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準備「應急方案」的外企,消失的市場信心和掙扎的外企人,歡迎閱讀。
文丨 Sean Ye 圖丨源自網絡
全文 2500 字,建議閱讀時間 7 分鍾
✎ 寫在前面
周二中午,和朋友約完飯,聊了一下我們眼中的未來機會(并沒有啥好機會)。
我來到公車站等車,旁邊傳來了一個聲音:你是 Sean 老師吧。
我回過頭,一位小哥拿着手機向我展示我的視頻号……
我點點頭,這是我第一次在路上被認出來,終于體會到了 18 線網紅的受歡迎程度。
然後,他追問了我一句:「Sean 老師,我問你一件事,我們公司裁員,我現在要去公司交接,你有什麼建議嗎?」
我:……(我是自帶裁員體質嗎?)
我稍微問了問具體情況:
美資外企;
物流貨運行業,主營業務是汽車及零配件的外貿;
工作 10 年 +,這家公司他剛過試用期;
公司正規裁員,錢給得很合适,他已經籤字了。
市場上同行業企業大都停止招聘了。
這不是個例,而是新常态。在全球大環境逐漸惡劣的今天,在華外企并不能獨善其身。
去年,我寫過《》,然而一年過後,情況完全不同了。
前幾年互聯網人回歸外企成為了時尚趨勢,尊重員工,人性化,薪資合理,工作生活平衡,是每個打工人希望合作的雇主類型。
然而到了今年,我們發現大量外企,也開始裁員了。
1
外企的 Super Bad Feeling
聽到小哥的介紹,我内心被粉絲認出的喜悅已經被衝走了大半。
外貿物流行業,放在今年已經是矮子中拔将軍的水平了。
事實上,2023 年一季度,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 9.89 萬億元,同比增長 4.8%。其中,出口 5.65 萬億元,增長 8.4%。
數據如此樂觀,居然還裁員?
更何況他做的是汽車和零配件。憑借新能源汽車出海,特斯拉代工,這部分業務這幾年欣欣向榮。
貴司都裁員,其他公司怎麼辦?
我問了他公司裁員的理由。
據說,是國際管理層對未來市場非常悲觀,所以做出這樣的「應急方案」……
應急方案,這我熟。
我在《》裡寫過,2008 年我自己親身經歷過「應急方案」,看着身邊的同事被裁後碎掉自己的名片……
我知道她在應急方案裡,但我也不能說啥,只能假裝什麼都不知道。
這難免讓我想起去年馬斯克的那句經典言論:I have a super bad feeling about economy。
從 2021 年開始,我看到了挺強的互聯網回歸外企的趨勢,然而到了今年,外企似乎又慫了。
這并不是說,外企不看好中國市場了;畢竟去年感覺大不妙的馬斯克剛剛拜訪了中國市場;而是如今過了增長期,全球日子都不好過,中國的外企沒法獨善其身。
2
消失的耐心
過完年,我去了心心念念的 LinkedIn 拜訪了。一方面了解他們今年的業務規劃,另一方面,也看看有沒有合作機會。
聊着聊着,我就飽了。LinkedIn 有專門的美食專區,我還蹭了一杯櫻花咖啡。
當然,LinkedIn 的好福利不只是美食,居家辦公也是非常人性化,
但到了最後,福利好并不能救公司。
回頭看,2021 年閹割社交功能顯然是一步不得不走的敗筆。
畢竟從 LinkedIn 閹割社交功能之後,它就從全球最大的商務社交網站淪落到了一個 DAU 不足 10 萬人的招聘 App,競争對手從脈脈,變成了獵聘和 boss 直聘。相比之下,LinkedIn 的确沒有太多優勢。
盡管如此,我依然能看到 LinkedIn 中國團隊的努力,他們一直在努力用各種方式往領英職場這個并不好用的 app 裡,塞一點有價值的東西。
盡管中國區還想着是不是再搶救一下,而總部卻等不起了:「埋了吧。」
唯一的好消息是合理的賠償,2n+3,不少朋友大概能拿到 1 年多的薪水,真香。
從領英的變化可以看出部分外企信心的喪失,尤其是相對沒有那麼卷的互聯網外企,亞馬遜在裁員(全球都裁),LinkedIn 退出,Airbnb 退出,Hulu 裁員。
在互聯網這個行業裡,相對比較人性化的外企基本沒有足夠的耐心堅持下去。
3
外企人的掙扎
1)難以漲薪
中國市場的規矩是每年調薪,這其實放在其他國家,很難理解。年底調薪這事,只有發展快的市場才能享受,在歐美這些 CPI 漲幅不高的地方,很多公司是沒有年度調薪的。
當然這兩年 CPI 爆了,我們會發現歐美打工人也會要求年度調薪,也會抱怨漲薪幅度不夠。
但在之前,中國市場的年度調薪,并不為所有的歐美高管接受。
前幾年,我遇到過一個真實案例。
一家外企年終盤點,實現業務增長超過 30%,整個中國區歡欣鼓舞。
當時 GDP 也就 6-7% 的增長,30% 的增長可謂是上下一心,将帥用命了。
HR 還盤算着怎麼發年終獎和調薪,而總部來了一條噩耗:美國市場表現不佳,所以……全公司都不能漲薪。
可笑嗎?
堂堂外企搞小耳朵飯,還搞成了跨國小耳朵飯,美國的坑太深,全球給這一個市場買單。
2)戰略收縮
随着全球經濟走下坡路,每家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都會經歷管理層的變動。管理層變了,亞太區掌權人就要變,再接下來,中國區掌權人,也可能要變。
有變動,就可能有裁員。
2008 年的時候,當時我在獵頭公司,業務還沒開始下滑,公司已經推出了應急方案,所謂的應急方案就是每個後台團隊都至少要裁員 20%。
公司的策略瞬間從在中國市場做大,變成了「盈利性增長」——先盈利再增長。
如今的情況,可能還不如 2008。
随着全球經濟未來的不确定持續增加,很多外企再次開始了戰略收縮,一方面停止招人,一方面整合中國甚至亞太團隊。
外企說「整合」,就相當于互聯網公司說「去肥增瘦」。
如今有沒有好的外企,有。有沒有還在招聘的好外企,有,但是不多了。
我去寶潔時,招聘總監很笃定的告訴我,寶潔還要大規模拓展中國團隊的時候,我的感覺就是:哇,終于有 HR 和我說今年要加大招聘力度了。
接下來所有的外企人都需要思考一個問題:未來在哪裡?
如果你還希望打工,那麼外企的變化看在眼裡,你我都需要稍微想想,萬一有一天你所在的外企朝你拿出了應急方案時,你的應急方案在哪裡?
✎ 寫在最後
再次分享來自美國的這個讓人驚恐的數據:
美國 40% 的打工人有被裁經歷,其中 28% 的美國打工人在過去兩年内有被裁的經歷。
如今的大環境很難,是事實,不僅國内不容易,國外也不容易。
但是落到每個人身上,具體問題具體解決。
我這幾天遇到的另一個很常見的抱怨情況是:我找不到工作,都怪大環境。
是的,大環境不好,我們需要意識到這一點。
但是每個人還是需要對自己的職業發展負責。如果咱把找不到工作的理由都推給大環境,那麼,在未來越來越難的環境下,我們是準備一直失業嗎?
大環境越是不好,但我們越應該有緊迫感,找到适合自己的解決方案。
那位小哥告訴我,他已經聯系了獵頭,聯系了老東家,想着各種方式重回工作崗位。我相信,他應該會很快找到合适的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