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拍賣24小時無人問津,又一基金公司股權流拍意味着什麼?,歡迎閱讀。
财聯社 7 月 19 日訊(記者 吳雨其)7 月 16 日至 7 月 17 日,又一家公募基金股權被擺上了拍賣台,新華信托持有的 35.3103% 新華基金股權公開拍賣,拍賣時長為 24 小時,最終以流拍收尾。
新華基金相關人士向财聯社記者表示,後續新華基金股權處理方式以新華信托回復為準。
事實上,今年以來,公募基金股權被挂牌轉讓并不是新鮮事,嘉合基金、上銀基金、諾安基金等多家中小基金公司股權曾進行挂牌交易。
新華基金股權遭流拍
具體來看,阿裡拍賣網站信息顯示,新華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 " 新華信托 ")破產管理人将于 7 月 16 日至 17 日在阿裡資產交易平台對其持有的新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35.3103% 股權進行公開拍賣,起拍價及評估價約為 4.23 億元人民币,評估基準日 2022 年 7 月 6 日。
資料顯示,新華基金目前股權結構為:恒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持有 12750 萬股,占注冊資本的 58.6207%,新華信托持有 7680 萬股,占注冊資本的 35.3103%,杭州永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持有 1320 萬股,占注冊資本的 6.0690%。
7 月 16 日早上 10 點,新華基金股權拍賣開始,起拍價格為 4.23 億元,每次加價幅度為 100 萬元。然而,24 小時過去,拍賣過程有 3898 次圍觀,但并無一人報名。新華基金股權的首次拍賣以流拍告終。
在詢問新華基金相關人士外,記者還撥打了新華信托官網顯示的媒體關系電話,但無法接通。而後記者撥打了新華信托年報中披露的公開電話,接起後為前台人員,她表示," 新華信托已破產清算,無法提供回應。" 2023 年 5 月 26 日,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宣告新華信托破產。
據媒體報道,新華信托相關人士對此次流拍事件作出回應:" 目前已經在推進二拍,預計下一次拍賣會在 7 月 20 日左右。此外,下一次的起拍價會較第一次下調 20% 左右,二次起拍價大致為 3.38 億元,保證金下調至 3000 萬元,其餘條件和第一輪沒有變化。"
記者詢問阿裡資產客服流拍流程,他表示,一般情況下,當拍品在拍賣過程中流拍後,法院會安排在 30 天内進行下一次拍賣。然而,如果在最終的變賣環節中再次出現流拍情況,通常不會再次進行拍賣。
權益產品業績欠佳
Wind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新華基金在管規模為 504.00 億元,從歷史數據看,新華基金曾在去年二季度達到巅峰,為 868.31 億元,而後呈下跌态勢。
值得一提的是,新華基金前任董事長翟晨曦,當時就定下了 " 三年 1000 億,五年進入行業前 30%" 的目标。不過,三年之約還未達成,翟晨曦就于 2 月 28 日離任。
在股權拍賣公告的同一日,6 月 30 日,新華基金公告稱,公司原總經理于春玲已于 6 月 28 日任董事長,并代任總經理一職。同時,根據工作安排,張宗友已于 28 日辭去聯席董事長職務,而副總經理崔鳳廷則履新兼任董事會秘書。
從產品布局上看,新華基金共有 48 只公募產品,包括債券型、貨币型、指數型、股票型、混合型、FOF 等基金。
產品收益方面,今年以來,新華基金在管的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整體表現并不如意,新華趨勢領航、新華行業輪換配置 A、新華策略精選、新華行業龍頭主題、新華優選分紅年内虧損均超過 18%,新華萬銀多元策略甚至成立以來還虧損 20.98%。
新華基金趙強在產品一季報中稱:" 我們一如既往會堅持我們的投資框架和思路,不會因為市場的風格輪換而放棄原則。"
不過,新華基金債券型基金今年以來全部實現了正收益,其中,新華雙利 A 年内收益為 8.13%,成立以來收益超過了 30%。
公募股權不 " 香 " 了?
新華基金流拍一事似乎在市場的意料之中。在挂牌交易市場上,多家中小公募都面臨着股權轉讓難的困局。
據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網站披露,上海銀行拟以 3.388 億元的底價轉讓上銀基金 20% 股權,信息披露起止日期為 6 月 20 日至 7 月 4 日。而這已經是上海銀行第四次轉讓上銀基金 20% 的股權,此前數次轉讓均未果。此外,上銀基金第二大股東中國機械工業集團也曾多次謀求轉讓,但目前并未轉讓成功。
無獨有偶,民生加銀基金三股東也是數次挂牌轉讓股權未果。
不僅如此,不少股東清倉拋售所持有公募基金股權,但也面臨轉讓難問題。如紅塔紅土基金第二大股東北京市華遠集團有限公司轉讓持有的紅塔紅土基金 30.2419% 股權。嘉合基金的第一大股東——中航信托日前拟挂牌轉讓所持有的嘉合基金 27.27% 股權,但并沒有意向方願意購買。此外,諾安基金的 20% 股權也在挂牌轉讓,信披時間也已延長。
是公募基金股權不 " 香 " 了嗎?滬上一位基金研究員對此表示," 在初期入局公募基金的中小股東多是财務投資,他們對投資非常敏感且具有強烈的目的性。一些投研實力并不強的公募基金股權,确實投資價值有限。股東選擇‘落袋為安’也是情理之中。"
他提到," 公募基金股權被冷落的背後,也體現了的公募基金行業發展的馬太效應。" 相較于大型公募,中小型公募基金公司面臨資金規模限制、競争壓力、投研能力不足、渠道和銷售限制、法規合規壓力以及產品多樣性不足等困境。
從今年發生股權變動的公募基金名單中,不難發現中小型基金公司占了較大比重。财聯社記者綜合北京產權交易所、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和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等公告,去年至今,華寶基金、華安基金、萬家基金、國開泰富基金、中信建投基金、泰達宏利等多家基金管理人宣布變更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