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1-8月只賣出1.05萬輛,飛凡汽車“飛”不動了!将回歸上汽乘用車,歡迎閱讀。
關鍵行業資訊,第一時間送達!
投稿 /爆料 :[email protected] @飛靈汽車
- 作者:張佳 來源:飛靈汽車 -
9 月 12 日有媒體報道稱,上汽集團正計劃将飛凡汽車的部分業務部門整合到上汽乘用車體系,以解決飛凡品牌獨立運作後市場表現不佳的問題。其中,飛凡汽車的經銷商管理、采購等部門則會被整合到上汽乘用車體系内,但用戶發展中心、用戶運營中心和新零售中心将仍然保持獨立運作。上述報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此輪整合預計将在本月完成,但最終決定尚未在内部正式公布。
對此,飛凡汽車方面在 9 月 12 日進行了否認。但是一位接近上汽集團的知情人士表示:" 合并是肯定的,只是具體如何合并還在讨論。" 飛靈汽車就此向上汽求證,但未獲得準确回應。
飛凡汽車是上汽集團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其經歷了三次換名的曲折歷程。2018 年 4 月,上汽集團為了衝擊高端新能源市場,推出了定位 " 純電動高性能豪華 SUV" 榮威 MARVEL X,這款產品匯集當時上汽的斑馬智行 3.0-MARVEL 專屬系統、AR-Driving 實景駕駛輔助系統等尖端技術,起售價為 26.88 萬元,對标特斯拉 Model 3,目标成為 " 将成為消費者除 BBA 之外的另一種豪華車選擇 ",但是該車的銷量卻不及預期。
随後的 2020 年 5 月,為了跳出榮威的品牌限制,榮威啟用 " 新獅标 " 和 "R 标 " 雙标戰略,Marvel 系列化身 "R 标 " 與消費者見面。在上汽乘用車的體系内,R 牌與榮威、MG 并列,但 R 标車的表現依舊距離預期很遠。為了将 R 标盤活,2021 年 10 月,上汽乘用車又宣布 R 品牌命名為飛凡汽車獨立運作,并設立飛凡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對新品牌進行公司化運作。由此,飛凡汽車也成為與上汽乘用車、智己汽車并列的一級子品牌。
據上汽集團當時發布的公告,飛凡汽車定位于 " 用戶導向的數據驅動型科技公司 ",以 " 科技兌現想象 " 為品牌主張,通過提升 " 汽車智能化體驗和用戶場景挖掘能力 ",并探索運用創新的公司運營方式、商業運作模式和市場化的激勵約束機制,實現獨立運營、自負盈虧,努力成為上汽創新轉型發展的新引擎。從目前的飛凡汽車的處境來看,完全未能實現上述的目标。
在獨立的近兩年的時間裡,飛凡汽車先後推出了 F7 和 R7 兩款車型,但兩款車型銷量難以拿出手。其中,首款車型 R7 市場聲量微乎其微,今年 8 月僅賣出 400 輛。在首款車型失利過後,其二款車型 F7 從舒适性入手,打造了 " 巴赫智能座艙 ",目标做最舒适的汽車品牌,這款車在今年 8 月銷量也僅 902 輛。今年 1-8 月,飛凡汽車累計銷量為 1.05 萬輛。這個銷量,甚至比起智己汽車來,都差了一大截。但智己產品的價格是飛凡的兩倍左右。
為了刺激銷量,飛凡汽車此前推出限時優惠,至 9 月 30 日截止,購買 F7 車型可享立減 1.5 萬 -2 萬元不等的限時優惠,優惠後售價區間為 21.49 萬 -28.19 萬元。不過以目前 F7 的市場聲量和市場競争激烈程度來看,此次降價對飛凡汽車銷量提振的效果有限。另外,由于飛凡的存在,上汽在新能源品牌上存在定位重疊的情況。
在上汽集團内的品牌定位中,智己明顯要高于飛凡汽車。此前,智己汽車主打 30 萬元以上的高端新能源市場,而飛凡汽車則主打 20 萬 -30 萬元的中高端新能源市場。但随着智己後續產品的推出,飛凡的空間已經被擠占幹淨。智己首款車型 L7 售價 36.88 萬 -40.88 萬元,而第二款車型 LS7 售價為 30.98 萬 -45.98 萬元,是目前智己旗下的主銷車型。而智己旗下第三款車型 LS6 也已經開啟預售,預售價在 23 萬 -30 萬元,這直接與飛凡汽車所在的市場重合。此前剛上市的飛凡 F7 的售價 20.99 萬 -30.19 萬元。
可以看出,飛凡和智己的定位和產品存在嚴重的重復性,而考慮到智己目前在市場、品牌上都比飛凡更有成長性,讓飛凡回歸上汽乘用車也是正确的戰略選擇。
除此之外對上汽而言,在飛凡獨立之後,其在内部擁有了 MG、榮威、飛凡和智己四個自主乘用車品牌,其中飛凡和智己都是新品牌,處于前期投入之中。這種多品牌戰略也會影響上汽的财務表現。财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團營收為 3265.55 億元,同比增長 3.34%;歸母淨利潤為 70.85 億元,同比微增 2.54%。
在這種情況下,收縮在飛凡上的投入也可以理解,但是當飛凡重歸上汽乘用車後,下一步要怎麼走這才是關鍵。而同期,像比亞迪、長安汽車、長城汽車和吉利汽車等傳統民營車企,在品牌上也執行的多品牌戰略,不斷的新增加品牌。比如長安,今年 8 月又增加了啟源,在定位上也和深藍非常相似。目前,長安已經有長安、深藍、啟源、阿維塔、歐尚等多個品牌,相信此後的壓力也不會小。
即便是新造車企業,也在推動多品牌。比如蔚來就有蔚來、阿爾卑斯、螢火蟲三個品牌,而小鵬近期收購了滴滴造車項目也會推出新品牌,按照其規劃後續還将有一個品牌。
但不是所有的企業都在增加品牌數量,比如在去年底長城此前收縮了其在品牌上的布局,對高端品牌沙龍進行整合與歐拉并入一個團隊,這是第一家重新進行品牌整合的自主。而此次飛凡的回歸雖還未證實,但也展現了上汽對品牌進行了裁減的迹象。這是否意味着,自主品牌的多品牌已經進入新階段?
行業新聞跟蹤,技術熱點解讀,精準招聘服務
投稿 /爆料 :[email protected] @飛靈汽車
下拉【寫下你的留言】,讓評論來的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