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6月新勢力銷量:你别說,帶“油箱”真好賣,歡迎閱讀。
24/07/01
導語
活着,比什麼都重要。
作者丨崔力文
責編丨崔力文
編輯丨何增榮
" 聽說,特斯拉又要官降了?"
" 沒收到消息呀。"
" 馬上下半年,肯定要衝量的。"
" 拭目以待吧。"
絕不是杜撰,文章開篇的一段對話,就發生在上月末與某位友人的交談過程中。平心而論,進入 2024 年以來,礙于種種内憂外患,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在華的終端表現,只能用差強人意所形容。
試圖打破頹勢,試圖刺激銷量,向下調價好像是為數不多的方法。
也恰恰基于這樣的背景,正當猜測變得愈演愈烈,北京時間 7 月 1 日,身處中國車市,特斯拉突然有所行動。
具體來看,針對旗下 Model 3 和 Model Y 推出全新購車金融政策,即日起至 7 月 31 日(含)之前下訂,可享受 5 年 0 息方案,範圍囊括了标準版和長續航版。
順勢,以最暢銷的特斯拉 Model 3 後輪驅動版為例,指導價為 23.19 萬元,按照首付 7.99 萬元(首付比例 34%)、5 年分期來計算,月供僅需 2533 元,日供低至 85 元,與标準方案比,60 期可以優惠約 18980 元。
事已至此,雖然沒有等來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的直接 " 官降 ",但卻用另一種 " 變相讓利 " 的方式,開始了半場的争奪。
作為旁觀者,更想說:" 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我們千萬不要低估特斯拉的決心與野心。"
而随着它的率先出招,今天文章真正意義上的主角——中國新勢力造車們,無疑需要面對越來越殘酷的競争。
這不,同樣就在今天,大家紛紛公布了 6 月成績單,從中已然能夠看到很多信号。
0
1
幾家歡喜,幾家愁
相比曾經的争先恐後,6 月各家新勢力造車放榜不算太過積極,但這其中,并不包含小米。
一大早,雷軍便在微博迫不及待的官宣,"2024 年 6 月,交付第三個月,交付量破萬!7 月交付目标将依然超 1 萬台。"
雖然沒有具體數字,但面對如此結果,依舊不禁感嘆小米首戰即決戰沒有食言。而下半年的最關心的點則集中在:小米 SU7 究竟單月交付量能夠衝向多高?
畢竟,按照雷軍的劇透,其年交付量将試圖跨過 12 萬輛大關,壓力與挑戰都十分巨大。
由此反觀身為 " 國家隊 " 一員的岚圖,成為了第二個揭曉答案的存在。6 月,共交付新車 5,507 輛,同比增長 83%。1-6 月,累計銷量達到 30,376 輛,同比增長 102%。
結果,還算令其欣慰。
不過,理性客觀的講,距離單月交付 1 萬輛的 " 生死線 ",岚圖俨然還有很大的差距。下半年,在固守的同時如何突圍,将是擺在它眼前最大的考題。
而 6 月,智己零售銷量達到 6,015 輛,同比增長 200%,環比增長 41%。可以肯定的是,剛剛上市不久的智己 L6,正在給予這家新勢力造車力所能及的貢獻。
但更大痛點在于,下半年的智己,好似陷入到了無牌可打的窘境。
第四家發布成績單的則為理想,即便今年遭遇了純電 " 滑鐵盧 ",可經過持續不斷的調整,這家新勢力造車重新回到了正軌。
6 月,共交付新車 47,774 輛;1-6 月,累計交付新車 188,981 輛。理想 L6 則單車型月交付邁過 2 萬輛大關。
下半年,這家新勢力造車的任務只剩 " 賣車、賣車、賣車 "。
至于極氪,6 月交付量創下歷史新高,邁過了 2 萬輛大關,達到 20,106 輛;1-6 月,累計交付新車 87,870 輛,同比增長 106%。
毫無疑問,全新極氪 001" 教科書 " 般的換代操作,便是其能夠實現上述最大的綻放的最大誘因。
下半年,這家新勢力造車着重應該考慮的,将是怎樣減少左右手互博的内部消耗,保證單月交付量持續穩定在 2 萬輛附近。
