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2024年最幸運的人,賽力斯老板兩次“抱大腿”,抱出兩千億市值,歡迎閱讀。
從一家小彈簧廠,到紅極一時的東風小康,賽力斯用了 20 年。
而從新能源的小透明,到 " 拳打 BBA,腳踢蔚小理 ",賽力斯創始人張興海只用了 3 年。
如今,賽力斯的賺錢能力讓人豔羨。10 月 31 日,賽力斯發布 2024 年三季報,今年前三個季度,營收為 1066.27 億,同比大增 539.24%,也就是增長五倍多,淨利潤 40.38 億。
一鳴驚人之後,賽力斯創始人張興海也引起人們的注意。
網友将張興海的職業生涯,濃縮為兩三百字,并戲稱其為 "2024 年最幸運的人 "。
兩次關鍵的 " 抱大腿 ",造就了 張興海的成功。
張興海的故事,要從一根不起眼的彈簧說起。
80 年代, 張興海拉上自己的兩兄弟,成立了鳳凰彈簧廠。
摩托車興起,張興海順勢研發減震器,不僅進了重慶諸多車廠的供應商名錄,還打進了越南市場,連續 13 年位居摩托車減震器行業產銷第一。
越做越順的張興海嘗試進軍摩托車行業。2002 年,張興海成立了新感覺摩托車有限公司。但受限于禁摩令,摩托車業務發展遇到瓶頸。
然後 " 東風 " 大腿就來了。
恰好這個時候,東風汽車借助微型車打開了市場,開始全國尋找合資方。
當時的東風汽車和一家國營汽車廠合資生產微車,已經虧損了幾千萬元,急需招攬新的合作夥伴。
合作夥伴需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要承擔債務,二是新工廠要建在東風大本營湖北。
滿足這兩個條件任何一個都不是易事,但東風汽車有一點好:有汽車的生產資質。20 年前,民營企業很難拿到生產資質,央企背景就是金字招牌。
張興海力排眾議,擔下了所有債務,并反復說服員工,将工廠搬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湖北十堰。
事後回想起來,張興海說。" 很多員工不願意去湖北十堰,但是我想,終于可以做整車了,一定要抓住機會,就反復動員說服大家。只要能做車,不管在哪裡做都可以。"
張興海由此轉入整車賽道,并将集團名稱變更為 " 小康股份 ",和 " 全民奔小康 " 的時代背景遙相呼應。
2005 年,東風小康第一輛微車上市,恰好趕上汽車下鄉時代風口," 開東風,奔小康 " 傳遍大江南北,東風小康也紅極一時。
這是張興海第一次 " 抱大腿 "。
張興海講到:
" 汽車產業投資大、產業鏈條長,不是說進就能進的,要具有產品、品牌、人才和技術優勢。我們與東風的合資合作,就是各方優勢的整合。"
不囿于眼前業務,勇于擁抱合作方,這種開放的勇氣和心态,為日後與華為合作埋下了伏筆。
2009 年,東風小康跻身中國微型車行業前三強,市占率超過 10%。2016 年,小康股份上市,一口氣拉出 18 個漲停板。
2017 年,張興海家族的财富在突破 100 億元,達到 149.54 億元,成為重慶财富榜上第四位。
張興海的故事本可以止步于此。
但與其他新勢力的故事類似,張興海也購買了一台特斯拉。
2015 年,張興海花了近一百萬元,拉回來一輛特斯拉 Model S,成為重慶第一輛特斯拉車主。
特斯拉 Model S
" 踩一腳油門,那個提速性能,遠超過當時 100 萬元的汽油車 ",現任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張興源仍記憶猶新。
震驚之餘,張興海立即召開高管會議,決定把新能源汽車作為企業的第二增長曲線。由此,東風小康開啟了自己的第三次創業。
張興海認為,在傳統車領網域,中國已經比西方起步起碼晚了一百年,已經很難追趕他們的技術。
中國品牌,只有通過新能源汽車,才有可能把自己和對手拉到同一條起跑線面前,再比一次高低。
但小康集團名不見經傳的廉價面包車出身,成了打造新能源汽車品牌的拖累。
2019 年,東風小康自造的新能源乘用車 SF5 發布,市場幾無反響。2020 年,SF5 的總銷量僅為 791 輛。
