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AI上班,孫燕姿“失業”?,歡迎閱讀。
" 冷門歌手 " 孫燕姿,最近成了 " 頂流 "。
嚴格來說,不是孫燕姿,而是網友利用她獨特的音色和唱腔,訓練出來的 "AI 孫燕姿 "。當人們熟悉的歌手唱起和她本人風格完全不一樣的歌,不少人感到十分新奇。走紅的 " 作品 " 裡,除了正經的 " 翻唱 " 制作,還有用她的聲音玩網絡熱梗的 " 整活 " 視頻。
不少歌迷表示,能聽到孫燕姿的歌聲演繹自己喜歡的歌,感覺 " 大飽耳福 ",也有人擔心,這種利用歌手音色 " 翻唱 " 的行為,是否涉及侵權?這背後還存在怎樣的法律與倫理問題?
AI?真人?難辨認
所謂 "AI 孫燕姿 " 就是通過模型訓練和後期處理,讓 AI 用孫燕姿的聲音翻唱其他歌手的歌曲。類似的視頻,如今在社交平台上十分常見。
從技術的角度看, "AI 孫燕姿 " 是如何實現的呢?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副院長、人工智能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梁正介紹:" 基本上是用開源的生成式語音訓練模型,集納一些語音素材進行訓練。"
簡單來說就是,制作 "AI 孫燕姿 " 的歌曲,首先需要獲取孫燕姿沒有伴奏和混響的原始聲音。這些素材可以通過去伴奏或者提取對話的方式,從她的視頻中獲得。然後将這些素材作為目标音色輸入到模型中進行訓練,得到一個可以生成孫燕姿音色的模型。接下來就可以用這個模型來轉換任意音色的歌聲。最後再進行一些後期處理和調校,就可以得到聽起來像孫燕姿唱的歌曲了。
歌手孫燕姿
目前來看,這位 "AI 孫燕姿 " 的作品包含從流行到民謠等多種風格。由于 "AI 歌手 " 與真人演唱的音色并無二致,一些孫燕姿的忠實粉絲感慨 " 已經很難分清到底是歌手本人還是 AI",一些粉絲表示:" 連換氣聲都能清晰聽到,咬字尾音都非常像本人。"
爆火背後,誰侵了誰的權?
孫燕姿并不是第一個聲音被 AI 模仿的歌手,只是因其音色十分獨特,與很多歌曲的适配度都很高,才激發了網友們的 " 創作靈感 ",再加上其本人近年來在歌壇并不活躍,還有歌迷戲稱 " 本人不營業,AI 替她營業 "" 再這樣下去歌手要被 AI 擠失業了 "。
與此同時,也有人擔憂,擅自使用歌手的聲音制作歌曲,甚至可以以假亂真,會不會存在侵權的隐患?
北京市嶽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嶽屾山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二條第二款規定:錄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經合法錄制為錄音制品的音樂作品制作錄音制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報酬;著作權人聲明不許使用的不得使用。
嶽屾山稱:" 首先,這個虛拟歌手提到了明星的具體人名,對明星的姓名權就是一種侵權。另外,在進行翻唱時要看它是不是符合著作權法所規定的翻唱的内容。如果要灌制一張唱片或者是錄制出來翻唱是可以的,但是都需要向作者支付相應的費用。"
"AI 孫燕姿 " 使用了孫燕姿本人的聲音,這涉及侵權嗎?國浩北京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粟曉南稱:" 如果僅僅是音色或者唱腔,本身是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但是在商标法的規定當中,聲音可以作為商标來保護。"
嶽屾山稱:" 民法典裡聲音保護參照肖像權保護進行,而肖像權又有明确的規定不允許進行偽造,這可能會涉及侵權。另外,虛拟歌手可能會造成故意誤導、混淆或者是形成假冒别人的名義等行為,可能會涉嫌不正當競争。"
除了侵權之外
還可能涉及到法律與倫理問題
相比于商業侵權的困擾,我們普通人更為擔心的,莫過于有人用我們的聲音去行騙。" 以前朋友來借錢,還需要打個電話說幾句‘驗明正身’,AI 一來,這招又不管用了。"
粟曉南介紹,其實生活中利用别人的聲音進行欺詐的案例已經出現," 比如,一些不法分子抓取你的聲音、模仿你的聲音去給别人打電話或者發語音,别人誤以為是你,這時不法分子要求他轉錢,可能就會發生欺詐行為或詐騙行為。"
如今,在網上發布 "AI 翻唱 " 視頻的博主,大多會在标題、簡介得標明 " 非真人演唱 ",但一項技術要長久、健康地發展下去,光靠這種自覺是遠遠不夠的。如今,AI 技術的門檻一再降低,人人都可以通過學習掌握這項技術,一旦有人動了 " 歪心思 ",再去編織約束之準繩,就來不及了。
除了這些風險,其實 AI 歌手以及由此可能擴展出的 AI 虛拟人背後還存在着巨大的倫理問題亟待解決。梁正舉例稱:" 比如,AI 用某個網紅的聲音去訓練,然後同時跟很多人一起做情感交流,這就可能會產生很大的道德倫理問題,稍微處理不當就會踩到倫理紅線。"
可以說,風口上的 ChatGPT 打開了人工智能的新大門,也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一段時間以來,關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以假亂真、數據洩露以及侵權的風險被進一步放大。針對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與管理,其實業界也在讨論。
梁正表示,今年 4 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是個很好的開始,但未來還需要對不同主體進行更加明晰的責任認定。" 各個主體的分類責任要更清晰化,除了提供工具大模型基礎服務提供商,使用大模型生成相關内容的生產者,把它發布在相關平台上的發布者等都要進行責任區分。"
相信在未來,我們會有更多的武器,讓 AI 在手中成為利刃而不傷及自身,讓新技術成為提升生活品質的台階而非滑梯。
監制 | 唐小山
編輯 | 應凰
審校 | 紅霞
來源 | 央視網綜合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