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親子經驗:馬斯克警告:刷短視頻會“蠶食”孩子的大腦!,歡迎閱讀。
大家好,我是逃媽。
先和大家說一下,今天(3 月 5 日)早上 8:30,我和小半爸會在【東一句西一句】直播間和大家聊 "新學期如何和孩子制定電子產品使用規則"。感興趣的同學記得來圍觀:
之所以急切想和大家聊這個話題,有好幾個原因:
首先, 孩子們剛從一個輕松惬意的寒假過來,進入新學期,很難完全進入狀态,可能還有些心欠欠地老想着玩手機、玩 pad;
其次,我們在直播間推薦過不少适合家長和孩子的 AI 工具,建議孩子們跟上科技發展的步伐。但要使用 AI 工具,肯定免不了使用電子產品,這裡就必須和孩子 " 約法三章 ";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我最近看到一個關于" 短視頻 "的研究報告,吓了我一跳。
那是一篇發表在神經科學領網域頂級期刊 Neuro Image 的論文,論文的幾位作者來自浙江大學,他們的研究樣本也由 30 名浙大學生組成。
研究具體是這樣:
首先,研究人員調查了受訪者的短視頻使用情況,摸清他們的依賴程度。
接着,就讓他們在大腦監測的情況下,開始刷視頻。
研究人員給每個人準備了兩類視頻:
第一類相當于你是個短視頻小白,算法完全不清楚你的愛好,就按照大眾口味來推薦,比較随機。
第二類相當于你已經刷了很久,算法對你的愛好了如指掌,能精準推送你喜歡的内容,比如平時愛看動畫、漫畫、笑話等等。
研究發現,當你刷到為自己量身定制的短視頻時,大腦就會釋放多巴胺,讓你得到一種幸福歡快的感覺。
但問題是,一旦視頻停止,多巴胺消失,心情立馬就會變得低落消沉。
更嚴重的是,如果長期處于多巴胺高位驟減這樣的反復,會導致額葉皮層結構萎縮,讓大腦縮小,對孩子的專注力、記憶力、深度思考能力,造成嚴重危害!
講真,我之前認為刷短視頻不好,主要還是因為它太消磨時間,沒想到竟然對大腦還有傷害。
難怪馬斯克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他自己不使用短視頻 APP。也坦言之前對孩子管束不夠,之後會加強約束,因為他認為孩子的大腦真的會被短視頻算法 " 算計 ",被漸漸 " 蠶食 ",這讓他感到非常不安。
電子產品是科技發展的產物,這一代孩子不可能和它絕緣。
但究竟是用它來學習、查資源、使用最新的 AI 工具?還是打遊戲、刷短視頻?這取決于我們對孩子的引導和管束。
新學期「和孩子制定電子產品使用規則」迫在眉睫,這也是我和小半爸今天要在直播間裡和大家詳掰的原因。
制定規則,聽起來不難,找個合适的時間,拿出張白紙,和孩子面對面好好商量,列出條條框框,獎懲制度即可。
但是,
規則怎麼才能長期被執行下去?
怎樣才能讓孩子願意配合?
如何讓孩子體會到有規則、有約束的好處?
怎樣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這些都是挺抽象的東西,咱們家長都知道,給孩子講道理有多難~
我們想到了一個工具: PBL(項目式學習)。用一個 PBL 項目帶着孩子制定規則,它不僅能讓孩子主動參與規則的制定,而且每個家庭都能做起來!
具體怎麼做,我們會在直播間和大家一步一步拆解。
這裡先和大家說說 PBL。
01
孩子為什麼需要 PBL?
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顧名思義就是以項目為基礎的學習。
傳統的學習路徑是這樣的:
孩子一個一個知識點地學,通過練習來鞏固,通過考試來檢查掌握程度,至于這個知識點怎麼用,用在哪裡,是後話;
而 PBL 學習路徑是這樣
→ 老師提出一個問題或設定一個目标來啟動項目
→ 孩子們做調查研究
→ 相互讨論
→ 找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所需要的知識
→ 實驗、整理、修正
→ 演講分享給其他同學 " 我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 找到答案的 "。
老師在這個過程中更像一個項目經理,他會教孩子們怎麼做項目計劃,會監管項目進行的方向、進度和最後的結果,但具體細節是放手讓孩子們自己負責。
相比傳統方式注重孩子 " 做題的能力 ",PBL 更能培養孩子 " 做事的能力 ",也就是 " 做中學 "。非常能激發孩子自主學習的動力。
時至今日,我覺得 PBL 是每個家庭都必須熟悉會用的學習方式。
現在流行的 K12 教育體系,起源是普魯士教育,它的特點就是強調分工、強調紀律、強調穩定,把學生嚴格按照學期和年齡區分之後,組織起來參加統一學習。
後面,我們也復制了這套" 工業化教育 "。它最大的貢獻,是讓我們從一個體量龐大的落後農業國,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代價、在最短時間内把大量人口訓練成合格的產業工人。
但是,時代走到今天,以 ChatGPT、Sora 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紛至沓來,這種教育方式已經遠遠滞後于未來人才的需求了。
我們常常在直播間裡和大家聊一個概念,「人 +AI」。
過去的競争,是人和人之間的競争。
而未來的最小競争單元,是「人 +AI」。
和現在人人都能上網一樣,AI 會是每個人必備的随身助理。
AI 能幹什麼?它精通各類專業知識,它能把高考卷子、SAT 考題刷得幾乎滿分。
有了這個随身助理,很多東西不需要記憶,不需要滾瓜爛熟,很多問題也不需要自己親自去解答,你只需要知道在什麼時候,遇到什麼情況,該去問 AI 什麼問題,尋找怎樣的幫助,就可以了。
那人要發揮什麼?