反觀 6 月的小鵬,沒有太大的意外,在現有的產品體系支撐下,共交付新車 10,668 輛,同比增長 24%,環比增長 5%;1-6 月,累計交付新車 52,028 輛,處境的确算不上樂觀。
如今,這家新勢力造車只能苦苦等待小鵬 MONA M03 快點入場,以及接下來内部代号 "F57"B 級純電轎車的助攻,能夠将它帶出泥潭。
不然,苦日子還得過一段時間。
而與小鵬形成鮮明對比的是,6 月的蔚來共交付新車 21,209 輛,上半年共交付新車 87,426 輛,同比增長 60.2%。
老實說,原本以為今年沒有任何產品推新計劃,這家新勢力造車會陷入較大的麻煩之中。
可到頭來發現,随着全新 BaaS 政策的出台,以及換電模式得到越來越多客戶的認可,身處補能層面的優勢愈發凸顯,加之品牌、服務、產品端的 " 長板 " 逐漸進入收獲的季節,蔚來慢慢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節奏。
在高端純電市場,徹底站穩了腳跟。
而截止發稿,鴻蒙智行、零跑,仍未發布成績單。
不過,從相關消息來看,鴻蒙智行确定 6 月交付量已經突破 4 萬輛大關,零跑 6 月鎖單量達到 25,749 輛。
2
帶油箱,真的好賣
聊完了所有已經發布 6 月成績單各家新勢力造車的表現,相信很多讀者都發現了一個現象:随着理想的重回巅峰,以及鴻蒙智行、零跑的熱賣,擁有 " 油箱 " 的加持真的好賣車。
換言之,身處目前的中國車市,相比那些只做純電的品牌,布局增程兩條腿走路的選手,俨然正在享受更大的紅利。
由此将視線聚焦整個大盤,今年 1-5 月 363.7 萬輛的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中,純電達到 217.7 萬輛,同比增長 9.4%;插混與增程達到 146.1 萬輛,同比增長 88.9%。
325.5 萬輛的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中,純電達到 193.1 萬輛,同比增長 27.4%;插混與增程達到 132.4 萬輛,同比增長 61.1%。
那麼,僅以增幅評判,究竟誰在微增,誰在爆發,可以說一目了然。
經歷了所謂的 " 蜜月期 ",純電的發展正在慢慢變緩,已然成為不争的事實。相反,得益于本身技術的突破與消費者認知的改變,增程包括插混蘊含的能量,則被進一步的激發出來。
而對于很大一部分潛在消費者來說,雖然不再抵觸中國車市轉型的浪潮,但 " 油箱 " 仍是其打消疑慮、減少焦慮,願意轉身選擇新能源車的關鍵要素。
實際上,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行業中總是充斥着一種偏見:" 做增程,上不了台面。" 好像冥冥中有條 " 鄙視鏈 " 的存在,那些單純押寶純電技術路線的品牌,總感覺要高人一等。
可到頭來,血淋淋的結果證明,當活着都開始變得艱難,有些執念不得不放下。
當然,站在用戶的角度,因為我國地緣實在太過遼闊,對應的用車需求便會復雜多樣。雖然新能源轉型的大方向已經變得不可逆轉,但必定會多種技術路線并行,而非一枝獨秀。
在很多北方城市、很多低線城市,相比純電的推廣艱難,通過帶 " 油箱 " 的方式,去開疆擴土的教育成本要低很多。
況且,站在主機廠的角度,技術同樣在不斷迭代,曾經部分落後增程車型上那些被飽受诟病 " 短板 ",已經逐漸在被克服與化解。
而增程系統結構簡單、入門門檻低、制造研發費用可控的 " 長板 ",則在日漸凸顯,甚至能夠成為打大打特打 " 價格戰 " 的抓手。
總之,完全可以預見的是,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我們還會見證越來越多原來只做純電的新勢力造車,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最大化倒戈 " 油箱 "、擁抱增程。
畢竟,活着比什麼都重要,不是誰都是特斯拉。當然,也對那些一直堅守純電的品牌,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崔力文
愛車如命,
更愛電動汽車的小編一枚 ~
THE END