度的排名由高至低順序依次是:韶音 OpenFit > 倍思 Eli Sport 1 > 聲闊 AeroFit Pro > 點金石 AX 10。韶音軟包親膚矽膠的設計顯著降低了對耳廓的壓迫感;倍思產品整體偏軟,但還沒韶音那麼極致;聲闊體積較大,戴久了稍微有些累;AX 10 耳夾太硬,夾着最不舒服。
小雷同事給出的排名則稍有差異,依次是倍思、韶音、聲闊和 AX 10,其中後兩款耳機的評分原因和小雷類似,但「韶音 OpenFit 耳挂後面比較長,在耳朵後面異物感比較明顯。」
佩戴舒适度排名:
韶音 OpenFit = 倍思 Eli Sport 1 > 聲闊 AeroFit Pro >> 點金石 AX 10
運動場景體驗:最牢固的讓人意外
考慮到四款耳機都提到了運動場景,小雷也為四款耳機臨時加入了一場「運動穩定性」測試。簡單來說就是讓同事分别戴着四款耳機跳繩,感受四款耳機的牢固程度。值得一提的是,此項測試中倍思和聲闊都使用了随附的運動防丢繩。可能有人覺得這樣不公平,但品牌設計這個防丢繩就是用來運動時防丢的,不用才不公平。
客觀上,四款耳機在跳繩測試中都沒有脫落,甚至連松動都沒有。但根據同事主觀反饋,四款耳機中佩戴最穩固的居然是點金石 AX 10,畢竟「這款耳機直接夾在耳朵上,還特别緊,根本沒有掉的可能。」
圖片來源:雷科技
另外,倍思和聲闊的防丢繩彼此之間也有些許差異。除了卡扣外,倍思的防丢繩整體偏軟,跳繩時會上下甩動。而聲闊的防丢繩偏硬,跳繩時幾乎不會甩動。
運動場景牢固排名:
點金石 AX 10 >> 聲闊 AeroFit Pro = 倍思 Eli Sport 1 = 韶音 OpenFit
開放式真無線耳機,2024 年必将大爆發
四款產品體驗下來,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現在的開放式真無線已經非常成熟,只要不是特别離譜的產品,都能帶來出色的體驗。當然了,考慮到點金石 AX 10 和其他三款產品的售價,我們本來也不應該将它與另外三款產品相提并論。毫不誇張地說,這款產品在這次橫評中最大的意義就是告訴我們,開放式真無線品類技術發展有多快,產品進步有多明顯。
如果看完後還不「死心」,還想用旗艦開放式真無線 1/10 的價格買一款「又不是不能用」的真無線,那我建議不如去一個大廠的 TWS 耳機,或者直接買一條原道挂在耳朵上,這樣做至少聲音更有保障。
從橫評結果來看,價格是點金石 AX 10 十倍的韶音 OpenFit,體驗确實要好上十倍不止。但話又說回來,韶音 OpenFit、聲闊 AeroFit Pro 的售價也幾乎是倍思 Eli Sport 1 的兩倍了,他們的表現有 Eli Sport 1 兩倍那麼好嗎?
我覺得沒有。
不可否認的是,韶音 OpenFit 在做工、佩戴舒适度和漏音控制上确實比倍思 Eli Spoer 1 更勝一籌,聲闊 AeroFit Pro 在佩戴牢固程度上也比倍思要出色。但在最根本的音質上,三者表現其實非常類似,更多的還是聲音取向上的差異。
這也帶出了此次開放式真無線橫評的第二個結論:開放式真無線的「基準線」已經明确,品牌需要在基準線外找到額外的附加值,才能支撐更高的產品售價。
以韶音 OpenFit 為例,價格上它是倍思 Eli Sport 1 的近乎兩倍,但除了同樣優秀的音質外,韶音憑借自己在運動耳機、骨傳導耳機領網域的多年經驗,為開放式真無線帶來了更好的佩戴舒适度和漏音控制。大多數消費者不一定會為這些「附加題」買單,但如果你确實有這個預算,也更在意耳機的細節處理,OpenFit 會是你更好的選擇。
至于倍思 Eli Sport 1 這種以 50% 售價提供 90% 體驗的產品,相信也會是未來開放式真無線領網域的主流走量產品。難聽點說,它沒有除了音質之外特點,畢竟價格就是它最大的記憶點。但另一方面,他也沒有短板。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類似倍思 Eli Sport 1 這樣的開放式真無線出現在市場上,他們的價格也可能比倍思的更低。
但只要這些產品能讓更多消費者了解到開放式真無線品類、願意體驗開放式真無線,那這些產品無疑都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