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血拼2024,價格戰已過時,大模型、快充、出口成“内卷”新方向!,歡迎閱讀。
歷經了 " 血腥味 " 十足的 2023 年價格戰,大多車企脫胎換骨," 油電同價 " 的階段逼近,價格戰依然會持續,但這冷飯熱炒的話題,車企迎合之餘,也得想出更多法子謀出路。當不斷降價成為了一種趨勢,車企們 " 内卷 " 的新方向,也早已露出了苗頭。
AI 在 2023 年爆火,與此同時,AI 大模型也在汽車行業中流行。早有車企在布局,比方說小鵬汽車,從智駕到智能座艙,每年的投入頗高,研發營收比在所有的新勢力中領先。
不過,大家都還沒從燃油車那幾乎全都手動操作的時代掙脫出來,故也對 AI 大模型沒什麼概念,感覺 " 可有可無 "。潤物細無聲,在智能化的時代,AI 如同智能機替代功能機那般,悄悄地深入人心,各大車企都開始自研或者接入 AI 大模型,比如理想 Mind GPT、廣汽的 AI 大模型平台、吉利全棧自研的場景 AI 大模型,更有十分知名的百度的 " 文心一言 ",與多家車企合作,欲在智能化時代實現共赢。
" 沒落 " 的合資品牌,亦是不甘人後。在 CES 2024 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大眾汽車展示了其首批整合了 ChatGPT 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和 IDA 語音助手的車型,包括我們熟知的途觀、帕薩特等,還有 ID.7 這款剛面世不久的電車。經歷了大幅度降價卻還賣不出多少輛電車的大眾汽車,算是痛定思痛,找出了自己為何後勁不足的 " 另一個原因 "。
事實上,AI 大模型之所以謂之 " 大 ",是因為綜合性非常強,一旦掌握得當,所釋放的潛力不小。況且,AI 大模型會 " 越來越聰明 ",不僅讓一台車更有趣,還會靠着那個聰明的大腦提升整車的安全性。核心技術,智能車的靈魂,必定是會從 " 可有可無 " 到 " 必須标配 " 轉化,車企們沒有不卷的理由。
"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縱使一台車多麼智能,若充電效率慢,便足以被扣上一頂 " 智障 " 的帽子,棄置一旁。快充的概念早已有之,但 800V 的概念,大致在 2022 年小鵬 G9 上市之時被認知,而後在 2023 年下半年被廣為熟知。
"800V 高壓平台 " 是快充的其中一個表現,而這,已然成為了車企們的 " 内卷 " 新方向。從極越 CEO 夏一平表示 "800V 和 400V 的車在充電效率上沒有明顯差别 ",到極越 01 降價出售,這一記重重的耳光,讓大家同時也認識到——忽視掉 800V,被淘汰的可能性将加大。
故而,智界 S7 有 800V,極氪 007 有 800V,銀河 E8 有 800V......即便并非全系标配,盡量降低 800V 的門檻,且讓更多的新車搭載 800V,成為了車企們的共識。
需要明白的是,800V 高壓平台,不僅僅會讓充電效率高,還會讓整車的耗能低。好比以往我們對比燃油車的油耗,百公裡 5L 和百公裡 6L 的差距,足以讓消費者改變意向,電費比油費便宜,但消費者又何以會丢掉這樣的良好購車觀念呢?
一半内銷,一半出口,成就了奇瑞汽車 2023 年 188 萬輛的總銷量,出口量同比增長 101.1%,讓人豔羨;長城汽車出口量 31.6 萬輛,同比增長 82.5%;五菱、長安、吉利出口量均為 20 多萬輛,有着不同程度的增幅;上汽集團出口量雖同比增幅只有 18.8%,但 120.8 萬輛的出口總量,位居國内第一;此外,在國内立穩腳跟的比亞迪,開始在海外發力,2023 年出口量為 24 萬輛,同比增長 334.2%。
如果說有的車企看重海外市場,加強出口是為了避開國内頭部車企的鋒芒,那結合上面 2023 年的數據來看,這種想法應該要抛諸腦後了——在出口上 " 内卷 ",已經逐漸成為了頭部車企擴大規模、增加銷量的最新策略。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 年我國的汽車出口 491 萬輛,同比增長 58%,有望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出口國。據悉,新能源汽車占出口量不足 30%,乘聯會分析稱:" 燃油車技術我們雖落後,但新能源技術明顯處于相對先進的狀态,且歐洲目前處于資源相對緊張的狀态,因此中國新能源出口有較大的空間。"
面對這樣的前景,已經投入了幾百億且仍在不斷加碼新能源的車企,2024 年絕然不會放棄出口這塊大肥肉。
價格戰是必然,大模型、快充、出口是趨勢,沒人可以在價格戰中獨善其身,也沒人可以打敗趨勢。" 内卷 ",看似是貶義居多,但若放對了位置,如将大模型、快充等等視為車企 " 内卷 " 最新的核心技術,且 " 内卷 " 出口,瞄準海外市場、占領海外市場,又何嘗不是中國汽車工業的一次進步呢?
視頻号回顧: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