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華為Mate 60熱浪“卷”向信創產業 或倒逼軟硬體廠商加速突破,歡迎閱讀。
财聯社 9 月 14 日訊(記者 武鑫)華為 Mate 60 系列手機發布,以及麒麟 9000S 芯片、鴻蒙 4.0 作業系統在自主高端芯片和作業系統領網域的重大突破,引發市場 " 興奮 "。華為產業鏈多家企業被機構密集調研,其中包括半導體板塊的德邦科技(688035.SH)、利揚芯片(688135.SH)等。軟體方面,包括潤和軟體(300339.SZ)、拓維信息(002261.SZ)在内的多家廠商,也被頻繁問及與華為合作的話題。
目前,以鴻蒙 OS、MateERP,以及麒麟 9000S、鲲鵬、昇騰為代表的軟硬體,體現出華為在相關領網域的加速布局,對現有信創產業格局產生了深刻影響。财聯社記者從業内獲悉,除華為相關產業鏈将獲益外,來自華為的競争壓力将使得本土軟硬體廠商持續提升研發水平、加速研發進程,從而帶動整個信創產業加速突破。
自主軟體望形成新的競争力
在鴻蒙 4.0 加速适配各大終端的背後,作為信創供給側的四大平台型集團之一的華為,在硬體和軟體領網域加速布局。
據華為在 2023 年華為開發者大會上透露,鴻蒙生态的設備數量已超過 7 億,開發者超過 220 萬,HarmonyOS 4.0 版更新突破 1000 萬。有趣的是,自 HarmonyOS 4.0 發布以來,不少 " 發燒友 " 嘗試将該系統的鏡像版移植到自己的安卓手機上嘗鮮。
此外,華為雲軟體開發生產線 CodeArts 已發布 18 款開發工具的更新,覆蓋需求管理、研發、運維等軟體生產全流程,之後還将陸續發布 20 款開發工具。
記者了解到,今年 4 月 20 日,華為宣布 MetaERP 實現了全棧自主可控,完成了對舊 ERP 系統的替換。截至目前,華為 ERP 已覆蓋華為公司 100% 的業務場景和 80% 的業務量。5 月份,華為用 15 小時完成了全球首批 Meta ERP 的大規模切換,全球子公司切換成自主可控的 Meta ERP 系統,涉及亞太、歐洲、中東中亞、南部非洲、拉美 5 個地區部、6 個賬務共享中心、75 個國家,合計 88 家子公司,業務涵蓋 ICT、華為雲、終端等多個產業。
天使投資人、知名互聯網專家郭濤對财聯社記者表示,"HarmonyOS 4.0 的出現将加速國内軟體行業的自主研發進程,推動國產軟體在技術、應用和功能等方面不斷提升,加速國產替代化進程。"
具體到應用軟體和基礎軟體上,郭濤認為,HarmonyOS 4.0 将為國内應用軟體廠商提供更多的商業機會,推動應用軟體市場的快速增長,同時也将促進基礎軟體的技術創新和國產化替代。
值得注意的是,從 9 月起,華為将陸續展開對華為 MatePad 2023,以及旗下智能手表、智慧屏、路由器等多款產品的 HarmonyOS 4.0 适配更新。此外,鴻蒙 PC 系統上線的信号發出後,不少人認為國產作業系統和信創板塊的格局或将有變。
針對前述判斷,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告訴财聯社記者,要打破現有的格局依然不容易,特别是要建立包括應用軟體、硬體設備、開發工具等在内的生态系統。
即使如此,鴻蒙 PC 系統的上線對打破當下國產作業系統的格局仍然具有一定積極意義。江瀚補充道," 目前,國内作業系統市場主要由 Windows、Linux 等國外廠商主導,而鴻蒙 PC 系統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獨特的技術架構,有望在市場上形成新的競争力量。"
硬體市場競争加劇
基礎硬體上,鲲鵬處理器和 TaiShan 伺服器早已面世,在全棧全場景 AI 芯片方面,華為也已經構建了智能計算架構核心昇騰 910 和昇騰 310 兩款 AI 芯片,均使用華為的達文西架構,每個 AI 核心可以在一個周期内完成 4096 次 MAC 計算。
财聯社記者從華為、中國電子、中國長城和飛騰官微了解到,今年 7 月,中國電子與華為決定合并鲲鵬生态和 PKS 生态,共同打造同時支持鲲鵬和飛騰處理器的 " 鵬騰 " 生态。
當前,基于鲲鵬處理器、飛騰處理器的伺服器和 PC 機已規模應用于政府、運營商、金融、電力等信創各領網域的核心業務場景,形成鲲鵬和 PKS 兩大主流生态。
此外,近日亮相的海思麒麟 9000S,雖然并未公布具體參數,但在央視新聞報道中被評價為 " 突破了卡脖子問題 "。
" 麒麟 9000s 的推出将加劇信創硬體市場的競争,國内其他芯片廠商可能會加速技術研發和產品更新,以應對華為的競争壓力。同時,也可能會吸引更多的投資和人才進入芯片領網域,進一步推動信創硬體市場的發展。" 江瀚認為。
華西證券預測,鴻蒙系統逐步接入終端產品後,相關產業鏈企業有望持續受益。此外,随着下半年信創落地逐步升溫,行業信創加速,金融大單不斷湧現,華為作為信創市場引領者,鲲鵬出貨也有望進一步加速。
自主軟硬體生态仍有待豐富
财聯社記者從多位業内人士處獲悉,信創產業仍存在 " 假替假用 " 和 " 雙系統并行 " 的問題。
對于該困境產生的原因,數字經濟領網域知名作者王滢波認為,是企業從 " 效率就是生命 " 的角度出發導致的,但政府可以不考慮成本進行國產化替代。
甲子光年研究報告顯示,現有產品仍缺乏足夠與環境解耦的特性,在深入業務系統時無法妥善完成業務的平滑遷移,影響產品測試的穩定可靠性,導致難建立客戶信任。
第一新聲調研發現,對企業而言,影響其采購基礎設施和應用軟體的關鍵因素是信創适配的兼容性,此外,42.11% 的基礎軟體采購企業将實施交付能力視為第一因素。
對此,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對财聯社記者表示," 信創板塊當前格局參差不齊,部分走形式主義路線的企業,最終會被市場抛棄。"
但僅靠某一家企業,難以解決前述問題。盤和林認為,行業氛圍走向要靠大家共同維護,市場從業者也要抛棄形式主義,擁抱實用主義。他補充道," 鴻蒙 PC 系統需在其兼容性,尤其是在各類大型應用的兼容性上面投入更多人力,吸引全球開發者來豐富鴻蒙生态系統。"
郭濤也持相似觀點,他認為," 随着更多的開發者和廠商加入到華為生态中來,從而推動整個信創生态體系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