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國資100%容虧又來了,歡迎閱讀。
這是國資容錯最新一幕。
投資界—解碼 LP 獲悉,近日深圳福田區、武漢相繼發布新政,列出多條措施吸引人才、企業聚集。當中不約而同提到——
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 最高允許 100%虧損 "。
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當國資成為一級市場主力軍,國資容錯現實擺在了所有人面前。
" 最高允許 100% 虧損 "
開始流行了
一切為了科創。
先看深圳福田區推出《2025 年新啟程教育科技人才 " 五福禮包 "》,涵蓋 27 項專屬服務,包括教育、科技、人才政策。
" 五福禮包 " 中,瞄準企業發展全周期中的難題。比如,以人才為起點,政策中對新 " 深圳人 " 提供 " 一冊通 "" 一補貼 "" 一張床 "" 一張卡 "" 一搖藍 "" 一場球 " 的支持,拿出真金白銀歡迎高校畢業生、科技人才等來到深圳。
當中引起創投圈注意的是,針對創業高風險問題,福田區還拿出重新啟航 " 福 " 禮包,其中從基金層面為風險容錯兜底——放寬政府投資基金的失敗容忍比例,允許最高不超過 80% 虧損,對符合條件的項目允許最高 100% 虧損。
科技創業九死一生,福田區拿出 " 全周期支持 + 容錯激勵 " 政策支持,無疑吸引更多科創企業聚集。
搶人,搶項目。随後武漢也放出最新政策——出台《武漢市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幹措施》(簡稱 " 民營經濟政策 20 條 "),立足破解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創新難、融資難、引才難、準入難等問題。
當中提到,發展耐心資本,種子直投、天使直投單個項目,最高允許 100%虧損。同時将放寬政府投資基金對種子基金、天使基金等出資比例,最高可達 50%;不對單只基金、單個項目盈虧考核等。
據悉,為支持科技型民營企業股權融資,武漢将大力發展耐心資本,一方面做強做優政府投資基金,推動組建江城基金、武漢基金兩只政府投資基金,未來五年将聯動社會資本打造 3000 億元母子基金集群,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創新發展;推動武漢獲批成為銀行股權投資(AIC)試點城市;引進保險資金設立股權投資基金。
同時,武漢将大力發展股權投資機構,吸引社會化股權投資機構在漢聚集發展;還将大力打造股權投資基金矩陣;完善股權投資支持政策,營造寬松的股權投資發展環境。
從深圳到武漢,越來越多城市加入這場國資容錯探索。
一級市場容錯,迫在眉睫
國資容錯漸漸成為一級市場基本共識。
這幾年來,國資在一級市場愈發占據主導地位。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國有控股和國有參股 LP 的合計披露出資金額超過八成;而在投資端,國資身影活躍,國資機構的直投出手達到 57%。
當下國資已經成為一眾 GP 募資與企業融資時繞不開的對象。但這類資金往往有較為嚴格的審核要求,對資產風險有着詳細且復雜的把控。往前追溯,很長一段時間來,國資基金對項目失敗的容忍度極低。
這顯然與當下產業發展訴求相違背。眼下正處于科技轉型更新的關鍵節點,人工智能、高端裝備、芯片半導體等科技賽道都是需要高風險、高投入,以十數年為計才能看到成果。作為支持科創的重要力量,如若國資難以放開容錯,難免将許多創新思路 " 扼殺 " 在搖籃之中,更談不上產業更新與經濟發展。
由此,容錯探索開始被擺到台面上。去年 7 月,成都高新區發布的全生命周期投資基金運營體系,針對種子、天使、創投、產投、并購基金等政策性基金設定了從 30%-80% 的容虧率,帶頭破解國資 " 不敢投 " 的困境,一度引發創投圈轟動。
今年 1 月發布的國辦 1 号檔案,再次指明方向。《關于促進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确,建立健全容錯機制,解決基金管理人不敢投、不敢退、怕擔責等問題。
随後我們看到,廣州開發區在直投資金風險容忍機制上開啟新嘗試——種子直投、天使直投單項目最高允許出現 100% 虧損,随後深圳南山區也加入了這場嘗試實踐。
國資 " 松綁 " 背後,是一場各地都不甘落後的產業競争。正如早些年間政府引導基金呈全國遍地開花之勢,吸引 VC/PE 和科創企業落地,培育出一個個產業之城。如今國資展開容錯探索,主動調整姿态,以更為市場化的面孔出現,則是在争取更多足以改變未來的產業機會。
信号無疑是積極的,但國資容錯向來涉及諸多審計問題,距離具體落實仍需拭目以待。
本文來源投資界,作者:吳瓊 餘夢瑩,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504/549103.shtml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網頁轉載須在文首注明來源投資界(微信公眾号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轉載,須在微信原文評論區聯系授權。違規轉載必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