表達、溝通、合作、規劃能力、解決問題等能力,這些在傳統學校教育裡比較忽略的東西,可以通過 PBL 學習來獲得。
在美國,從幼兒園到高中,幾乎每所學校,每個年級都安排有 PBL 課程。
而馬斯克在給他家孩子,以及 SpaceX 員工的孩子開設的私塾學校,采用的就是純碎的 PBL 項目式學習。
在他看來,傳統學校更多的是教給孩子一個學科一個學科的知識點,它們是零散的、孤立的,就好比孩子知道怎麼使用 " 螺絲 ",怎麼使用 " 扳手 ",卻不能真正利用它們去解決問題。
而教育的意義,是讓孩子學會解決實際問題。
02
PBL 在家庭教育裡怎麼做?
PBL 對很多家長并不陌生,但大家往往有一個疑惑,這事是不是只有在學校裡由老師帶着做?在家裡很難實施?
恰恰相反,其實 PBL 非常适合家長帶孩子在家中進行,它有四個關鍵步驟:
1 啟動項目– 針對生活中一個和孩子有緊密關系,并需要解決的 " 真實問題 ",激發他的好奇心,讓他找到對項目的興趣和動力。
2 知識建構–收集相關信息和資源,學習必要的知識和技能,為解決問題或完成項目做充分準備。
3 制作產品 - 将知識和想法轉化為具體的產品或解決方案。
4 展示成果 – 通過口頭報告、視頻展示、或展覽會等多種形式,展示項目的成果。
你看,這四步都很适合在一個相對寬松、孩子有較多自由時間、可以充分探索的環境下進行。
之前有位讀者媽媽和我分享過她和一年級的兒子做的 " 垃圾分類 PBL 項目 ",就很有趣,孩子也從中獲得了很多。
我也來給大家講講。
那時剛剛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學校也經常組織孩子學習如何進行垃圾分類,但孩子覺得,垃圾分類好麻煩啊。
她抓住這個真實問題,和孩子讨論," 垃圾分類對保護環境很有幫助,可就是太麻煩了,有什麼方便的辦法可以幫助人們分類垃圾嗎?"、" 如果能設計一個大家都能使用的簡單方案就好了 "。
被媽媽這麼一點,孩子覺得很酷,于是開始發揮各種想象力:
" 我們可以設計一個機器人,專門負責垃圾分類。"
" 啊,不,幹脆把垃圾桶變成自動的,上面安個自動分類系統,垃圾放進去自己就分類。"
" 有個 app 可以告訴我怎麼分類就好了,掃一掃就行。"
……
這麼一來一回地讨論,孩子找到了制作的動力,這個 PBL 項目就算【啟動】起來了。
緊接着,她和孩子開始進行【知識構建】,學習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也研究了怎麼區分不同物品的方法。不過畢竟孩子還小,能力有限,所以,她們就把目标鎖定在——先把垃圾中的金屬部分提取出來。
怎麼提取呢?這裡就涉及到磁性知識的學習和可行性實驗。
做足準備後,來到了【制作產品】的部分,孩子做出的產品美觀程度一般,但确實可以解決 " 把垃圾中的金屬提取出來 " 的問題,很棒
最後是【展示成果】,孩子給每一位到家裡來訪的客人都展示和講解了自己作品,得到一致好評,非常有成就感!
你看,也不太復雜嘛?!
只要給孩子一些留白時間,家長也适當花些時間精力來引導,還是比較容易實現的。
EASTWEST
今天的分享有些發散,從刷短視頻對孩子的危害,聊到電子產品使用管束,再聊到 PBL 項目。不過它們也是有聯系的。
PBL 項目有個關鍵點,就是要解決生活中真實的問題。
比如上面的垃圾分類,就是一個真實的問題。
" 電子產品使用規則 ",也來自一個實實在在的真實問題。
電子產品孩子總是要用到的,但孩子有時會控制不了自己,會悄悄地用它打遊戲,刷短視頻,對眼睛不好,對學習也不利,孩子自己也會懊惱。
别說孩子,我們成人也有這個痛點。
類似的,我們也可以通過一個 PBL 項目來幫孩子認識到規則的意義,構建孩子的規則意識,最後制定出一個孩子和家長都覺得 OK 的規則,相互監督。
具體做法,我們在直播間和大家一步一步來拆解啰:
還有,如果你喜歡這類具有 " 國際視野 " 的分享,記得在文末給我點個" 贊 "和" 在看 ",我好有動力多挖一挖呀
好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