張興海陷入至暗時刻。
直到他遇到華為。
餘承東第一次與張興海見面,就留下了一個深刻的印象。他認為,張興海可能不善言辭,但他卻有着企業家敏銳的嗅覺和判斷:
" 當時智選車和誰合作,很多國企央企還有一些企業還沒看懂這種模式,而且那個時候華為也沒做整車的經驗,但張總作為民營企業的企業家,果斷選擇和華為做深度合作,全力以赴,不扯任何事情。"
不造車的華為需要一個品牌來證明自己的技術,另一邊,銷量不佳的小康則需要起死回生。對于和華為的合作,張興海是這樣看的:
" 跟華為這個事兒我一定要幹。車企和車企合作,還屬于一種物理反應。只有業務跨界合作,才能產生化學反應。華為是世界級的 ICT 企業,他們對消費品、對用戶的理解,車企是根本不可比的。"
這是張興海第二次 " 抱大腿 ",事實證明,他 " 抱 " 對了。
兩人敲定後,和之前與東風合作一樣,張興海放低姿态,全力支持,在生產中 " 無條件配合華為 ",連工人的作息都采取了華為的制度。
2021 年 4 月,雙方将已有的 SF5 車型改動後,在第 19 屆上海國際車展上市。華為參與後,SF5 的銷量開始回升,2021 年 4 月至 12 月,賽力斯 SF5 累計銷售 8019 輛。
2021 年年底,"AITO 問界 " 橫空出世。
之後的故事,大家都熟悉了。
2022 年,小康集團產品終于迎來轉捩點。懂車帝 APP 綜合行業數據顯示,問界首款汽車 M5 的銷量從 1 月最低 815 輛逐月增長至 8 月巅峰的 7372 輛,全年月均銷量超 4700 輛。
當年營收直接翻倍,從 143 億邁入 300 億,東風小康更是直接改名賽力斯。
2023 年,問界新 M7、問界 M9 成為爆款,全年累計銷量達 106703 輛,同比增長 33.31%。
售價 50 萬元級的問界 M9,更是幫助賽力斯扭虧為盈。M9 于 2023 年年底上市後,單月銷量多維持在 1.5 萬輛以上,多月位居大型 SUV 銷量榜單第一。
華為的品牌光環,解決了賽力斯原來的低端問題。
過去,下沉市場豪車領網域幾乎被 BBA 壟斷。華為在通信技術、智能終端等領網域的加持,讓賽力斯多了更多的技術底氣,成功拿下了三四五線市場,成為中年男人的夢中情車。
等到其他車企回過神來,紛紛找華為合作的時候,賽力斯早已搖身一變,成為當下最賺錢的新勢力品牌之一。
連背後的造車城市重慶都一路逆襲。過去 " 重慶造 " 汽車常被蓋上低端的帽子,但随着以賽力斯問界為首的一系列中高端汽車品牌出現,人們的刻板印象也被扭轉。
回過頭來看,如果不是當初張興海,梭哈新能源的膽識與決心,又怎麼會等來與華為合作的柳暗花明。
賽力斯與華為的合作,一直伴随着争議。
合作初期,華為的标籤深深烙印在問界之上,網友嘲笑賽力斯交出了自己的 " 靈魂 ",以後就姓華了。
對此,賽力斯的回應是,在今年 7 月 2 日發布公告,用 25 億元的總價收購華為及其關聯方持有的 919 項商标(包括問界系列的文字和圖形商标)及 44 項相關外觀設計專利,正式将問界收為旗下的品牌。
之後,又有輿論稱,被賽力斯收為旗下品牌後,問界将失去華為光環加持,能否維持銷量奇迹存在疑問。
而賽力斯又用傑出的第三季度報告,打了所有人的臉。
今年 11 月 12 日,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上,談及與華為合作時,張興海稱,汽車產業沒有邊界,只有發揮各自長板效應,跨界合作,才能把事做成。
至于誰主導誰不主導,其實沒那麼重要。
可以說,正是張興海的兩次 " 抱大腿 ",抱出了賽力斯兩千億的市值,接住了這潑天的富貴。
而被嘲笑 " 交出靈魂 " 的賽力斯,何嘗又不是被華為注入了新的靈魂?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科技每日推送 "(ID:apptoday),作者:何煦陽,編輯:湯安迪,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